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571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与动脉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静脉与动脉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脉与动脉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与动脉的区别(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从外观看静脉隐约可见,动脉饱满。用手指触摸动脉有搏动,针头如刺入动脉 中,回血迅速,血色鲜红,推药后局部出现苍白区。而刺中静脉则回血缓慢, 血色暗红,推药后局部无苍白区。此外,食指或中指触摸血管无搏动即为静脉 血管。根据年龄选择部位: 对 1 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宜,但我喜欢扎手背 浅静脉,有的时候患儿血液循环不好,偶尔穿刺不见回血,但穿刺时手有针头 进入血管时失去阻力的感觉,可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因头皮静脉易固定, 针头不易滑出,故新生儿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婴儿期随着月龄的增加,皮下 脂肪增多,四肢血管显露不理想,3 岁以上的患儿用四肢静脉相

2、对多。但也可 根据患儿头皮部适当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采用额正中和颞浅静脉为主。注射常 出现滑针、肿胀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操作方法: 操作时患儿仰卧位,垫高患儿头部,让家长配合按住患儿双脚避免蹬踢,操作 者双手放两侧固定患儿头部,以左手拇指,食指前后分开,将头皮绷紧,右手 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对准静脉穿刺。穿刺角度为 1015刺入表皮后即 向血管平行推进,见暗红色血缓慢出现后,即为穿刺成功。固定方法:将胶布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粘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 交叉粘贴针头。然后将头皮针管变成环形,再用 8cm 长的胶布固定好,这样固 定针头小儿活动自如,针头不易滑出,拔针时胶布应顺头发

3、方向缓慢揭下,以 免引起毛发牵拉疼痛一、对一般头部血管较明显的患儿输液时比较容易,首先调好液面,右手持针, 左手绷紧血管处的皮肤按血管走行以固定静脉。但不要按压过紧,以免静脉 走形和管腔暂时闭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约 0.3 厘米处将针头与头皮成 5-10 度角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柄下压按静脉走行方向刺入静脉。动作要轻稳不 易过猛,落空感并不明显,但有回血可见。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便于固定。二、对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血管就比较困难了,主要 是手的感觉,以右手母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 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你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母指按压静脉

4、, 用力不必过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稍高于周围的皮肤。此时立即穿刺,成 功率最高。对可见而又细小的静脉稍加按压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找不到 合适的静脉时,把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做为选择对象,你看上 去比针头还要细当针头进去后针梗也是可以进去的,这样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 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新生儿。三、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 血管的走行,那我在告诉你个绝招,就用涂硝酸甘油(扩管的作用),效果总比打 第 2 针看脸色好.四、对脱水严重的患儿也比较困难,因为患儿脱水后血溶量不足血管充盈 不好,切血管弹性又差,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而因

5、没有回血误认为未成功而退出。对此在输液前要先看清血管的行方向,穿刺后有滑空感既可推入很少量的 液体,针头前面皮肤无隆起现象则证实以穿刺成功。也可以将连接针头的细管 轻轻捏一下如有回血也能证实已穿刺成功。 五、对输液天数多的患儿,顺行血管不易找到时,逆行的血管也是可以选择的。肥胖小儿头皮静脉常显示不清,进针深浅不易掌握,给临床穿刺工作带来一定 困难。针对这类患儿头皮静脉特点,本人在工作中总结出三种穿刺方法,现介 绍如下: 1 掘静脉解剖位置根据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 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即找到了 额静脉;从耳屏前方。颧弓

6、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颞前静脉;在耳廓 后方,即耳后静脉。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可进行穿刺, 针头与皮肤呈 1015 度角进针,速度不可过快,见到回血后,再向前进针少许 方可固定穿刺时,感觉到有落空感,若不见回血,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 检查有无回血。 2、选择表浅细小静脉肥胖患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 寻找静脉,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 刺激血管充盈扩张,穿刺时,应选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头方向与血管 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这类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了使穿刺后 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

7、非氏滴壶下端,以距针头 60cm 效果最佳。未见回血 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回抽头皮针管,若仍无回血,又感觉在血管内,可松 开调节器试滴,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滴人通畅,即可固定3、选择颅骨缝间静脉(不好打)小儿头颅沿着其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操作时, 摸清骨缝走向,右手持针,沿着骨缝呈 4560 度角刺入皮内 0.51mm 后,平 行向前刺入,见有回血,即告成功。 置留针穿刺和固定 1.穿刺时固定小儿的头部对穿刺成功与否起很大作用,我一般采取让小儿横卧, 垫高小儿的头部,穿刺者坐在椅子上,另一协助,站在对侧床旁,半蹲着,用 两只手分别固定住小儿的头部两侧,注意让家属帮忙按住小儿的膝关节避免小 儿的蹬踢动作 2.血管选择,一般首选头部正中的血管,容易固定,而且小孩睡觉时侧卧不会 受影响。 3.进针时看见回血后固定住针栓,这与平时见回血后再送针少许不一样,用左手 拇指食指送入套管或右手的食指轻轻推送套管,退出针栓,套上肝素帽,先用 一透明胶布固定在肝素帽与套管连接处,再上留置针专用的敷料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