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36168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必修必修 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结构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元素周期律(第 2 2 课时)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本节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 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节的学习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本节用第三周期为 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

2、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律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但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以从资料进 行分析而得出的,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让 学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具体来说,对于元素的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3、可以由学 生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观察 Na 与冷水、Mg 与冷水、Mg 与沸水、Mg 和 Al 与同浓度盐酸 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证据,来推导出结论。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观看实验录像或电脑模拟动画,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的材料。 五、教学方法:对比、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 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 延伸拓展学案。 3教具准备: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试管、 烧杯、胶头

4、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 、1m o1/L 盐酸, 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 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用心 爱心 专心2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

5、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 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 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 H2O 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2、置换反应。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 性强弱。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实验一.Mg、Al 和水的反应 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 2 支小试管中,加入 2- 3ml 水,并滴入 2 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用酒精灯给 2 支试管加热至沸腾, 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6、。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一)NaNa 、Mg、Al 和水的反应NaMgAl现象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氢 气与冷水反应缓慢,Mg 带表面有气 泡;Mg 带表面变红与水不反应与冷 H2O 反应 与沸 H2O 反应化学方程 式2Na +2H2O=2NaOH+ H2Mg + 2H2O=Mg(OH)2+ H2结 论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只能与沸水反应,Al 与水不反应。实验二.Mg、Al 和盐酸的反应 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 支试管,再各加入 2-3ml 稀盐酸观察现象。多媒体展示出表格表(二)Mg、Al 与稀盐酸反应比较MgAl 现象反应剧烈,放

7、出大量的 H2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H2 反应方程式Mg+2HCl= MgCl2+H22Al +6HCl= 2Al Cl3+3H2 结论Mg、Al 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 H2,但 Mg 比 Al 更剧烈实验三:Mg(OH)2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 2ml,1mO1/L、MgCl2溶液,再逐滴加入 3mO1/L、NaOH 溶液,把生 成的白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3mO1/L、NaOH 溶液、稀盐酸观察,完成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三)Mg(OH)2的性质现象加入 NaOH加入稀盐酸反应方程式Mg(OH)2+2HCl= MgCl2+2H2O用心 爱心 专心3结论沉淀不溶解沉淀

8、溶解Mg(OH)2不能溶于氢氧化钠Mg(OH)2能溶于盐酸实验四:Al(OH)3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 1mo1/L Al Cl3溶液,加入 3mo1/LNaOH 溶液至少产生大量的 Al(OH)3白色絮状沉淀,把 Al(OH)3沉淀分别盛放于 2 支试管中,然后,向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1mo1/L 稀盐酸和 6mo1/LNaOH 溶液,观察现象。 多媒体播放表格表(四):Al(OH)3的性质加入 NaOH,加入稀盐酸现 象沉淀溶解沉淀溶解反应方程式Al(OH)3+NaOH=Na AlO2+2H2OAl(OH)3+3HCl= Al Cl3+3H2O 结 论Al(OH)3既能溶于,也能溶于

9、稀盐酸师:从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 Na、Mg、Al 与 H2O 或者与酸反应的难易;知道 了 NaOH、Mg(OH)2、Al(OH)3的性质,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完成下表。 表(五)NaMgAl单质与水(酸) 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 氢气与冷水反应缓慢,与 沸水迅速反应,放出 氢气,与酸剧烈反应 放出氢气与酸迅速反应放 出氢气最高价氧化物水 化物 NaOH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比较NaOH 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两性氢氧 化物结 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 Na Mg Al(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

10、规律 3. 元素周期律从 Na C1 从左 右 (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减弱, (2)实质:核外电 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多媒体展示出:元素非金属判断依据请同学们看教材 P15、3 资料,之后完成下表:SPSCl 气态氧化物化学式SiH4PH3 单质与 H2化合的条 件高温磷蒸气与 H2能 反应加热对应水化物合或最 高价氧化物H2SiO3HCl O4酸性强弱弱酸中强酸最强含氧酸结 论师:从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的分析、比较中,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用心 爱心 专心4多媒体同时展示元素周期律

11、内容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板书: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例 2】 甲、乙两种非金属:甲比乙容易与 H2化合;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强;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 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只有 B只有 C D【教师精讲】元素非金属性得强弱判断是重要得知识点,其判断得标准很多:与 H2化 合得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得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等。 答 案:C。 【例 3】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

12、,其中错误的是 (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砹(At)为白色固体,HAt 不稳定,AgAt 感光性很强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 H2S 稳定的气体【教师精讲】元素周期律是高考的重点。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变化规律。A 正确,因为, 铍的性质类似于铝,氧化物可能有两性。C 正确,Sr 是第A 族元素,其性质类似于 Ca、Ba,SrSO4与 BaSO4相似,难溶于水。 【答案】 BD。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并又通过事实,我们得出了元素周

13、期律,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种分析问题 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 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预习下节,并完成预习导学案。布置作业1. 课本习题 P18 T62.写出 Al2O3、Al(OH)3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模仿本书附录,画一张元素周期表,下节课上课时带上。(不用写外围电子构型)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 2 课时) 一元素周期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3. 元素周期律从 Na C1 从左 右 (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

14、 金属性逐渐减弱, (2)实质:核外电 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排布的周期性变 化活动与探究 Al(OH)3性质探究现 象解释或方程式1、通入2、加入 KOH 溶液3、加入 Ba(OH)2用心 爱心 专心54、加入稀 H2SO45、加入稀 HNO3结 论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因为有演示实验,也是本章的第一次实验,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授此课并 不会显得十分枯燥,但本节内容的目的是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元素 周期律的实质的。若教师引导不好,往往易使实验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 授本节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其既动手练习,又动脑思考, 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认识上升到认知的高度,并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推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