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总结的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46629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总结的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自己总结的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自己总结的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自己总结的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自己总结的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己总结的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总结的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声现象第一部分:声现象一、 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这并不意味着声音就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能说明声源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将继续传播。2、 声源与介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另外,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二、 声音的收听:1、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2、: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为: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2、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 有声音到达人耳 人的听觉系统没有故障 声音的响度要达到一定数值 声音的频率要在一定的范围内。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只有回声到达人声比原声晚0.1 秒以上,或障碍物与人相隔 17 米以上时,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出来。三、 声音的特征:1、 音调: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 f 来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3、频率是反映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越高,物体振动越快。反之物体振动越慢。2、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及与人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 音色:又叫音品或音质。是声音给人耳感受到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人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四、噪音:1、从物理角度看,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它是当今的四大污染之一。噪声的大小可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15 至 40 分贝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 70 分贝就难以

4、长时间忍受。2、减弱噪音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五、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声音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超声波的利用有:声纳、B 超、工业上用超声探伤仪能够探查出金属零件内部的裂纹等隐患、还可以利用它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荡、还可用它来碎石等。而声音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叫次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

5、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热学热学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制成的。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量程,量程,最小刻度,最小刻度,玻璃泡、弯曲细管,玻璃泡、弯曲细管,使用方法。使用方法。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 摄氏度的规定:把 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 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 一等分为 1。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6、; (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至 42,每一小格是 0.1。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 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 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有六种物态变化,分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有六种物态变化,分别为熔化、凝固、汽化(又可分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凝华。像蜂别为熔化、凝固、汽化(又可分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凝华。像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

7、质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 热。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 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 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 和凝固点相同。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 温度(即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 AD 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 AB 段处 于固态,在 B

8、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 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 DE 段于液态,E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 于固液共存状态,FG 处于固态。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 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与联系。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与联系。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发生的, 缓慢的汽化现象。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内部和表 面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

9、 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 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 化现象如:“白气” 、雾、等)降低温度可以使一切气体发生液化降低温度可以使一切气体发生液化。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 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内能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

10、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 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 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五、 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1、 概念: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叫电流的

11、热效应。2、 焦耳定律:Q=I2Rt3、 应用:电热器、电烤箱、电饭煲等。六、 能源、能量1、 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柴草时期、煤碳时期、石油时期。2、 物理学的研究表明,以天体物理运动为基础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和地热能等是可再生能源,也是绿色能源。反之,石油、天然气、煤碳等能源称为化学能源,它们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能源。 热量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 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 相同。

12、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 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是:C=4.2103 焦耳/(千克),它表示的 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 焦耳。 热量计算热量计算: Q 吸=cm(t-t0)=cmt 升 (Q 吸是吸收热量, 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 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Q 放 =cm(t0-t)=cmt 降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北方冬季供应的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北方冬季供应的“暖气暖气”,汽车发动机采用水冷技术。,汽车发动机采用水冷技术。1热值热值(q ):1 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

13、烧放出的热量, 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 放 =qm;(Q 放 是热 量,单位是:焦耳;q 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 量,单位是:千克。 热机热机 概念: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统称为热机。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 做功 1 次,活塞往复 2 次,曲轴转 2 周。() 汽油机由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活塞、汽缸、连杆、曲轴组成。汽油机工作时活塞在汽缸内做往复运动,活塞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只有做

14、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它冲程都是辅助冲程,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惯性来完成。()柴油机由进气门、排气门、喷油嘴、活塞、汽缸、连杆、曲轴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柴油机比汽油 机要笨重些,但柴油机的效率高,功率较大,所以应用广泛。热机效率=吸收的热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 热量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 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 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火箭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它由燃料燃烧时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

15、。同时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2 2)喷气式发动机又分为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3 3)现代火箭的特点是功率巨大,不仅可以在高空飞行,而且还可以飞出大气层。多级火箭可用作星际航行的运载工具。光光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也可分为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 蓝。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 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 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 发光,

16、另外还可以灭菌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中,物与像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 3108m/s二、光的反射。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现象。垂直射入时,入射角为 0 度,其反射角也是 0 度。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 路是可逆的)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3、反射时,光路可逆。4、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