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安身立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757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与安身立命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与安身立命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与安身立命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与安身立命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与安身立命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与安身立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与安身立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大学大学与安身立命与安身立命蒋丽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博士大家好,今天我们会介绍一个儒家的典籍,叫做大学 。从大学当中来看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这个讲题就叫大学与安身立命。我们将通过三个点来介绍一下大学的思想,首先介绍一下大学提出的三纲领以及它所提出的八条目,最后我们讲一下止于至善的问题。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大学这本书,大学事实上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篇文章,它是礼记当中的大学这一篇,这篇文章相传是孔子所述,后来孔子的弟子曾子对它进行了一些讲述,最后把它写了下来,所以传统上我们一般认为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讲述的孔子的思想。这篇文章一直被放在礼

2、记里面,并没有受到大家的重视,直到南宋,大儒朱熹将它从礼记中抽出,和中庸 、 论语 、 孟子 ,被合称为四书。 大学也因此成为四书之首,是儒家非常重要的典籍。朱熹在选取大学的时候就提出,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大人是相对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小人所说的,这个小人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说的小人,这种不具有良好德行的人,而是说在大学章句中他说,8 岁的时候,不论王公还是庶人子弟,都到小学里面去学习,那么在小学里面学到了什么东西呢?学到了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就是说如何应该是在日常的人伦日用当中去进退自如,学到了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六艺,六艺之文。所以从 8 岁开始,在小学里面,作为一个小

3、人,也就是年纪非常小的孩子,需要学习这样一些内容。但是到了十有五年,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时候,不管是天子之元子众子,就是说不管是天子的孩子,还是公卿大夫之孩子,或者是民间之精英俊秀,都到大学里面去学习,这个学习的内容就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么在大学里面学的是什么,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那么所谓的穷理、正心、修己,这都是对每个个人来说的,需要去研究物理,需要去研究怎么样获得更好的自己。那么治人之道这是社会管理层面来说的。那么朱熹就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个大学在传统古代来说,是十五岁以后入大学的时候所学的东西,我们今天所说的耳熟能详的三字经也说了应该先怎么样再怎么样,大

4、学也是放在这样一个序列当中的。王夫之就说,大人者,成人也,十五岁是在成人这个时刻,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为内圣外王之道。在这里面我们看到,王夫之对于大学里面,这个大学讲的是如何内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圣外王的,也就是刚才朱熹所说的,如何穷理、正心、修己,然后在治人的方法是一致的。那么大学这本书还有一些评价,在宋代的二程说:“大学,初学入德之门也。 ”为什么作为四书之首呢?是因为他是你要去学习四书的首要的开端,是你刚刚学习的时候,去学习儒家的一些思想,儒家的一种德性的开始。那么朱熹就说,我们可以在大学这一篇当中看到古人为学次第,也就是看到他如何一步一步去进学的,如何一步一步去提升自己的,

5、所以他说,如果你去学习的时候,开端就是去学习大学。那么我们今天对于大家来说,都已经是成人了,我们今天可以从大学里面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呢?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冯友兰先生所提出的,对于我们个人所说的安身立命之道,他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说,哲学可以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 。就是说,哲学可以给人一种精神境界,人可以在其中心安理得地活下去。哲学是供人受用的,享受的。”同样的,我们把这一段话换成大学,就是希望通过大家来看大学,读大学,能够获得一种精神境界,能够通过这种学习能够受用和享受你的生活,能够心安理得的享受你的成果和智慧。我们接下来就从这样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个介绍。一、大学之“三纲领”首先是三纲领。在大学第

6、一句里面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这里面他就提出了,我们今天要讲的三纲领的内容,第一个叫做明明德,第二个叫亲民,第三叫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的问题我们会放到后面详细说,我们在这个部分就先给大家详细说一说明明德以及新民的意思。(一)明明德:内圣(一)明明德:内圣我们首先说一下明明德。我们明明德的内容,首先说明德,明德是光明的、美好的德行。光明、美好的德行对每个人来说,是什么样内容呢?就好像是一个镜子,明明德就是不停的去磨这个镜子,使得你的内在的美好的德行通过磨镜的过程能够彰显出来,所以所谓的明明德就是把你内心或者人性当中美好的德性彰显出来。那么明明德的比喻或者磨镜的比喻对我们来

7、说有一个前提,就是说人都是善良的,都是美好的,所以它延续了儒家一个基本的理念,这个基本的理念就是“人皆可以为尧舜” 、“涂之人可以为禹” ,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儒家所宣扬的圣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圣人。涂之人,路途之上的人可以成为禹,可以成为大禹。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成为尧舜禹这样的大人呢?那么这是待会我们要介绍的八条目的内容。但是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那么这样一个信仰的背后,是儒家对人的善良本性的坚信,就是坚信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以及对人不断转化自己为善的坚持,就是坚信每个人都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最后成为一个圣人。那么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跟大学

8、同时期的孟子也有同样的表述,孟子他说人性本善,那么他在讲人性本善的时候,提出了人都有善良的种子内在于自己,他把这个善良的种子称为善端,他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本身所具有的。那么我们先讲一个恻隐之心,他说人皆具有恻隐之心。什么叫恻隐之心呢?就是所谓的不忍人之心,不忍人去做什么?他举了个例子,就是孺子将入于井的例子,就是说你看到一个小孩子在井边玩耍,忽然他要掉到井边去了,这个时候你会自然会升起一个怵惕恻隐之心,就是不忍心这个小孩子掉到井里去,他在讲这个你所升起的念头的时候,就是你看到小孩要掉下去,忽然升起的这样一个念头的时候,他又讲了,这个恻隐之心不是什么东西啊,你为什么要

9、去救这个小孩呢,你不是因为要去结交这个小孩的父母,同时你也不是为了乡党朋友的赞誉,也就是不希望通过救小孩获得社会的宣扬赞赏,而且更重要的还不是讨厌小孩掉到井里面去不停的啼哭,所以我们在这里面看到了,你所起到的这一丝自然升起的恻隐之心并不是外在于你的,并不是要通过这种现实社会的名利、地位以及你自己的反映所要摒弃的,因为你的恻隐之心是内在于你自己的,也就是说你见到孩子将入于井的那一刻起,你自然而然从你的人性本身当中迸发出来的念头,孟子就把这个称为恻隐之心。而且他认为这个恻隐之心是儒家的仁的理念的一个根源。同样的,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儒家的仁义礼智的一个开端,所以我们说明

10、明德的内容就是同样的,就是把孟子的思想补充进来的话,就是把人心内在的仁义礼智信的种子彰显出来,让它生根发芽,让它体现出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如果要把这些体现在这些内容当中,你首先要必须明白,这个明德,你的内在德性,这些好的德性是什么,所以明明德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你去了解,你去知道这些内在的德性是什么,在知道的同时,把它彰显出来。所以“明德”说,明德是说禀赋于天的善良的德性,它不会为人的私欲所泯灭,也不会为人的外在的名利、是非所遮蔽,而且它永远不可能被遮蔽掉。那么讲到明明德的时候,我们可以对照另外一个西方的著名思想家柏拉图,他在斐多篇中指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原已有了理念的知识,当灵魂和肉体

11、结合出生之时遗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忘了。出生以后通过一些具体事物的认识,并加以启发,最后便回忆起这些先天所具有的这些理念和知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和孟子,以及大学里面具有一种共通性,那么这种共通性指的是什么呢?是说人的善良的德性最后可以通过外在的教化、学习给他彰显出来,那么这个内容就是我们传统所讲的内圣的内容,人如果通过自己的修养成为尧舜禹,成为善良的理想的具有道德人格的一个人。那么在大学之道的开端我们把“明明德”讲出来就是希望在进入大学之道的时候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可以变化自己的气质,然后使自己成为一个圣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二)亲民:

12、外王(二)亲民:外王同样的, “明明德”之后是外王,在新民,新民指的是外王,你通过自己的行为把善良的德性彰显出来,落实于自己的生活,同时还要拓展开来,在讲新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来看这个新民的新字,这个新字写作亲,一般来讲,亲也有两个不同的理解,这里面我们看到一个是王阳明、一个是朱熹的两种不同的理解。王阳明主张,这个亲民读作亲民,因为大学的古本就是写作亲的,这个亲民和我们大家现在理解的,都非常能够理解,所谓的亲民就是要亲近民众,这种王阳明认为更贴近大学的本意。但是我们看在新民这一章里面,他还提出了三个例证,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时候的一个盘铭是盘子上刻的一个铭文,它上面

13、写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说你如果一天能够不断的革新自己,变革改变自己,天天都能如此的话,每天都能够变化一个崭新的自己。它之所以刻在盘铭上面,是希望通过洗濯其心去去除心中的恶念,就好像沐浴的时候,洗去身上的尘垢,然后就能够获得一个崭新的干净的自己。在大学里面还引用了康诰这一篇, 康诰里面说:“作新民。 ”武王死后,管蔡二叔,煽动殷遗民叛乱,周公平乱后,将殷遗民奉给康叔,并对其进行的训导。说你们要做崭新的自己,叫“作新民。 ”大学篇里面还引用了诗经里面的一个:“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句话也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什么叫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呢?就是说周代建国已经很久了,但是文王能够不断

14、彰显自己的德性,获得上天眷顾,从而受上天之命。维新这个词,后来的维新运动、维新变法的时候也是借用了这个词。通过这样三个例证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的这个亲的字里面,还是希望能够不断的改变自己,革新自己来使自己活得一种变化,所以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将亲民作新民来解读,那么我们在刚才所引用的汤之盘铭 、 康诰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诗来说,都是针对一个国家来说的,是希望百姓都能够得到变化。明明德是希望每个个体得到变化,新民是使百姓得到变化,这样的一个思想也是跟孔子所说的立场是一致的。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时候呢,他

15、想讲的是意思是说你自己不断的革新自己、不断的修养自己,最后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成就自己,还需要通过成就他人来实现社会理想,孟子也说“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也就是说,你自己能够明白了,你还要使更多的人能够明白,你自己能够觉醒了,也要使更多的人能够觉醒,所以我们在这里面看到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变革这个社会,去维新、去改变这个周围的百姓,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新民就是外王的过程。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大学之道是什么?是一个从个人自己的修养、德性的成就,拓展为一个对社会的变革,对社会的改造,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所以大学之道作为每一个成人来说,都应该通过自我修养,以承担一种社会责任,最后实现社会的一种变革,社会的一种革新,社会的一种变化,所以在这一点上来说,大学之道在一开始就强调了一种个人的一种责任,个人的一种社会的承担。二、大学之“八条目”如何来实现这种从明明德到新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