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规划)武沟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397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规划)武沟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规划)武沟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规划)武沟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规划)武沟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规划)武沟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规划)武沟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规划)武沟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共镇原县城市管理局支部委员会 关于在武沟乡武沟行政村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的四年发展规划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坚持科学发展、履行执政为民、实现富民兴陇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强化“三农”工作、推动扶贫开发、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机关干部作风、锻炼干部的一次重大探索;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大实践。编制四年规划是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一项基础工作,组织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对于加快武沟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培养锻炼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

2、系、实现富村强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委工作安排及乡党委关于在全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武沟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蓝图及建设重点,并结合武沟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四年规划编制范围涵盖武沟村 14 个自然村。本规划编制年限为 2012 年至 2015 年。- 2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及(一)、自然条件及资资源概况源概况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武沟村位于武沟乡东北面,距镇原县城 40 公里路程,全村总面积约 50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1600 米,年降雨量 350 毫米,为偏远贫困山区。2、 、资资源概况:

3、源概况:武沟村地处偏远山区,村中只有约 1.5 公里公路(镇草公路)穿过,交通不便,水资源严重不足,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土地贫瘠。全村耕地面积为 10340 亩(其中塬地只有 740亩,其余 9600 亩为山地),人均占有耕地 4.46 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只有少量药材、胡麻、菜籽、土豆等经济作物。造林面积为 1600 平方米,以槐树、杏树、沙棘等生态林和薪炭林为主,无经济林。(二)、(二)、经济经济社会社会发发展展现现状状1、人口、人口、劳动劳动力力资资源、源、劳动劳动力素力素质质。 。武沟村辖 14 个自然村,全村 458 户共 2178 口人,全部为农业人口,贫困人口 1819

4、人,有劳动人口 920 人(年龄均在 45 岁以上,多为小学毕业,少部分为文盲或识字很少),外出务工劳动力 200 人左右(多为初中毕业,平均年龄 1745 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较低,小富即安,因循守旧,难以接受新思想,普遍缺乏市场经济观念,缺乏科学的生产方式、生活方法,现代农业意识淡薄。2、 、经济发经济发展情况。展情况。2011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 960 元,全村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产量低,亩- 3 -产约为 200 至 300 斤,以畜力耕作为主,耕作方式单一,处于原始的传统农业阶段,农户只种极少量的土豆、胡麻等经济作物,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

5、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品牌,无任何竞争力,无任何主导产业,农业服务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低,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缺乏产业致富带头人。只有一家年饲养量 300 只左右的小规模养鸡户,且受气候时令限制,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缺乏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3、基、基础设础设施建施建设设情况。交通方面:情况。交通方面:全村只有约 1.5 公里公路(镇草公路)从境内穿过,其余村间道路全为土路,其中宽 4 米左右的土路有 40.1 公里,宽 2 米左右的土路有 28.1 公里,还有 3个自然村仅为羊肠小道,仅能通行架子车,交通极为不便,遇到雨雪天泥泞不堪,无法行走,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水利方

6、面:水利方面:全村 458 户,只有 100 户群众饮用自来水,约 120 户靠自家水窖收集雨水饮用,约 238 户群众需步行 3 个小时左右的路程靠人担、畜驮方式饮用泉水、沟渠水维持基本生活。用用电电方面:方面:虽全村户户通电,但全村 458 户分散居住在方圆 50 公里之内的 60 个大小山头、50 条左右的沟壑或半山腰之间,全村仅有 3 台变压器(60A 一个,40A 二个),送电半径过大,电压不稳定,电流较弱,间歇性停电现象时有发生,平均每度电接近 3 元,有部分距离较远的农户电费高达 5 元/度,已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居住条件方面:条件方面:除约 50 户人住砖房外,其余农

7、户全住窑洞。- 4 -4、教育、社会事、教育、社会事业业。 。全村目前有村学 2 所,小学教师 16 人,在校学生 160 人且校舍均为上世纪 80 年代所盖的土木结构房屋,已破旧不堪,学生上学路程较远,最远距离约为 7 公里。有村卫生室 1 间,医生 1 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为 1900 人,参合率为 87%,参加居民养老保险 860 人,农村五保、低保人口覆盖全村 14 个自然村 159 户,共 359 口人。二、总体思路 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一)、(一)、总总体思路体思路围绕县委工作部署,以加快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培养锻炼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富村强村为目标,以提高农

8、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联系户脱贫致富为核心,努力帮助农户改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居住条件等基础设施,积极宣传政策,教育引导,加强基础组织建设,狠抓扶贫政策到户,突出解决贫困人口收入问题,稳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工作思路。(二)、(二)、发发展目展目标标1、以我局 42 名干部所联的 84 户贫困户为帮扶重点,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拓宽致富门路、解决发展难题,使贫困户通过扶贫,实现脱贫致富。力争到 2015 年末,- 5 -使他们的人均纯收入达到 200

9、0 元以上。2、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指导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党员培训教育工作,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带头和组织协调职能,发挥好农村党员致富带头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三)、(三)、发发展重点展重点1、宣、宣传传方方针针政策。政策。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中央和省上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宣传中央及省、市、县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宣传乡党委、政府的发展

10、思路和工作重点。2、反映村情民意。、反映村情民意。广大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下基层,认真倾听群众的期盼、呼声和诉求,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反映群众的愿望及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建议。3、助推、助推农农村村发发展。展。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突出做到“六个结合”,即:与加强项目建设、创新完善社会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相结合,努力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对贫困群众进行农业技术、劳动技能和先进科技等方面的培训,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转,提高自我发- 6 -展能力,帮助解决困难农户生产生活中存在

11、的困难和问题。4、大力推广典型。、大力推广典型。发现、总结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以多种方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要及时抓好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分析总结,转化推广,把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实效。三、发展任务(一)、政策宣(一)、政策宣传传。 。宣传中央、省、市、县关于“三农”的好政策,提高群众脱贫致富信心。(二)、(二)、产业产业开开发发。 。帮助农户发展林果产业,培育和发展苹果、核桃等特色产业。(三)、(三)、产业结产业结构构调调整。整。帮助农户种植野柴胡、生地、蔬菜、瓜果、土豆等经济作物,逐年

12、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四)、科技培(四)、科技培训训。 。每年从科研院校,市、县有关单位聘请专家、学者、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村讲解、传授农业种植和养殖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拓展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科技知识,每年为村里培养 100 名科技明白人、2 名致富带头人。(五)、(五)、办办学条件。学条件。积极与教育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协商,并争取资金改善两所村学的办学条件,翻新校舍,购置教师办公用品、学生课桌椅等。(六)、道路建(六)、道路建设设。 。每年争取资金机推农田达到 200 亩,新修- 7 -6 米宽土路 3 公里,拓宽修整原有土路 3 公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行

13、路难问题。(七)、水利(七)、水利设设施。施。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并争取资金,每年为60 户农民打水泥窖一眼,力争在四年内使 238 户农民摆脱饮水难的局面。(八)、(八)、电电力力设设施。施。积极与电力部门协商并争取资金,力争在四年内对全村电网进行一次全面改造,彻底解决农民用电难、电费高的问题。(九)、(九)、劳务输转劳务输转。 。与劳务输转部门协调,每年组织输出 200人(次),累计 800 人(次)到北京、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十)、(十)、稳产稳产增收。增收。依托国家温饱工程,每年帮助农户全膜覆盖玉米 1000 亩。(十二)、基(十二)、基层组织办层组织办公条件改

14、善。公条件改善。指导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十一)、基(十一)、基层层党党组织组织建建设设。 。积极协调资金,改善村部“两委”班子的办公条件,对 15 间漏水房屋进行修缮,对村部院子大约200 平方米进行硬化处理,并为村部会议室购置桌椅等,力争在2012 年底前完成。四、保障措施- 8 -(一)、(一)、组织组织保障保障为全面完成规划的各项任务,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指定专人负责办理具体业务。(二)、机制保障(二)、机制保障1、建立、建立规规划划实实施施监监督机制。督机制。为切实履行好本规划的实施,首先由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自觉接受职工大会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以保障规划的实施和具体任务的落实。其次将本规划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纳入村发展计划,逐年推进。2、建立考核机制、建立考核机制。将年度具体工作目标量化,按照“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将工作落实到责任人,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奖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