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5247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于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于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于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于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于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生于 0715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生于 0715: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 转自天涯杂谈 强大的经济源自于强大的教育,而教育的核心是大学。 1806 年,普法战争失败后,处于极端贫困中的普鲁士王国下令,斥资创建柏林大学。洪堡等人把大学看作是民族文化最崇高的所在,他认为普鲁士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德国教育的失败。 后来,经过拜默、洪堡等人的努力,致力于“平民化”的柏林大学于 1810 年秋正式创立,成为现代大学的开端。 虽然德国是两次战败国,但是每次战败后都很快重新强大。 美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仿效德国教育,并且在后来发展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教育系统。在教育系统支持下,美

2、国持续发展壮大,从 20 世纪初成为世界工农业头号强国后,就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强国的地位。 日本同样极端重视教育,在战败后缺衣少食的情况下,把最好的资源都留给了学校,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的大学占据了亚太地区顶尖大学的主要份额。 可以说,不论是“后起之秀”的美国、 “屡败屡战”的德国、或者是“弹丸岛国”日本,都通过教育发展起来,成为世界前三位的经济强国。 在大学教育上,更应该关注的是英国。 在 2008 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前十名的排行榜上,有六家大学是美国的大学,包括哈佛、耶鲁等美国名校;而另外四家都是英国的大学,比如久负盛名的剑桥、牛津等。 到 2009 年,英国大学在排名上明显下降,

3、但是在世界前 100 所大学中,仍然占据第二多的位次。 与德国相比,英国的大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优秀的大学更多,综合实力更强。 但是,从两国的经济状况来看,英国反而明显弱于德国。德国人口 8200 多万,是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2008 年 GDP 为亿美元,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且与英法的差距很大。2008 年,英国人口将近 6100 万人,由于 2008 年国际金融风暴导致英镑大幅贬值,因此英国的 GDP 合 2.787 万亿美元,被法国所超过。 那么,为什么英国的大学教育比德国强很多,但是在经济上却落在德国后面? 从教育的历史文化上,英国的教育偏重于精英式教育。 与德国的“平民化”教育向对

4、比,英国的教育资源主要向社会精英阶层倾斜,也就是“贵/族化教育” 。 出身于上流社会的人们,从小受到系统而且严格的教育。 受教育的人们不仅仅要在思想、知识和技能、身体等综合方面得到教育与训练,还需要在着装和行为举止等方面受到规范。 仅仅着装的费用,经常就是中下层民众难以承受的。 这样教育出来的人们自然普遍都比较优秀,但是人数在整个民族中占的比例比较小。 在“日不落帝国”时期,数量很少的精英就可以通过优越的文化和优秀的管理,治理着面积广大的印度半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诞生,这些聪明而英勇的青年精英群体在“身先士卒”的过程中遭受重大伤亡,让英国第一次受到重创。 第二次世界

5、大战结束后,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大量精英失去“用武之地” ,让英国遭受第二次重创。 在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的时候,一位美国人在游历了英国之后,总结说英国必然被美国所超过。 因为他在英国看到,当时的贵族仍然有自己的仆人,负责各种家务劳动。 同时,电梯间也有专人负责开电梯。 而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家务劳动被越来越多的家用机器所取代,在电梯里人们也在自己使用电梯。 就这样,大量的英国人在从事着这些低价值或者毫无价值的工作,而美国人则通过各种各样的发明,把人们从这些单调无聊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人们去做更加有趣、有价值的、对个人潜力提升有明显帮助的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国在“珍妮机”这个偶然的发明

6、和瓦特“蒸汽机”这个个人化发明推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就失去了持续发明的动力。 “接力棒”转到了美国人的手中,大量美国的“平民”技术人员创造出了大量的发明,让美国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成为世界领导者。 而英国在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人才损耗之后,又经历了战后的“国有化”运动,让广大民众更加失去了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可以说再次让英国遭受重创。这样的过程造成了今天的结果,英国的教育虽然非常发达,但是与经济联系并不紧密,因此知识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经济,导致英国经济逐渐落后。 而对于德国来说, “平民化”教育推动了德国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强大。 德国的高等教育不仅拥有多所综合性文理科大学,更有大

7、量的应用技术大学、高等专业技术学院、专科学院等,另外很多德国人在高中就进入高级专业学校、职业专门学校和职业学校等专门的技术学校作为自己的未来工作方向。 而且,企业也参与到职业技术教育中,使技术人员和工人能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样的结果是,德国保持着强大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也就形成了强大的工业力量。 那么,这样的工业力量意味着什么呢? 英国有多个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劳斯莱斯(RR) 、宾利(Bentley) 、路虎(Land Rover) 、捷豹(Jaguar) 、迷你(Mini)等。 但是,这些汽车品牌并没有像德国的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那样发展起来,

8、反而是不少被德国汽车生产商所收购,成为德国汽车的子品牌。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可以这样理解,从文化教育上,英国汽车厂商就缺乏“平民化”的发展思路,从人才系统上又缺乏像德国这样完整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培训和发展体系,所以销售日益萎缩,最后只能通过被收购而生存。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内容,实际上是在表达一个意思:公共教育和科技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平民化” 。 广大民众是教育的受众,是科技的受惠者。 在集 /权的社会中,掌控资源的人们缺乏动力去普及公共教育、推动科技发展、推广科技成果。 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控的资源,雇佣仆人来为自己服务。 如果自己的要求很大,那就雇佣更多的仆人为自己服务。 比如说,中国

9、古代的皇帝出则“前呼后拥” ,御林军保卫;入则“三宫六院数千粉黛” ,都在为自己提供最细致、最周到、最体贴的服务。 那么,各种科技发明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劳斯莱斯基于英国的历史文化思维传承,一直就没有想过要持续扩大自己的产量。 而对于雇不起仆人的广大民众来说,科技的意义就太重要了。 民众需要洗衣机,免去自己洗衣的时间和劳苦;需要电冰箱,可以少出去买几次菜,剩菜剩饭不用倒掉;电视机让广大民众看上了本来是权/贵才能看到的演出,等等。 而且,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本来开 5年就到处问题的汽车,现在开 10 年还没什么毛病,节省了太多修车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而且省了很多买新车的钱。

10、 所以,坚固耐用的西门子和博世冰箱、德国汽车受到广大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另外,民众通过受教育,掌握专业技术,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做出好的产品,挣上高工资,过上体面的生活。 还是同样的意思,一个社会的主要特点都要反映到农业上。 而农业是非常讲究实用的产业。 所有关于农业的科学和技术,都是要大范围推广到农业上,这样才能够推动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效益,而农业经济效益反过来在支持农业的科技进步。 从这个意义来说,农业科研的推广甚至比研发更加重要。 比如说,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中国,一些不知道什么官/员批准转基因主/粮的种植后,人们不是针对批准转基因主粮的人,而是把主要矛头

11、指向孟山都,说孟山都是罪魁祸首,认为这个决策是孟山都的阴谋。 但实际上,孟山都只是巨大的农业产业链条的很微小的一部分,它的综合经济实力很一般,否则它也不会被大公司收购,希望通过“依靠大树”获得自己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这些官/员要批准转基因主粮? 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农业不仅科技研发力量薄弱,农业科技推广系统更是接近于瓦解。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业的生产缺口越来越大,粮食危机的局面早已经形成。 那么,这些官/员急于希望通过转基因主粮解决粮食危机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对于关心中国农业的人们来说,反对过快、过早种植转基因主粮是必要的;但是,光反对种植转基因主粮没有用,更重要的是找到粮食的低成

12、本增产方式。 而这个方式就是大量推行农民教育和培训,因地制宜借鉴和普及先进农业国家的成功技术和实践经验;另外,增加对先进技术的投资,通过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率。 转基因只是农业科研应用中很小的一部分。 比如说,20 世纪 80 年代,以色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 96,科技进步是农业的唯一驱动力。 什么是科技进步? 不仅重视农业科研,更加重视农业科学和技术的推广,不是让科技成果束之高阁,而是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推动力量,这才是真正的科技进步。 以色列农业科技推广投资规模大,各方积极配合,而且推广方法系统合理。以色列全国人均耕地 00575 公顷(合人均 086 亩) 。

13、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的还小,而且自然条件恶劣,干旱严重,地下水含盐量高,难以利用。 针对这个问题,以色列的科技推广政策重点突出,化繁为简,确定“缺水”是以色列农业生产的核心问题,所以提出“节约每一滴水”和“给植物灌水,而不是给土壤用水”的简明口号。 以色列的农业研发和推广就是围绕节水展开,并且明确研发和推广的关键方向。 所以,科技研发和推广聚焦于滴灌、喷灌技术,并且严格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实行节水灌溉,使水的利用率达到 95,节水 50一 70,而且城市废水回收再利用率达 30以上。 这些措施让曾经死寂的内格夫沙漠逐渐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棉花的单产更是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以色列建国以后农业

14、总产值增长了 12 倍,但是农业用水量和最初基本相当。 另外,1999 年农产品出口总额 12 亿美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出口 6988 美元。而当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 15533 亿美元,平均每个农业人口 18 美元。 需要明确的是,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教育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细分概念。 其中,教育作用于农民,技术作用于土地。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能够在不改变其它要素的前提下,通过提升农民们的内在素质,达到提升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成本,也就是提升农业利润的目的。 而在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资本,由农业专家和广大农民共同决定,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培训课程,以及如何进行教育

15、培训。 技术推广的重点是土地。 通过提升土地其它及相关要素的质量,帮助农民们更容易地提高农业利润。 而从资金来源上考虑,技术推广主要由商业资本参与。农民通过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提升农业利润,支付商业资本的销售与利润。在日本,国家为了保护农民们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对农民的技术应用提供大量的补助,补助有时候比农民的产出还高,说明日本的国家资本有时候在做着完全亏本的生意。 在中国,科技进步的相关数据比较混乱。 有的报道说,中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 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 有的报道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 1949 年的 20%提升到最近的

16、 42%,还有的数字说是 47%。 当然,从国家统计局公布 2009 年房 价上涨 1.5%的数据来推演,那么具体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到底是多少,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是对的。 当然,人毕竟不应当用脚来适应鞋子,而应该让鞋子来适应脚。 那么,如果数据是鞋子的话,我们应当考虑一些具体的情况,抛开鞋子看真实的脚。 那么,什么是具体情况呢? 比如说,以前中国还有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但是无法适应社会变化的部分,于是就开始瓦解。据有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我国平均 2000 多个农业劳动力中只有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美国平均每 400 人就有 1 名农业科技推广者。从学历结构来看,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为 3 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 1/3;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仅占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的 3%,而且,一些地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变成了无办公场地、无试验基地、无试验仪器、无信息设备和无交通工具的“五无”站。 2004 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昉跟随一个“科技兴农”调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