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的接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648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装置的接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气装置的接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气装置的接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气装置的接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气装置的接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装置的接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装置的接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气装置的接地电气装置的接地一、一、 一般规定3.1.13.1.1 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1 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2 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3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 和金属门:4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5 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可触及的电 缆金属护层和穿线的钢管。穿线的钢管之间或钢管和电器设备之间有金属软管 过渡的。应保证金属软管段接地畅通;6 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7 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8 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

2、;9 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 无避雷线的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10 承载电气设备的构架和金属外壳;11 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 金属部分;12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外壳接地端子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 体;13 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14 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15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3.1.23.1.2 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或不接零:1 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为 400V 及 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 440V 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外壳;但当有可能同时触

3、及上 述电气设备外壳和已接地的其他物体时,则仍应接地;2 在于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为 127V 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 11OV 及以 下的电气设备的外壳;3 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 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 缘子的金属底座等;4 安装在已接地金属构架上的设备,如穿墙套管等;5 额定电压为 220V 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金属支架;6 由发电厂、变电所和工业、企业区域内引出的铁路轨道;7 与已接地的机床、机座之间有可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壳。3.1.33.1.3 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1 能与地构成闭合回路且经常流过电流的接地线应沿绝缘垫板敷设。不得 与金属管道、建筑物和设备的构件有金属的连接:2 在土壤中含有在电解时能产生腐蚀性物质的地方,不宜敷设接地装置, 必要时可采取外引式接地装置或改良土壤的措施;3 直流电力回路专用的中性线和直流两线制正极的接地体、接地线不得与 自然接地体有金属连接;当无绝缘隔离装置时。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1m:4 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3.1.43.1.4 接地线不应作其他用途。3.23.2 接地装置的选择3.2.13.2.1 各种接地装置应利用直接埋入地中或水中的自然接地体。交流电气设备 的接地,可利用直接埋人地中或水中的自然接地

5、体,可以利用的自然接地体如 下:1 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有可燃或有爆炸物质的管道;2 金属井管;3 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构;4 水工构筑物及其类似的构筑物的金属管、桩。3.2.23.2.2 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利用下列自然接地体接地:1 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等)及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2 生产用的起重机的轨道、走廊、平台、电梯竖井、起重机与升降机的构 架、运输皮带的钢梁、电除尘器的构架等金属结构;3 配线的钢管。3.2.33.2.3 发电厂、变电站等大型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应敷设人工接 地体,即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人工接地网,并设置将自然接地体和人

6、工接地体 分开的测量井,以便于接地装置的测试。对于 310kV 的变电站和配电所,当 采用建筑物的基础作接地体且接地电阻又能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3.2.43.2.4 人工接地网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 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2 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按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3 35kV 及以上变电站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碎石、 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 2 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3.2.53.2.5 除临时接地装置外,接地装置应采用热镀锌钢材,水平敷设的可采用 圆钢和扁钢,垂直敷设的可采用角钢和钢管。腐蚀

7、比较严重地区的接地装置, 应适当加大截面,或采用阴极保护等措施。不得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当采用扁铜带、铜绞线、铜棒、铜 包钢、铜包钢绞线、钢镀铜、铅包铜等材料作接地装置时,其连接应符合本规 范的规定。3.2.63.2.6 接地装置的人工接地体,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均压和机械强度的要 求,还应考虑腐蚀的影响,一般不小于表 3.2.6-1 和表 3.2.6-2 所列规格。表表 3.2.6-13.2.6-1 钢接地体的最小规格钢接地体的最小规格地上地下 种类、规格及单位 室内室外交流电流回路直流电流回路圆钢直径(mm)681012扁钢截面(mm2)厚度(mm)60310041004100

8、6角钢厚度(mm)钢管管壁厚度(mm)22.52.52.543.564.5注注:电力线路杆塔的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 50mm2,引出线应热镀锌。表表 3.2.6-23.2.6-2 铜接地体的最小规格铜接地体的最小规格种类、规格及单位地上地下铜棒直径(mm)46铜排截面(mm2)1030铜管管壁厚度(mm)23注注:裸铜绞线一般不作为小型接地装置的接地体用,当作为接地网的接地体时,截面应满足设计要求。3.2.73.2.7 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接地线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 3.2.7 的规定。表表 3.2.73.2.7 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接

9、地线的最小截面 (mm2)名 称铜明敷的裸导体4绝缘导体l.5电缆的接地芯或与相线包在同一保护外壳内的多芯导线的接地芯13.2.83.2.8 不要求敷设专用接地引下线的电气设备,它的接地线可利用金属构件、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穿线的钢管等。利用以上设施作接地线时,应保 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3.2.93.2.9 不得利用蛇皮管、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或金属网、低压照明网络的导 线铅皮以及电缆金属护层作接地线。蛇皮管两端应采用自固接头或软管接头, 且两端应采用软铜线连接。3.2.103.2.10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值很难达到要求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降低接地电阻:1 在变电站附近

10、有较低电阻率的土壤时,可敷设引外接地网或向外延伸接 地体;2 当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可采用井式或深钻式深埋接地极;3 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压力灌注降阻剂等以改善土壤传导性能;4 敷设水下接地网。当利用自然接地体和引外接地装置时,应采用不少于 2 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相连接;5 采用新型接地装置,如电解离子接地极;6 采用多层接地措施。3.2.113.2.11 在永冻土地区除可采用本规范第 3.2.10 条的措施外,还可采用以下措 施降低接地电阻:1 将接地装置敷设在溶化地带或溶化地带的水池或水坑中;2 敷设深钻式接地极,或充分利用井管或其他深埋地下的金属构件作接地 极,还应敷设

11、深度约 0.5m 的伸长接地极;3 在房屋溶化盘内敷设接地装置;4 在接地极周围人工处理土壤,以降低冻结温度和土壤电阻率。3.2.123.2.12 在深孔(井)技术应用中,敷设深井电极应注意以下事项:1 应掌握有关的地质结构资料和地下土壤电阻率的分布,以使深孔(井)接 地能在所处位置上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要考虑深孔(井)接地极之间的屏蔽效 应,以发挥深孔(井)接地作用;2 在坚硬岩石地区,可考虑深孔爆破,让降阻剂在孔底呈立体树枝状分布, 以降低接地电阻;3 深井电极宜打人地下低阻地层 12m:4 深井电极所用的角钢,其搭接长度应为角钢单边宽度的 4 倍;钢管搭接 宜加螺纹套拧紧后两边口再加焊;

12、5 深井电极应通过圆钢(与水平电极同规格)就近焊接到水平网上,搭接长 度为圆钢直径的6 倍。3.2.133.2.13 降阻剂材料选择及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1 材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2 应选用长效防腐物理性降阻剂;3 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通过国家相应机构对降阻剂的 检验测试,并有合格证件;4 降阻剂的使用,应该因地制宜地用在高电阻率地区、深井灌注、小面积 接地网、射线接地极或接地网外沿;5 严格按照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工艺施工。3.2.143.2.14 接地装置的防腐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当采用阴极保护方式防腐时, 必须经测试合格。3.33.3 接地装置的敷设3.

13、3.13.3.1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应小于 O.6m。 角钢、钢管、铜棒、铜管等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连接(焊接)部位外侧 100mm 范围内应做防腐处理;在做防 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3.3.23.3.2 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 2 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 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 5m。3.3.33.3.3 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在与公路、铁路或 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线遭受损伤处,均应用钢管或角钢等加以保护。 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

14、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 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热镀锌钢材焊接时将破坏热镀锌防腐,应在焊痕 外 1OOmm 内做防腐处理。3.3.43.3.4 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 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3.3.53.3.5 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汇流排或接地干线相连接, 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重要设备和设备构架应有 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 及机械强度的要求,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3.3.63.3.6 接地体敷设完后的土沟其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

15、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 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室外接地回填宜有 100300mm 高度的防沉层。在山区石质地段或电阻率较高的土质区段应在土沟 中至少先回填 1OOmm 厚的净土垫层,再敷接地体,然后用净土分层夯实回填。3.3.73.3.7 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接地线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便于检查,无碍设备检修和运行巡视;2 接地线的安装应美观,防止因加工方式造成接地线截面减小、强度减弱、 容易生锈;3 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 0.51.5m;垂直部分宜为 1.53m;转弯部分宜为 O.30.5m;4 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

16、敷设;在直线段 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现象;5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 250300mm;接地 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 1015mm;6 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 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3.3.83.3.8 明敷接地线,在导体的全长度或区间段及每个连接部位附近的表面,应 涂以 151OOmm 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标识。当使用胶带时,应使 用双色胶带。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识。3.3.93.3.9 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标识,其代号为“”。同一接地体不应出现两种不同的标识。3.3.103.3.10 在断路器室、配电间、母线分段处、发电机引出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