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36038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62 大小:8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62页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62页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62页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62页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4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6 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讲义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讲义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政治类: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经济类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改革。第四部分第四

2、部分 公文写作公文写作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体等;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学基本理论法学基本理论 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监督体系等。二、宪法宪法 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行政诉讼法概述;四四、民法民法 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 物权、债权等。五、刑法物权、债权等。五、刑法 刑法概述刑法概述、犯罪、刑法等。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政治常识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这是哲学的两大派别。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论者本质

4、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 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2)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3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真题精选真题精选】“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行” 。在哲学上属于()。在哲学上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四、唯物主义的历史

5、形态(观点、进步性、局限性)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观点、进步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 彻底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自然科学

6、依据与前提: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4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唯物主义义与辩证法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7、与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史观的有机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8、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认识和,是认识和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 它的它的实践性实践性。 六、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练习一练习一】1.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日益 显示出巨大的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5

9、从哲学上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A.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B.指导人们提出 了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C.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D.帮助人们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练习二练习二】1.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 的思想。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 精神运动是物质

10、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第二章第二章 唯物论唯物论一、物质一、物质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练习练习】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6现象( ) 。09 长春事业单位长春事业单位A水中月B生产关系 C影子D梦中树2、世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物质世界先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二、意识二、意识 (1)意识的产生意识的

11、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由无机物的反应特征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与劳动一起,成为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劳动在意识劳动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产生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 存在的主观反映。(3)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区别人们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形成人工智能。本质本质上

12、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并不就是人的智能本身,更不会超过7人的智能。人的思维是生理的、 心理的过程;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而人的思维则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只能受人类的支配, 而人的意识则具有能动性、 创造性。电脑代替不了人脑。电脑代替不了人脑。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实际应用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实际应用 1、一切从实际出发(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2)想问题办事情从中国国

13、情(实际)出发;(3)客观看待周围的人和事;(4)正确对待和估价自己;(5)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2、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内容(1)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及能力(2)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及能力(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的心态人的心态对人类改造、认识世界的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心态对认识、改造世界有 导向激励8抑制 作用控制调节3、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要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3)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

14、手段。【练习练习】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C人类能维护生态平衡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四、四、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或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反对二元论;(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9“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

15、么也没有。 ” (3)物质世界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方法论意义: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练习练习】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练习一练习一】.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了A、 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C、意识本身具有创造可观事物的能力D、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对于同一颗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做是美,木林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

16、、树围,把古树的使用价值看做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做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说明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理性认识是感知性认识的基础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影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诗句表明()10A 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存在差别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 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 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B 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C 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预见作用D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