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四上科学《植物茎》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349373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亚四上科学《植物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陈亚四上科学《植物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陈亚四上科学《植物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陈亚四上科学《植物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陈亚四上科学《植物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亚四上科学《植物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亚四上科学《植物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2.植物的茎【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散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解剖研究植物的茎,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2、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其中的乐趣。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遇到问题主动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 2、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

2、的观察。 3、了解茎的作用。【教具、学具教具、学具】学生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新鲜的嫩冬青条(或芹菜的茎) 、红墨水、水等2.教师准备:环割技术在农业生活中的应用资料。有关茎运输水分养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知问题1、教师讲述根、茎、叶相互争功劳的故事:夏天的一天,天气晴朗,烈日炎炎,尽管已经是下午,但是阳光仍是那么强烈。一棵大树的根、茎、叶都从午休中醒过来,闲着没事开始闲聊起来。叶子首先说:“哥们几个,今天可真热,要不是我,你们怎么会那么舒服的睡个午觉呢?我的功劳可真不小,你们改天得好好谢谢我。 ”根听见了,不服气的说:“老弟,说什么,要不是我吸收那

3、么多水分和养2料供着你,你哪会那么精神的在上面悠然自得的欣赏风景?”茎听了他俩的话,也非常不服气的说:2、引导补充,引入课题:茎会接着说些什么呢?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有光合作用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根究竟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茎。(师板书:植物的茎)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探究 1: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 (1)教师引导: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的身体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好吗?谁来描述一下植物的身体一般由几部分组成,他们都有哪些作用?学生积极回答。(2)确定探究的目标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并且结

4、合图片,你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交流一下你想研究的问题学生交流师:把刚才总结的问题,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实验记录表一茎的作用基本结论运输作用备注茎能运输水分和养分是通过什么进行的?茎上真有运输水分的管子吗管子在茎的中心还是外部,还是内外都有?感兴趣的问题往上运输和往下运输是同一种管子吗?学生图表和自己的分析,就可以得出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所提出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就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兴趣,学生的探究目标变得明确3探究 2:探究水分的运输师:要想解决这么多的问题,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下植物的茎是如何把水分输送到叶子的。要想研究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

5、观察一下运输水分的路线。我们知道水是没有颜色的,那怎么才能观察到呢?提示:给水进行染色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确实是这样,只要把水染色就可以了。这里要说明一下,理论上所有的颜色都可以,但实际上最好的颜色是红色。课前老师做了一些准备,这是加了红墨水的清水,这是切断了根的植物,现在植物在水中已经呆了 3 个小时,仔细观察,植物的叶子,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提示:红墨水已经被运到叶子了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茎确实能够运输从根吸收来的水分。那运输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呢?运输路径在植物的哪个部分?这就要通过我们仔细的观察了。我们从外面根本看不到运输的路径,怎么样才能看到呢?生说切法,教师说明什

6、么叫横切,什么叫纵切师:因为在切的过程中要用到刀片,所以同学们在切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借助一种仪器放大镜学生动手切开以后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把发现填在实验记录单上实验记录表二观察实验:茎运输水分实验材料植物的茎、放大镜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所在位置横切切口处有红点内部纵切切开后可以看到极细的红线内部结论运输水分的管道在茎的内部交流发现4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已经发现植物的茎内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它就在茎的内部,表皮中没有。这个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茎运输水分的作用,怎么样让实验有针对性,获得正确的结论,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观察叶子,从而确认红墨

7、水已经被运到了植物的叶子,从直观现象上确认了茎的运输作用,对于研究运输路线就水到渠成了探究 3:探究养料的运输师:关于植物的茎运输水分的路线我们搞清楚了,那叶子制造的养料是怎么运到植物的根呢?运输路线在哪呢?谁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学生交流方法师:同学们的想法真的不错,不过以我们目前的条件就没法通过观察实验来验证了,那怎么办呢?实际上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通过生活现象来分析一下,就会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见过这种情况吗?(投影展示环割后的树枝及几个月后的照片)师:仔细观察几个月后的照片,说一说有什么变化了?把你看到的变化填在记录表中学生观察交流:师:小组研究一下,分析分析离叶子近的地方为什么膨大?

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把你的分析填在课堂记录表中实验记录表三观察树瘤图片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分析结论5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这样看来,植物叶子制造的养料是通过表皮来运输的,这样我们发现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是完全不同的路径,我们把植物往上运输水分的路径,称为为导管;往下运输养料的路径称为筛管。茎的运输养料的作用,限于条件,我们是无法进行观察的,那怎么办呢?只有通过一些常见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这种获得结论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这个问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与交流,我

9、们发现植物的茎的内部和外部分别承担不同的运输作用,任何一个部分出现了损伤,对植物的生长都会产生影响。但是我们家里有果园的每年都会做这样一件事,就是对果树进行环割。(投影展示果树环割的照片)师:按照我们今天所学的,这样做对果树的生长是有害还是有利呢?师生交流师:对果树进行环割,虽然对果树来讲是不利的,但是对水果的生长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看待一种事物,不能简单说是好还是坏,而要分情况进行说明。同一个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探讨的兴趣。学生通过这种现象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分析法有了第一次利用,并且渗透了辩证的观点四、畅谈收获,拓展提高四、畅谈收获,拓展提高1、教师出示课件呈

10、现以下资料,引导学生阅读:环割技术证明有机物的运输途径是由韧皮部担任的。在木本植物的树干上,环割一圈,剥去圈内的树皮。环割上部枝叶照常生长,因为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沿导管正常向上输送,可是向下运输的养料由于要经过韧皮部,环割后养料运输受阻,所以环割的上端切口处聚集许多有机物,引起树皮组织生长加强而形成粗大的癒伤组织,有时成为瘤状物。如果环割不宽,过一些时候,这种癒伤组织可以使上下树皮再连接起来,6恢复有机物向下运输能力。如果环割得较宽,上下树皮就不能连接,环割口的下端又不长出枝条,时间久一些,根系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根部就会饿死。 “树怕剥皮”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可确认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11、是韧皮部。2、读了资料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使用说明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一、课前复习阶段,通过思考总结,顺利地达到了目前学生认知水平的顶端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简单总结,提出了新的问题:水分和养料是如何到达需要的部位的?学生只要了解了植物身体的结构,就会很自然想到植物的茎。从而确认了植物茎的运输作用,为本节课的研究确定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二、学习新课阶段,通过创设研究情境,让学生的研究目的明确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但到底研究哪些方面?是老师告诉学生,还是学生自己确定?如何确定研究的内容?怎么样保证大多数学生明白研究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三、拓展练习

12、阶段,加深了理解,实现了对分析方法的再次利用在学生通过树瘤现象分析出茎的表皮有运输养料的作用时,引出了果树的环割现象。按照学生的理解,也应该形成巨大的树瘤。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见到果树形成树瘤的现象,从而引发了思考:为什么果树长不成巨大的树瘤呢?从而与已有的知识相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然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模仿分析树瘤形成的过程,进行反向思考:不长树瘤说明营养不多,那营养哪去了呢?让学生通过分析就知道,营养并没有积存到环割的部位,从而明白了果树环割的重要意义,渗透了辩证的观点。这种处理也体现了教师引导的艺术性。如果教师直接问学生果树环割的目的是什么,恐怕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知所措,教师的及

13、时有效的引导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四、要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节课授课过程看,学生始终有研究的愿望,探究的兴趣浓厚,尤其是7课堂反馈阶段,意外地出现,让学生感到非常疑惑,课堂讨论相当热烈。所以教师要实现对课堂的准确掌控,教师有效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不是简单地把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教师对课堂的准确掌控,要做到既放手,又抓紧,牢牢掌握课堂教学进度,既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又要把主动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体现着教师引导的艺术性。2.使用建议使用此教案要注意三点:(1)课前要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搜集资料,教师也要搜集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感悟。(2)对于实验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教师没必要做细致深入地讲解,稍微点拨即可,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上。(3)对于拓展延伸时,学生自由活动这一环节,要有效调控,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增强效果。3.需要破解的问题:(1)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及时加以引导,平时注重培养了,课上起来才会得心应手。(2)如果让学生在课前把收集的资料整合一下,办一份手抄报,拓展延伸时候展示,是否会更好地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相关链接】参考小学科学网部分知识,同时借鉴了小学科学杂志及新浪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