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榷《公输》中几个字的读音和解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7841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榷《公输》中几个字的读音和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商榷《公输》中几个字的读音和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榷《公输》中几个字的读音和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榷《公输》中几个字的读音和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榷商榷公输公输中几个字的读音和解释中几个字的读音和解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第 17 课公输第 7 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教材对“知而不争”的注释为:知道这(道理)而不(向楚王)据理力争,意思是不劝阻楚王。 教师教学用书对该段话的翻译为:“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 ”读完这个译句,我一直不明白“争论而达不到目的”跟“坚强”有什么关系?学生对此句的意思也迷惑不解,课下与同组教师研究也是一头雾水。为此,在查阅古汉语词典和借鉴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我觉得教材编写者对句中“争” 、 “忠” 、 “

2、强” 分别解释为“据理力争” 、 “忠诚” 、 “坚强”的定论值得商榷,而且对“争” 、 “强”的读音也有待考证,如此解释,只能给广大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疑惑和困难。1.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31 页把“争”解释为:(一)跟别人抢着要同一个东西。 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 ”引申为竞争。又引申为为了真理而与人辩论。 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 ”现代成语有“据理力争”的意思。(二) (zhng)去声,谏,规劝。 “争臣” 、 “争友” 、 “争子” ,都见于孝经 ,后来写作“诤” 。 楚王与公输是君臣关系, “据理力争”含有“坚决,不退让”的情感态度,显然公输对楚王采取“据

3、理力争”是不符合君臣礼仪的。这样看来, “诤”字应纠正为 zhng,解释为“规劝” “劝谏”更准确。2.王力古代汉语233 页把“忠”解释为: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尽力做好别人托付的事,对别人负责。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 ”又宣公二年:“贼民之主,不忠。 ” 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 。注意:上古“忠”字意义很广,不限于忠君,这是阶级社会产生的一种伦理观念,后来被统治阶级利用来专指忠君。本文中,墨子认为楚攻宋为不义战争,作为臣下的公输为楚造云梯助战是助纣为虐,谏阻楚王攻宋才是本分。因此,公输不谏阻楚王攻宋在墨子心里不能说是对人(楚王)不忠,而应理解为“对事不忠” ,即没有“尽力做好分内

4、的事” ,即“尽职”之义。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强”的解释有多个义项,其中的义项是:强(qing) ,竭力,尽力。 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在文中,将“强”解作“竭力” 、 “尽力”才是合理的;读音应纠正为 qing 更为合适。由此,教材应该给出如下注释:争(zhng) ,同“诤”:规劝,谏;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强(qing):竭力、尽力。教师教学用书的翻译也应调整为:“懂得这个道理,却不劝谏,不能说是尽职。劝谏却没有达到目的,不能说是竭尽全力。 ”事实上,以这样的解释走进课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明白;而另一平行班级则按照教师教学用书对该段话的翻译,学生一头雾水,课上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于是再改之,学生欣然接受。实践表明,教材的注释也应该修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