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一)小组学习资料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37555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一)小组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一)小组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一)小组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一)小组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一)小组学习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见鸡而作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 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 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 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 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 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2.耳朵在此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

2、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 “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 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 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 禾上谐音和尚 , 绣裁谐音秀才 。 上联: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

3、菱空笼 注解: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解: 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 人也真个倒也倒也。 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上联: 细羽家禽砖下死 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一天,小丽在集市上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卖鲜鱼的喊:一天,小丽在集市上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卖鲜鱼的喊:“鲜鱼,鲜鲜鱼,鲜 鱼啦!鱼啦!”对面一个卖泡糖的喊:对面一个卖泡糖的喊:“泡糖,泡糖啦!(泡汤啦)卖鲜鱼的越听越泡糖,泡糖啦!(泡汤啦)卖鲜鱼的越听越 生气,大声问:生气,大声问:“你为什么说我的鲜鱼你为什么

4、说我的鲜鱼泡汤啦泡汤啦?” 卖泡糖的火了:卖泡糖的火了:“我卖我的泡糖,愿怎么喊就怎么喊,碍你什么事?我卖我的泡糖,愿怎么喊就怎么喊,碍你什么事?”他俩越他俩越 吵越凶。旁边一个卖豆芽的叫卖:吵越凶。旁边一个卖豆芽的叫卖:“豆芽,豆芽(斗呀)!豆芽,豆芽(斗呀)!”他俩一听,就斗他俩一听,就斗 起来啦。市场管理人员走过来问道:起来啦。市场管理人员走过来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打架,扰乱市场秩序?嗯?你们为什么要打架,扰乱市场秩序?嗯? 还有谁参与打架?还有谁参与打架?”这时又听见旁边吆喝:这时又听见旁边吆喝:“油果(有我)!油果(有我)!”。管理人员一。管理人员一 听:听:“有你?好,一块带走!有

5、你?好,一块带走!”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由于想乘飞机前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 “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乘.“ 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旅差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坐飞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推销员拿出经理回电,经理口瞪口呆. 地名有关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 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 校长发火 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

6、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身为干事的又不干事!“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 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 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 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 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你还不知“羞” 有一次,两名书生慕名去拜访宋代大文豪欧阳修。途中,他们凑巧与欧阳修坐在同一条船

7、 上,但是他们都不认识欧阳修。 这两位书生对诗也略知一二,但他们自认为是行家。这时,一只白鹅突然跳进了水中,两 人忍不住诗兴大发,一个吟道:“岸上一只鹅“,另一位接了一句:“扑通跳下河“。 两人口里都念念有词,但总也吟不出下面的诗句,无法凑成一首诗。欧阳修见他们着急的 样子,就帮忙吟了一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两位书生见欧阳修说出了这么好的诗句,感到万分惊讶,但转而一想,觉得有点不对劲。 其中一个冲着欧阳修吼道:“你脸皮不薄啊,这诗是你的吗?“欧阳修笑道:“这诗确实不是 我的,它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小时候写的。“二人听后哈哈大笑:“我说呢,就凭你这模 样,也能对诗。“欧阳修笑而不答。

8、 不久,三个人下了船,两位书生见岸上有一堆灰,便想表露一下诗才。一个吟道:“远望一 堆灰,“另一个接了一句:“近望灰一堆。“由于才力不够,二人又接不下去了。只见欧阳修 在一旁不慌不忙地吟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二人听后一惊,明知欧阳修吟的是 好诗,却不愿甘拜下风。其中一个故作姿态地说:“不算妙句,马马虎虎。“另一个则说:“ 接是接上了,只是有点勉强。“ 他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看到了路旁的一棵枯树,一个书生吟道:“路旁一枯树,“另一 个吟道:“两股大桠杈。“ 两人想再吟下去,却又想不出词儿,只好反反复复地吟着这两句,眼珠子直往上翻。欧阳 修在旁边看不过去,又给他们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二人听后仍不服输, 要继续与欧阳修比下去。两人又吟道:“二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后暗自发笑, 立刻吟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