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6997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20182018 届高三届高三 1 1 月月考文科综合月月考文科综合- -历史历史试题试题1.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 。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B.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D. 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可知是尊重居民意愿,而不是保护,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中“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

2、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信息可知罗马法认同居民意愿在法律中的作用,说明了罗马法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居民意愿,不是追求法律本源,故 C 项排除;“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说明了不成文法依然存在,因此二元法律体系没有消亡,故 D 项排除。2. 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 (划分户等标准) ,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A. 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B. 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C. 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D. 维护了佃农的经济

3、政治权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变革。材料显示隋朝制定“输籍”之法的用意在于确定纳税户数,并以较低负担吸引豪强地主的依附农回归政府户籍,增加纳税人口,进而扩大财政收入。A、C 强调的是行政管理;D 项不符合材料。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赋税制度变革均田制【名师点睛】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3. 1962 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 1958、1959 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

4、展的错误口号” “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A. 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 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D. 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2 年国家主动纠正经济建设中的错误口号,表明国家意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左”的错误,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1962 年仍存在人民公社,排除 B。材料强调国家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左”的错误,而不是具体指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排除 C。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是在 1960 年,排除 D。4. 1901 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

5、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意在A. 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大意是说在国际社会里弱国无外交,意在激发国人的民族救亡意识,故正确答案为 D 项。A 项不是梁启超这番话的用意;材料体现不出 BC 项。5.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 “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映了宋代A.

6、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答案】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的意思即可。6. 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 1956 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 ”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A. 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B. 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C. 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D. 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

7、战前,欧美国家利用落后地区的廉价资源获得了经济长期发展;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且东西欧形成对峙局面;故斯帕克主要强调了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导致西欧国家失去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加之冷战的出现,自身发展从而受到限制,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而是强调欧洲衰落的原因,排除 A。C 项也是欧洲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与斯帕克的观点不符,排除。D 项中“独占”说法错误,且与斯帕克的观点不符,排除。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 ,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

8、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 ,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战后欧洲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7. 据统计,19491952 年,山西忻县有 8253 户农民出卖土地 39912 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 5 倍多。这一现象A. 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B. 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D. 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由材料“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 5 倍

9、多”可知,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证明土地私有制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故要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推行农业集体化方针,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改革的问题,而是强调农村重现土地买卖的情况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排除 A。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排除 C。材料强调农村重现土地买卖的情况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而不是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排除 D。8.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该表反映了A. 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B. 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C. 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D. 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

10、识可知,1950 年到 1958 年,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因此中国向苏联派遣的留学生数量较多;1959 年中苏关系开始破裂,并逐渐恶化,因此1959-1965 年中国向苏联派遣的留学生数量很少;说明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A 项正确。材料强调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而不是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排除 B。1950-1958 年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但 1959 以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终止援助和支持中国,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一边倒政策,而是强调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排除 D。点睛:表格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解答应该充分注意表格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

11、解读“各阶段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 ,结合中苏关系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9. 1984 年 10 月,国务院实行第二步利税改革,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的利润按 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A. 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B. 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C.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 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实行利税改革后,减少部门对企业过多的行政干预,国家也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生产与分配,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故 C 正确。国家实行利税改革是有利于减少国家对企业的

12、管理,排除 A。材料强调国家实行利税改革是有利于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与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无关,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而是强调国家实行利税改革是有利于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排除 D。10.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财富太多就会骄纵,财富太少就会忧虑;让富人可以显示他们的尊贵而不至于骄纵,让穷人得以生存又不至于担忧;

13、拿这个标准来调配均衡,就可以使财货不匮乏,社会上下得以安宁;故董仲舒强调以一定的社会规范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实现“上下相安” ,国家“易治”的局面,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竭力济贫以抚其忧,而是强调上下相安利国益民,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强制去富以抑其骄,而是强调上下相安利国益民,排除 B。材料强调上下相安利国益民,与劫富济贫以均贫富无关,排除 D。11.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A. 社会契约论B. 人民主权说C. 自由平等D. 三权分立学说【答案】C【解析】卢梭强调的是人

14、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 B 正确;社会契约的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应遵守,故 A 错误;题干显然没有涉及到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的相关内容,故 CD 错误12. 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该主张A. 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B.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C. 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D. 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中学与西学相辅相成,缺一不

15、可。主张中西学结合,人多通才。这种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有本质区别,洋务派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学之间是分离的,或者说学习西学是为了巩固中学,为中学服务。因此 A 项错误。可以说这种思想是对中体西用的发展,所以 B 项正确。提倡中西学并重,不能说是否定传统文化,因此 C 项错误。D 项 与材料内容不符,错误。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重商主义是与工场手工业和资本原始积累相适应的经济学说和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1759 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 ,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到 19 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20 世纪前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

16、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 20 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 20 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但 20 世纪 70 年代的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 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 年,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材料二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即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的“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的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 “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苏联模式。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的制度结构。在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反复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对其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也在慢慢地萌芽发展起来。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它将社会主义和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