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8706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怎样上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谈谈怎样上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作为一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深有感概:由于受农村学校教育配置不足和当前农村家庭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一直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将越来越重要。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这使我深深感到上信息技术课程的难处。难在一是农村学校电脑设备配置差,条件不足,至少是两人一台电脑;二是学生知识面窄,信息技术水平非常差;三是学校教学管理层不重视,学生就容易把它作为休闲课、玩耍课。我认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信息能力,还承担着信

2、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的任务。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转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由原来接受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根据本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本人认为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应从下面五个方面着手: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我们学校地处农村,从而学校把电脑设备

3、看成是一些非常重要贵重的财产,怕学生损坏机房的设备,所以学校要求信息技术任课的老师在学生上机操作时对学生严格要求:机房内不能随意走动、不能讲话、不能随意删除或修改电脑里面的文件或程序等等。我认为这样规定弊是大于利的,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平时他们几乎没有条件接触电脑,对电脑这种贵重的设备本来就不敢乱动,加之要求这一严格,所以学生更加不敢动手大胆操作,只能是老师教一步操作一步,根本不敢尝试新的知识,甚至有极个别女生,坐在电脑前,不动手,看别人动手操作,问其原因让人啼笑皆非“怕弄坏电脑,弄坏了要赔偿”,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只是不是物理上损坏电脑设备,我反倒认为

4、教师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新的知识内容。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一)直观教学法。运用计算机进行直观教学,不但抽象的理论变得好讲,而且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这部分内容,考虑到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没有见过计算机的“内脏”,我就找来了坏的 CPU、主机板、内存条、鼠标、键盘、软盘、光驱等等,加上电脑室里的打印机、显示器,件件呈现在他们眼前,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个部分讲解,让学生观察还可以用手摸一摸这些“零件”和设备,帮助他们揭开计算机神秘的面纱。然后,再要求他们讲出每个零件和设备的名称;对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对其再深入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学会组装计算机,及对

5、硬件系统中的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时判断,让他们知道各个硬件设备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解决计算机硬件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的意识和应用能力,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弊病。 (二)分层教学法。教师先要充分了解所带班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在农村学校非常适用,分层教学”:是指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一个班级,可以把他分成三个组 A 组为优生,即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B 组为中等生,对计算机只有简单操作水平,不能熟练操作。C 组为差生,对计算机很不了解,

6、不能进行任何基础操作。上机时排位置时首先让 C 组坐在中间位置,方便老师经常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B 组同学挨着 C 组同学,坐在靠中间的位置。A 组同学坐在两边的位置。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教师还要注意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 A 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除了做完共同的作业,还可以再做一些额外的、难度大些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避免了基础好的学生无所事事,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越学越差,严重的对信息技术失去

7、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新的知识,获得进步。(三)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生,学生在接受到任务后先要分析、分解任务,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

8、引导解决问题。简单地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为提出任务分析分解任务完成任务四个步骤。三、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受课时量的限制,一周只有一个课时,信息教师不可能把课本每一个章节的内容细细讲解及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因此需要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二)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信息技术课可以通过恰当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电子邮箱的申请”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任务:

9、通过因特网申请一个电子邮箱,并给教师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电子邮件”这样的名词,却不知道实际是怎么回事儿,所以对这个任务特别感兴趣。这时,我没有告诉学生申请邮箱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的具体操作,只是向学生介绍因特网上有哪些网站能够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简单的导学案。让他们结合“手机发短信”的特点,参考教学教材中的操作自己探索,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请教。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申请邮箱和发送邮件的学习中,当这节课快结束时,我打开邮箱,看到大部分学生能够成功发来邮件,有的还附带了贺卡。在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时,我发现,甚至有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附件发送、多方同进发送的操作。学生存邮件中提到,他们非常

10、喜欢这种自主探究学习主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在网络面前,要有健康的心态,要学会自觉抵制网上一些不良的诱惑,不要沉迷于网上游戏,要学会绿色上网,健康上网。要学会在网上寻求自己应该寻求的知识,不能盲目。四、注意理论课内容的安排我们是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课轮着上,学生大多偏爱上机课,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上好理论课,让学生喜欢理论课。要上好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非常重要。(一)尽量少讲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理论(像 Windows 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图、软硬件分类等),这些知识对于中学生可不学,实际上也学不懂,反而会使学生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兴趣。应安排

11、一些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例如将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放在理论课上帮学生分析、理解,掌握操作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理论课上不好好学,上机操作就很困难。如我所教的具体内容有:怎样查看目录及文件、怎样进入的目录、怎样启动 Word 等。(二)可安排一些既能扩展学生知识面,学生又感兴趣的知识,如:计算机的维护与病毒、购买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计算机的功能、上网的作用等等。(三)在理论课上还可以安排时间专门让学生提出在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帮学生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答案,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很有效。针对这些内容,在教学形式上我们要尽量做到多样化,如:讲叙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交互式教

12、学等。(四)从生活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样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文件文件夹的概念时,一般教师按照先讲解文件的概念,再讲文件夹的概念,最后学生练习体会他们的含义;完全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打比方: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是文件,而学校、教学楼、教室就是一个个文件夹,这样层次就清楚,学生很容易搞清这两个概念。当然,从生活中来的比喻不一定完全符合知识的科学性,对有出入的地方,教师要明确说明。五、将生活实践与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应用中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

13、到的问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说:黑板报的设计,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黑板报,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漂亮的黑板报版面,就需要掌握 Word 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查找、下载图片等信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而且在遇到出黑板报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就把信息技术教育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使信息技术教育日常化,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总之,计算机

14、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针对性地教学,从而改变传统知识上的传输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重视学生个性化(特别是农村学生)的教育,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学会创新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学习,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而要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才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深入地研究,源源不断的将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落实到位,大胆地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才能使信息技术教育更好地实现其课程目标,为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让学生们在这个信息社会中自由地、健康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