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5186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作 者】侯衍社内容提要 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主要是他在探讨认识发生发展的机体根源和心理根源时体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建构作用。鉴于国内对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多有比较研究,但智仁相见,观点迥异。因此,本文在评论皮亚杰该思想的同时,比较分析了其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代表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它与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对于发展能动反映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这个理论尚有不少缺陷和不足。皮亚杰的认识主体

2、性思想主要是他在探讨认识发生发展的机体根源和心理根源时体现出来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基本内容:第一,认识论研究应当围绕主体进行,由客体围绕主体旋转而不是相反。第二,主体在活动中建构其自身和永久性客体的概念,主体、客体从而获得各自的独立。第三,主体建构起自身的认识结构,它是主体能动性的根源和依据。第四,在每一具体认识活动中,主体均处于积极能动的主动地位。第五,将主体认识客体的活动与改造客体的活动联系起来。第六,主体是知、情、意的综合统一体。以上是皮亚杰认识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鉴于国内哲学界对皮亚杰的认识论思想与能动反映论多有比较研究,但智仁相见,观点迥异。因此,本文在对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进行评

3、论的同时,兼谈皮亚杰的该思想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一、皮亚杰的贡献这是针对能动反映论所缺乏或论述极少的方面,而皮亚杰论述得比较成功的方面而言的。(一)皮亚杰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多学科协调研究的方法,为现代认识论对于主体性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卓有成效的途径与发展方向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以主体为重心来研究认识论问题自康德以来已逐步成了人们的共识。但如何研究认识的主体性问题呢?皮亚杰敏锐地指出,既然认识的本质不是状态而是过程,那么要说明主体认识的变化发展,就必须追踪主体认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的变化发展历程。这就必须追向生物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以及逻辑学、数学、物理学,乃至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因此,他

4、提出了多学科联盟耗研究方法,并细致入微地探讨了生物学和认识论、以及心理学和认识论的关系,从而揭示了主体及其认识结构由生物机体心理主体认识主体的过渡机制,具体阐释了主体在认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能动性,为认识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二)主客体概念建构的思想传统认识论谈到主体时,往往把它看作没有孕育过程的既成事实。皮亚杰的理论实践则证明,儿童在出生后经历了一个前主体阶段,然后才获得独立主体的意义。在前主体阶段,儿童与外界环境间处于非二分主义状态,他无法区分自身与外界环境,自己的感受与外界的变化。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儿童自我协调终于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他能够区分自身和外界环境,从而形

5、成主体和永久性客体概念。刚刚独立的主体,其认识结构很简单,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认知图式日益复杂、完善,直到十五、六岁时,才形成了较完备的逻辑数学结构。此后,他的认识结构便基本稳定。在存在一个认识论前主体问题上,能动反映论似乎是个空缺,因为能动反映论所讲的主体一般指具有一定知识、经验的人,即具有一定认识能力、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而没有关于认识的前主体的论述。皮亚杰关于前主体的论述是探索性的,他关于主体从非二分主义中独立分化的观点,尽管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但无疑对能动反映论具有借鉴意义。(三)关于主体认识结构的思想揭示了主体认识能动性的根源皮亚杰认为,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始终是能动的,能动的

6、根源在于主体具有自身的认知结构。在认识活动中,主体总是利用自身的认知结构去选择、过滤、同化整合外界刺激,从而使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渗透着主体因素和主体特性。应当指出,马克思等经典作家谈到过主体心灵状态对认识的影响。恩格斯说:世界体系的每个思想映象,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所限制。 1 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

7、种本质力量的确证。2可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已经涉及到了知识、情感、情绪、欲望等主观心灵状态对认识的影响和作用。此外,列宁关于范畴是认识自然之网的网上纽结的观点、逻辑的格是在亿万次人类实践活动中重复而获得公理意义的观点,甚至涉及到了主体的认识形式问题。然而,不能否认,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流于零碎、分散,远未形成一个有机体系,甚至没有明确提出主体的认识结构问题,更没能形成一个认识结构的理论体系。我们没理由苛求前人,但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填补这个空缺。皮亚杰关于主体认识结构建构的观点,以及主体认识能动性根源于认识结构的观点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当然,皮亚杰在这方面的工作并非无可指责,他把逻辑数学

8、结构作为认识结构的典型形态、主要代表,是缺乏充分证据的;他认为个体在获得逻辑数学结构后,他的认识结构便基本稳定,不会发生根本变化,这种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须知,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无论就其知识结构,还是就其经验阅历来讲,都很不充分,远未达到稳定、成熟的程度,具有很大程度的可塑性。在其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他的认识结构肯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四)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关于认识发展规律的思想概言之,其主要思想有:关于智力发展的双重建构过程的思想;关于智力发展的阶段划分与影响智力发展基本因素的思想;关于知觉与概念关系的思想;关于个体认识发展与人类认识发展关系的思想;关于儿童认识的自我中心状态以及不

9、断摆脱这种自我中心状态的思想,等等。尽管其中的一些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但它们的确丰富了认识论的内容。可以说,提出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对认识论的贡献。二、在几个主要问题上与能动反映论的比较在这些问题上,皮亚杰既有天才思想的闪光,又有失误之处。(一)活动范畴它是皮亚杰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最复杂、最不易把握的概念。皮亚杰所说的活动既包括有意识的活动,也包括本能的活动;既指认识活动,也指改造性活动;既指外显的动作活动,也指内化的运算活动。皮亚杰认为,活动在认识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它是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起点和源头。儿童出生后,他与外界环境处于混沌的非二分主义状态,这时既不存在独立的主体,也不

10、存在真正意义的客体。要说明认识的最初发生,既不能从主体、也不能从客体出发。应该从哪里出发呢?皮亚杰回答:活动。因为活动是儿童出生后便有的,从它出发,符合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正是从本能性的活动开始,儿童的图式逐渐在以后的活动中丰富、分化,在 1824 个月期间,他能够把自身与外界环境区分开,从而获得独立主体意义。此后,获得独立的主体继续在活动中把认识推向深入。#p#分页标题#e#第二,活动是主体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基础和最终动力。刚出生的婴儿其图式是本能性质的。在不断活动过程中,他的图式逐步由本能图式(生物水平)动作图式(心理水平)运算图式(认识水平)过渡。活动,使得主体不断超越原有的认识结构达

11、到更高水平。第三,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皮亚杰认为,有两种基本类型的认识,即物理认识和逻辑数学认识(皮亚杰还讲过第三种认识类型即遗传形式的认识,但由于该种认识占的比例很小,且随主体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故皮氏谈认识类型时不把它作为基本类型的认识) 。这两种认识都是在活动基础上获得的。物理认识来自客体自身特性,它是由于主体个别的、特殊的物理动作直接作用于客体产生的。逻辑数学认识不是直接来自客体本身的特性,而是来自主体动作的一般协调。协调动作不改变个别客体原有的特性和关系,只是使各个客体结合在一个新的结构中从而具有原来没有的特性。皮亚杰关于活动作用的基本观点颇有价值:首先,他把活动作为个体认识发生

12、的起点和源头显示了他的高明,在主客未分的混沌状态中唯一的契机便是活动,在这里能动反映论的实践范畴显然派不上用场。因为它指的是主体(一般指具有一定认识能力的成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外界的一切活动。其次,主体认识结构在活动基础上不断建构的思想丰富了能动反映论的有关思想,而且与唯物辩证法具有一致性。马列经典作家认为,主体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再次,皮亚杰关于认识来源于活动的观点与能动反映论关于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认识活动与物质改造活动联系起来,认为主体正是在改造世界基础上改造着自身的结构状况,这也是符合能动反映论的。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活动范畴比实

13、践范畴更高明。原因如下:第一,活动范畴的含义太宽泛,致使难以把握它在每个具体地方的含义,导致皮氏的理论有时表述不清晰。第二,不能最终说明人类认识的终极起源。尽管皮亚杰认为可以用个体认识发生发展来解释人类认识的群体发生,但毕竟是一种假说。何况,认识的群体发生与个体发生仅从方法论角度来看也必有不同的发生机制。人类的出现是地球生物漫长进化的结果。在这个进化过程中,生产实践起了决定性作用。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 。正是在劳动过程中, 人在获得人的属性的同时,产生了对自然界及自身状况的认识。现代生物学及人种演化学

14、的成就进一步证实而不是推翻了恩格斯的原则性论述。而皮亚杰的活动范畴则无力说明由猿到人转变的动力所在,因而无法成功地说明人类认识的最终起源、原始发生。第三,活动范畴无法验证知识的可靠性。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但这种认识的可靠性何以证明呢?皮亚杰似乎没有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马列经典作家认为,实践可以担当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因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它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和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它的结果既不隶属于主体,也不依附于客体,它一旦产生便获得其独立性。这个第三者可以将主体认识与客体特性联结起来,从而作出认识是否正确的判断。自然,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长期的、甚至无限的过

15、程,正是在这个长过程中,认识的可靠性得到越来越准确的证明。今天看来,经典作家关于实践标准的观点仍未被超越。这样看来,活动范畴并非灵丹妙药,实践范畴的一些功能是它所缺少的,用它取代实践范畴并不妥当。在我看来,皮亚杰所指的活动范畴与能动反映论的实践范畴各有其独特地位和作用:活动范畴在说明儿童至青年期认识的发生发展方面颇为成功,实践范畴则能成功地解释如人类认识的原始发生,认识的最终动力和目的,认识的客观性标准等问题。因此,二者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二)认识的本质问题认识的本质与认识的来源不同。前者是认识论中的本体论问题,它要回答的是:认识的内容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认识的最终源泉是什么?而认识的来

16、源则是纯粹认识论问题,它要回答的是:认识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但二者之间也有联系,因为认识本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认识来源问题的解决,解决了来源,才能解决最终来源。皮亚杰在认识本质问题上受到的批评颇多。实际上,他很少谈到认识的本质问题,尽管他也说智力的本质是适应、认识在本质上是一个过程。但他所说的本质与能动反映论的本质性质不同,本质在他那里含有关键问题、主要问题之意,他讲的不是认识论中的本体论问题。不过,透过他的理论探索,还是可以发现他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基本思想。前已论及,皮亚杰认为认识来源于活动。具体到物理认识,它来自活动中的客体特性,显然,这种认识具有客观性,这与反映论的立场是一致的。至于逻辑数学认识,则有点复杂了。因为皮亚杰认为它不是来自客体特性,而是来自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动作的一般协调。逻辑数学认识的最终源泉何在?皮亚杰认为:认识就是把实在同化为转变的系统。认识就是转变实在,从而理解某一状态是怎样产生的认识一个对象并不是去描摹它,而意味着对它发生作用,意味着构成转变的系统而这些转变系统多少是正确地符合实在的4 。在皮亚杰看来, 认识的对象是实在,要达到对它的认识,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