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吴清辉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428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吴清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吴清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吴清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吴清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吴清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吴清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吴清辉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七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1.简述 1861 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 ;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福建省教学要求福建省教学要求】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 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 2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 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

2、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 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2.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3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4.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5.简述 2 月 19 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6.判断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概述俄国 19 世纪 60、70 年代上 层 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7.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

3、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8.归纳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 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 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2.阅读农民改革法令的详细条款,将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相比较,深入理 解为什么说农 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3.通过总结改革带来的影响,证明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4.认真阅读教材,将俄国改革前后的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归纳变化以 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4、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入影响。学会用比较法归纳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2.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 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3.通过归纳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和发展,认识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的推 动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克 里米亚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 1861 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5、2一改革的背景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经济上: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业方面: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 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 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工业方面:19 世纪 30 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 和原料缺乏。

6、来源:Z_xx_k.Com 2.政治上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农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十二月党人起义: 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时间:1 825 年 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

7、治。 影响:与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 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 问题的办法 4.军事上:军事上: 1855 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 原因:俄国为转移国内矛盾; 英法等列强也想趁机宰割土耳其帝国。 经过:1853 到 1856 年,俄与英法土。结果俄军战败,1856 年签订巴黎和约 。 败因:俄国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度。 对俄影响: 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直接推动俄国 1861 年改革。 5.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矛盾激化:农奴制存废已成为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出发点: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 与其

8、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 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 ) 组织措施: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 ,负责改革工作,于 1861 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 革草案二、改革的经过二、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时间: 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 “二一九法令” ,又称“解放法令” 。32、目的:、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 清赎金前

9、,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 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付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这个契约由地主拟定并 由政府在地主中挑选调解员负责监督。农民在改革中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农民在改革前 所耕种土地数量,而且地主把贫瘠和耕种不便的土地分给了农民。(3)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 。在村社上面设置一 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加强村社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 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要想使自己的土地脱离村社,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村社还负责 治安和司法,

10、几个村社组成一人乡,乡村的管理要听命于政府派来的调停吏。农民由过去 受个别地主支配变为受村社的控制。4、评价:、评价: 性质: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阶级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 的掠夺 (1)进步性)进步性 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 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地位: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2)局限性)局限性 (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 削的无权地位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

11、二净 欺骗性: 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影响:1、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 别不是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 2、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 起义不断 思考思考 1: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 (1)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 (2)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的时限很长。 (3)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 (4) “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12、 思考思考 2:政府给农民的解放是否是农民想要的解放?政府给农民的解放是否是农民想要的解放? (1)农民想要的解放: 农民要求从地主的土地上解脱出来,不再依附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经济独立,拥有自 己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农民为得到解放而付出的代价:巨额赎金,大量肥沃土地。结果,农民经济上还是不 能自立,他们还是无法摆脱地主的剥削和奴役。人身自由必须要有经济自立的保障,否则 人身自由就是虚假的自由,农民虽然可以脱离地主土地的束缚,但是他们的自由是选择重 新向地主租地受剥削还是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自由,而不是选择不受奴役剥削的自由。4三、三、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影响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3、影响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 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法制化,思想理性科学化,社会城市化。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法制化,思想理性科学化,社会城市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 18611861 年年 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1、目的:、目的:使俄国专制制度逐渐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近代化、经济近代化 (1

14、 1)工业:)工业: 19 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主要部门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 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 (2 2)农业:)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P87-88) (3 3)特点:)特点:改革后的数十年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4 4)原因:)原因: 农奴制的废除。 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 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 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3、政治近代

15、化、政治近代化 (1)政治体制: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富裕资阶和贵族地主包办) 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议会 )自治局 (规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2)司法制度: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 ) (3) 、军事近代化、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代替旧日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 学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

16、,增强了战斗力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4) 、影响:、影响: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贵族、 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改革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 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注意: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特征: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探究探究】 【探究一探究一】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原料、资 金和技术等方面把握。具体表现在: 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市场: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原料;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