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7322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 定定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1、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2、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二、情

2、景创设: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下列几个问题: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4、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三、探索活动:1、合作与讨论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思考与讨论怎样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4、你能写出上面两个定理的符号语言吗?(请完成下表)文学语言图形符号语言等边对等角在ABC 中;。三线合一在ABC 中,ABAC

3、(1)BADCAD,。(2)BDCD,。(3)ADBC,。5、思考与探索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6、通过上面的证明,我们又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四、体会与交流1、在本节课中,我们用基本事实又证明了哪些定理。2、实际上,我们以前曾学习过很多图形的知识, (如:直角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 。对于这些图形,我们通过动手操作也得到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五、随堂练习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2,一边长为 5,那么另两

4、边长分别为。2、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 2 和 5,那么周长为。3、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 50,那么另两个角为。4、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 120,那么另两个角为。5、用三角尺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你有几种画法?(请你画出图形)6、在ABC 中,A40,当B 等于多少度数时,ABC 是等腰三角形? 六,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反映出我最近一段时间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适时地总结。如本节课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对比总结,尽管在备课中有所准备,但课堂上的讲解不够到位。由必要向学生强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