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原创导学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7018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原创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祝福》原创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祝福》原创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祝福》原创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祝福》原创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祝福》原创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原创导学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祝福祝福导学案导学案年级科目章节课型课时主备人审核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新授3王笑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掌握小说主要情节【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掌握小说主要情节【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请问在坐的女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名和姓?可是在旧社会,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就都没有名字,他们地位低贱,连享有名和姓的权利也没有,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从字形的角度讲解“女” “妇”和“取”三

2、个字。知识链接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2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 呐喊收入鲁迅 19181922 年间所写的14 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 社戏 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 阿 Q 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 彷徨收入鲁迅 19241925 年所写的祝福 在酒楼上 伤逝等共 11 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 20 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2 2、写作背景介

3、绍、写作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 1924 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1911 年的,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

4、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3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所显示出的摧残和杀害劳动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属于鲁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国民性” ,其实所谓“国民性”正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 ) 。3 3、题解、题解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 ,公顷天生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一、一、

5、 预习自测预习自测1 1、正字音、正字音监( )生 寒暄( ) 烟霭( ) 陈抟( )老祖 间( )或一轮悚( )然 谬( )种 俨( )然 形骸( ) 尘芥( )堆两颊( ) 沸( )反盈天 捺( )上花冠 荸荠( ) 草窠( )4讪讪( ) 渣滓( ) 蹙( )缩 窈( )陷 歆( )享2 2、解释词语、解释词语寒暄: 尘芥堆 : 俨然 :咀嚼赏鉴 : 沸反盈天 :不更事: 四书: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结合小说三要素理清情节结合小说三要素理清情节:请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三、解难答疑三、解难答疑1 1、思考:、思考:祝福祝福在结构上采取

6、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2 2、提问:哪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提问:哪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倒叙转为顺序的? 【反馈拓展】5鲁迅:由鲁迅:由呐喊呐喊而到而到彷徨彷徨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题呐喊: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再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重要作品:狂人日记 、 阿 Q 正传 、 故乡 、 孔乙己 、一件小事等。彷徨彷徨简介简介:初版封面:彷徨的封面,陶元庆用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的装饰人物,画着一

7、个正在下山的太阳,不规则形状的太阳带来微微的光亮,但又让人感到些许不安,三个人在比自己的帽子还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满幅画面被紧张的情绪所包围,将“彷徨”表现得恰到好处,又耐人寻味。题题彷徨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彷徨。主要作品:祝福 、 、 在酒楼上 、 伤逝 、 离婚 、 示众 、长明灯等。参考资料:公冶孤独的彷徨者:“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孤6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

8、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于是,他就彷徨。于是,他就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生的无奈。 ”张宗刚在伟大的灵魂探秘解读鲁迅 (名作欣赏2001年 5 期,总第 126 期)一文中对彷徨的评价是“色貌如冰,肝肠似火” 。他还说:“所属望者殷,所挟持者远,这是鲁迅的深刻。他(指鲁迅)像一只失群的飞鸿,在浩渺的天空飘飘荡荡,无所归依;孤独寂寞的内心体验,遂外化和升华为一种巨大的创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摄魄之笔,绘出无数旧时代的图景,意态生动,悲壮无匹。其中,对自由的探讨,对人性的扫描,对弱者的关注,对时俗的思考无不忧愤深广,启人心扉,以其智慧

9、的痛苦 ,达到和进入了史诗的层次,从而冠绝一代,独步千秋。 ” 【学习反思】【作业】请用顺序的方法来复述整个故事。请用顺序的方法来复述整个故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71、 分析祥林嫂、四叔的形象,体会祥林嫂的命运2、 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预习自测人物的描写有哪些手法人物的描写有哪些手法二、合作探究比较几次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比较几次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

10、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1 1、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 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问题:三次有何变化是什么导致这些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其是怎样的一个人三、解难答疑三、解难答疑1 1、A A、初到鲁镇:、初到鲁镇: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的部分 8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肖像: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变化: 思考:祥林嫂日日忙碌,为什么脸上却思考:祥林嫂日日忙碌,为什么脸上却“白胖

11、白胖”了?了?明确:B B、再到鲁镇:、再到鲁镇: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肖像:眼睛: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思考: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思考: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反应怎样? 思考:再次回到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都变了,祥林嫂深思考:再次回到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都变了,祥林嫂深觉沉重,那么她如何面对的?其结果如果?觉沉重,那么她如何

12、面对的?其结果如果?C C、死前:、死前:描写“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9眼睛窈 yo 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是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结局中描写她的肖像,表明她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下与折磨下,已陷入本年度的悲伤,内心的痛苦忆无法表达,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而当她向我发问时, “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这一“发光”是在长期痛苦的思索中所产生的对灵魂

13、的怀疑给她带来的希望。当她连这一点点希望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就只有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告别人间了。2 2、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3 3、总结:通过以前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总结出祥林嫂的形象。、总结:通过以前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总结出祥林嫂的形象。四、反馈拓展四、反馈拓展【贞节观贞节观】从宋代起,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夫权自然是“天理” ,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10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

14、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三从四德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祥林嫂完全符合“四德”的标准。德:不肯改嫁污了名节。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言:“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 。工:“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至于“三从三从” ,祥林嫂无父可从,无夫可从,无子可从。人生悲戚,一至于此!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 “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中国的社会。虽说道德好 ,实际却太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便是孝 、 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

15、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 【捐门槛捐门槛】捐门槛的目的是为了赎罪,然而祥林嫂到底有没有罪呢?(她想活、能活,没有罪)祥林嫂努力工作,把一年的血汗钱换成了一道门槛,她的罪孽似乎洗清了,这样得到鲁镇人的认可了吗?(没有,四婶的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让她像是受了炮烙般的酷刑,精神世界轰然崩塌。这是生不如死的生,非死不可的死,人间不如地狱。正如鲁迅所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11给人看。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学习反思】【作业】电影祝福对原著祝福进行了改编,增加了祥林嫂砍门槛的情节,你怎么看待这个改编?好还是不好?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分析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找出害死祥林嫂的元凶。 【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