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意境满足学生需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9081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问题意境满足学生需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设问题意境满足学生需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设问题意境满足学生需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设问题意境满足学生需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意境满足学生需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问题意境满足学生需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设问题意境满足学生需要巧设问题意境满足学生需要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数学课教学中,尽量让知识铺垫少一点,情境创设多一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一、巧设探索情景一、巧设探索情景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事物,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时,我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妈妈领着小明去买酸奶,售货员阿姨先拿

2、给妈妈 30 瓶,又拿给小明 2 瓶,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2、巧设竞争性情境巧设竞争性情境教学时,要利用学生好奇的特点,引竞赛知识进课堂,如进行口算比赛,列式比赛,或是比一比谁画得好,看谁回答问题最好等,使教学充满挑战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竞争性。如在教学小商店一节时,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布置柜台,并通过几个柜台经理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产生极浓的购买欲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3、巧设游戏情境巧设游戏情境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那么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引进游戏,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例如在教学 100 以内数的多少的时候,我首先以游戏切入: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有多少棵?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教学的展开。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时,我始终将游戏贯穿其中,通过实际情况的创设,让学生做买卖商品的游戏。从准备教具学具开始,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每个学生要带几件物品供给班级作为商品,还要带几个废旧易拉罐、矿泉水瓶作为废品。学生还要对所

4、有商品进行贴价标签,分类摆放等,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在购物过程中,需要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并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有一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会计算就能正确地买买东西,但要告诉孩子们还不能乱花钱。回收站的设立是为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总之,在游戏中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巧设操作性情境巧设操作性情境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手脑并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探究学习 358 的计算方法时,首先从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入手,操场上有 35 人

5、在活动,女同学有 8 人,男同学有多少人?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8.师:怎样计算 358?下面请你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五、巧设生活情境五、巧设生活情境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十几减 9时,我充分利用书中的情景资源,让学生观察图中自己喜闻乐见的卖气球、风车、猜谜、玩套圈的情景。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球?还剩几个风车?还有几个字迹没猜中等等,自然而然地引出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在课的应用部分,我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安排双休日的作息时间,这既是新知识的应用,又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把这项活动看做自身的一种需要,因为安排好了双休日的作息时间,自己正好可以利用。总之,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与生活,一切数学活动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既要充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己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作者:付丰国 联系电话:1595433253单位:沾化县富源街道第四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