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36106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09 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辽宁宁夏卷)完全解析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辽宁宁夏卷)完全解析版版( (七七) )(2009-06-22 14:37:59) 转载 标签: 区分度鲜切花铁矿石港口建设鄱阳湖文综地理宁夏卷高考启迪慧想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 综地理)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地理部分 图 1 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 1,完成 1-2 题。1.1650-1780 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2.进入 20 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2、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坐标图、比例构成图的分析、解读能力。考生需读图分析,并解答该特定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并分析其演变 原因。(1)对照图中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的变化: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 地比重渐增,据此判断其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过程。(2)1900 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 增。说明该地正在发生“退耕还林”的变化。 【答案】:1.B 2.D 【区分度】:低南极中山站(6921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 年 2 月 2 日 9 时 25 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

3、77 0658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 3-5 题。 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 2009 年 2 月 2 日: A.5 时 25 分 B.6 时 25 分 C.12 时 25 分 D.13 时 25 分 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 千米 B.1020 千米 C.1220 千米 D.1420 千米 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解析】:该题命题意图在于综合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1)中山站时区:76/15,东五区,时间 9:25;东八区,时间: 9:25+3:00=12:2

4、5(2)两点间的距离计算,该题对这一距离问题予以粗略估计的命题呈现要求; 据题意可知:两地经度相当,因此,分析距离看纬度差;纬度相差约 11 度,则 距离约为:11*110(3)略 【答案】:3.C 4.C 5.D 【区分度】:中.图 2 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 2,完成 6-8题。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B. C. D. 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

5、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 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水源丰富A B C D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解析】:本题以特定的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定位、分析、判断,对各区域特征进 行分析。(6)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甲:荷兰,乙:肯 尼亚。继而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区域的自 然特征进行判别。(7)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 (高原地形、草原气候不能成为

6、对比后的优势)。(8)A 选项“价格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个劳动力成本问题),B、C 选项皆有明显描述性错误:“土地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答案】:6.B 7.A 8.D 【区分度】:中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 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 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 9-11 题。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

7、冻,夏季来水量大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1.过去 50 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 能力。(9)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 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10)“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 的变化进行分析。(11)“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

8、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 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 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答案】:9.A 10.C 11.B 【区分度】:低36(3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 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 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图 5 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 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 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

9、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 M 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7 分) 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 分) M 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1 分) 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8 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阐述规律、原因的能力,当然其中涉及简 单的区域判读思考。以“钢铁工业的布局”,临海型工业布局中港口的作用为考点依托。判读海岸线轮廓,联系区域特征:甲上海宝钢,乙宁波北仑港,丙广西防城港。依托港口建设大型钢

10、铁厂,着眼点在于:交通最有,便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港口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甲地,上海发展大型港口的陆域条件、经济 腹地等皆具备,但水域条件中的水深、航行条件不佳。乙地作为甲地钢铁工业生产的铁矿石转运港,处于外国铁矿石的输入第一地, 因此两地间的生产环节分工,也即较为明晰。乙地用铁矿石炼铁,甲地用乙地 提供的产品炼钢,减少了大比重减重型原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费.在丙地建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从:港口优势(深水良港)、距离优势(靠 近原料输出国澳大利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带(地价优势、劳动力优势、政 策优势)。 【答案】:(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输成本 便于钢材进口,降低 出口钢材的价

11、格 (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 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 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 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 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 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 原料(铁矿石) 运输路线短,运价低 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区分度】:低 37. (2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图 6 所示区域 50 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

12、)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区。(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14 分) 【解析】:命题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 鲜问题。综合考察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总结阐释的能力。读材料,明确新颖命题;分析已知图,区域定位,经纬线、年降水量线、图例、注记。内蒙古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第 2 问,为“自圆其说”的开放性命题,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恢复植被;且已 知题干明确点明: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 越大,进而降水增

13、多,气候趋于湿润,干旱得以缓解。 【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 选或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 森林生 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 植物),过量植物,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 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区分度】:中39(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 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 年 4 月 27 日, 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 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

14、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 1521 年 5 月 1 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 1522 年 9 月 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 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 年 4 月 27 日,拉普拉 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 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 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 分) 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 分)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旨在

15、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理材料、 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 力和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及对有效信息进行概 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 第(2)是开放型的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 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 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 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 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 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博文链接博文链接: :20092009 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辽宁宁夏卷)完全解析年全国高考文综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