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238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去迎合消费,结果发了大财。大家可能还记得电视上的这样一个场景,去年雪灾期间,火车、汽车都停运了,电视台的记者在一条高速公路上发现有一个农民工背着大包走着回家,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走回家去的时候,他的答案非常简单:我要回家!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一切都是下意识的,很少有人去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而是想当然地去做。就像过什么节、吃什么食物一样,一旦某件事情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就不用别人提醒,大家都会这样做,彼此心照不宣。企业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http:/ ,得到重用,得到利益;什么样的人是“坏人” ,不被重用,得不到利益;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大家普遍追求什么,羡慕什

2、么。行为准则主要是企业认为应当如何做人与做事,企业对什么事情可以宽容,对什么事情严厉禁止,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它涉及到决策机制、人际关系、考评标准等。通常说来,规章制度就是基于行为准则来制订的。习俗与习惯是一个企业在老板的影响下长年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规定动作,比如大家都非常有时间观念,企业年底搞联欢晚会,什么时间发什么东西,超额完成任务了到哪里去旅游这些事情会让大家惦记,年复一年地搞下去就成了公司的习俗。国人目前最缺的就是信仰,包括政治信仰、精神信仰和企业信仰,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东西,缺一不可,企业文化其实就是根植于员工内心深处的一种集体信仰。一种文化和制度可以把潜在的坏人变成好人,也可

3、能把潜在的好人变成坏人。所以土壤的性质与特色会决定作物的品质和特色。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信与不信,认同与不认同。企业只能吸引那些认同本企业文化的员工,留住那些喜欢这个环境的员工。企业文化是“无声的传承”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无可厚非,但是从我接触到的很多企业来看,http:/ ,并制作成非常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而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换来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有些甚至成为员工私底下嘲笑老板的笑料) ,可能只有老板津津乐道,成为在客户、合作伙伴或业内专家面前显示“企业有文化、有内涵,有面子”的证明。我认为企业的发展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赚钱,第二个层次是赚钱又健康,这时候管理

4、好是关键,第三个层次是赚钱,健康,还快乐,这时候企业文化就是关键所在。对于创业期的企业来说,应当主要关注赚钱,对于成长中的企业来说,应当主要关注健康(管理) ,进入成熟期的企业,才应当主要关注快乐(文化) ,否则很容易“跑偏” 。其实,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不需要写在纸上的,她应当是一种无声的传承。就像家长教育孩子一样,很多东西都不需要写下来,也不需要贴在墙上,孩子会变成什么样,通常不是看家长怎么说,说得再好、再有道理也没有用,关键是看家长在每件小事上是怎么做的,如果家长只说不做,而要求孩子去做是不现实的。可以说,企业文化类似于一种“病毒” ,可以悄悄地传播,而人们全然不知。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一起的

5、一家人会长得越来越像,因为大家的生活方式一样,吃的东西一样,身体里的病毒和细菌也差不多。所以企业文化鲜明的公司会让她的员工在很多方面越来越趋同。http:/ ,而我们对这场经济危机的恐惧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百姓,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经济危机,已经具有了某种免疫力。况且这次危机导致的结果,可能会令很多国人不解,就像一些专家所说的那样:此次经济危机美国受的是轻伤,欧洲受的是重伤,而中国受的是内伤。不久前我到美国去度假,所看到的一切与去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我以为经济衰退会严重打击美国人民的消费和信心,但是到了那里才发现人们大都非常乐观,没有垂头丧气的表情,美国国内航班的飞机上满满的人,购物

6、中心里也是,人们大包小包地购物,游乐场所里人们欢呼雀跃,活得很自在,而比较好的餐馆居然还要等位子,令我非常惊讶。也许他们认为艰苦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我感觉不到悲观的情绪,也感觉不到他们失去了自信,所以我自己也跟着大手大脚地花钱。但是回到国内以后,发现形势在急剧恶化,很多企业的业绩迅速下滑,人们花钱变得非常保守,很多企业因为失去了信心,而开始考虑裁员,尽管政府呼吁大家尽量不要裁员。其实裁员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就像一个人生病了要打针吃药一样,只不过大家关心的是如何尽量减少痛苦,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动手术。裁员虽然是无情的,但是http:/ ,企业解雇员工时就如同是离婚,所以一定要谨慎对

7、待,实在无法过下去了,分手是正常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合好散,不要互相伤害。因为不管什么原因,分手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一定要尊重对方,不要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情。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尽量不要简单地裁人,把责任都推给员工,而是设法大家一起共渡难关,荣辱与共。最初可以从高管层减薪开始, “天塌下来个子高的先顶着” ,让员工有一种安全感,如果还不解决问题,就全员减薪,大家勒紧裤腰带,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裁员,裁员不仅会伤害被解雇的员工,也会让留下的人心有余悸,对企业失去信心,而一旦经济复苏,企业又会面临招人难的境地。记得当年我在惠普时,也曾经赶上过几次裁员,我也亲自通知过很多人被解雇了,因为事前考虑

8、到被解雇员工的感受,惠普始终把尊敬员工放在首位。当时有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公司可以解雇一个人,但是不可以否定一个人。 ”也就是说,某个人在公司的表现差强人意,不能说该员工是一个坏员工,只能说这个员工与公司的理念、要求、风格不一致,大家合不来。在解雇员工时,给员工一个月的带薪找工作的时间,他们可以不来上班,公司的门卡照用,公司的电脑照样可以上网,密码始终有效,整理自己的物品时也不会有人在现场监督。另外,公司还花钱请猎头公司在会议室坐堂,给被解雇的员工做辅导,介绍社会上有需求的企业情况,公司在通知解雇员工的当天,甚至雇佣了心理医生和急救医生随时“待命” ,以防某些员工无法面对被解雇的事实,发生意

9、外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深得员工认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可以“笑着离开惠普”的原因。http:/ ,即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结论。在企业业务放缓的时候,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好准备,迎接下一轮高峰的到来,要乐观积极地去面对。有这样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是件好事,就像比赛场上需要叫暂停一样,不管竞争多么激烈,不管我们是否处于劣势,叫暂停的目的都是为了重整旗鼓,树立信心。在低迷期,企业要重新审视自己,重建信心,把企业文化当成长期战略,让文化反哺企业,反哺品牌,反哺员工。面对经济低迷,企业要坦然面对,不要惊慌失措,没有什么比失去信心更可怕,因为唯一能击败我们每个人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信

10、念。少数人的恐慌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氛围,所以必须尽快扭转,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大家。借用王岐山先生在非典最严峻时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不自信谁信你。一个企业可以解雇一个人,却不可以否定一个人,要给予被解雇的员工足够的尊重,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这才是体现一个企业有文化、有涵养的关键所在。春天还会远吗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就像两场大战之间的休整期,我们已经冲锋陷阵、打打杀杀了很多年,的确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现在能做的、要做的是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做三件事:给员工做培训,以提升他们将来的战斗力;给企业做未来几年的战略设计,把路线图搞清楚,把内功练好;给公司做各种规章制度的细化与完善,夯实基础,使企业的运行更健康,变危为机。http:/ ,但是当我连问几次“为什么”之后,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