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韩合作,由此进入更为广阔自贸空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6897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中韩合作,由此进入更为广阔自贸空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强中韩合作,由此进入更为广阔自贸空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强中韩合作,由此进入更为广阔自贸空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强中韩合作,由此进入更为广阔自贸空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强中韩合作,由此进入更为广阔自贸空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中韩合作,由此进入更为广阔自贸空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中韩合作,由此进入更为广阔自贸空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加强中韩合作,由此进入更为广阔自贸空间 商务部研究院 周密 研究员 6 月 1 日,中韩两国签署自贸协定,仅耗时 3 年就完成了这一高水平的自贸协定,既反映了双边高层推动的意愿,又是两国经济发展较强互补基础所决定的。协定的签署,将在有效促进双边经贸活动发展的同时,为中韩增强对未来国际规则适应力和话语权提供支持。 一一、中韩双边经贸合作中韩双边经贸合作具有较强具有较强互补性互补性 韩国是当今唯一与美欧均签订自贸区协定的国家, 为其境内企业充分把握全球产业高端技术和需求创造了重要环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且致力于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中韩两国经贸往

2、来历史悠久,在经济发展阶段、要素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方面均存在较强互补性。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进口来源国、对外投资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和留学生来源国; 韩国在 2013 和 2014 年连续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分别占到当年中国全部进口额的 9.4%和 9.7%。中韩双边贸易额超过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超过了韩国与美国、欧盟的贸易额之和。 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推动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 在进口来源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韩国的贸易地位更为凸显。尽管 2005 年从韩国进口商品占到中国全部进口的11.6%, 但彼时进口额排在日本之后。1995-2014 年间,中国从韩国进口年均

3、增长 16.6%,快于中国同期进口总额 15.3%的年均增速。与此同时,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年均增长15.7%,略快于中国总出口 15.6%的增速。 20 年来, 中国一直保持对韩贸易逆差, 但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1998年, 中国对韩国的比较优势指数为-0.45, 而到2015年升至-0.21。同为工业化国家,在中韩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中,工业品占主导位置但存在技术水平和专业领域的差别,电机在 2014 年占到中国从韩国总额的比重 40.3%,同年也占到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价值的 36.9%。 国际分工的发展促使韩国对华投资快速增长。截至 2014 年末,韩国对华投资累计达到 700 亿美元,在华投资

4、企业达到四五万家,企业规模从小到大、产业类型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韩国的产业资本通过对华投资增强自身优势,贴近重要消费市场,同时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发展。 二二、自贸协定开启更大自贸协定开启更大多双边多双边合作空间合作空间 中韩自贸协定大幅降低了两国间商品流动的成本, 关税壁垒显著降低, 中国 91%的对韩出口产品和韩国 92%对华出口产品将取消关税,分别占进口额的 85%和出口额的 91%, 为要素低成本跨境配置创造了较好条件。中国的纺织服装、有色金属、钢铁等,以及韩国的机械设备、液晶显示器、日用家电等商品都可以获得更低门槛的准入,为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谋得更多利益。

5、对核心关注领域的满足既充分表达了双方的诚意, 也为各自相关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中韩两国企业具备各自的竞争优势,都希望通过减少政策壁垒,享受国民待遇。通过中韩自贸区协定,双方在服务业和投资领域都有较大收获。韩国企业在中国法律、建筑和环境相关服务领域获得更多准入承诺, 中国企业也在速递和建筑等方面得以参与韩国市场公平竞争。 着眼更广区域, 达成面向经贸合作的未来需求的高水平协定是中韩自贸区的重要理念。与中国以往的协定不同,中韩自贸区不仅注重降低关税和扩大市场开放,而且涉及电子商务、竞争政策和环境等新议题。这些议题既未形成国际通行的准则,又代表了国际经济贸易热点。中韩自贸区对此类议题的关注,可以

6、为中韩两国引领未来全球经贸规则增加筹码。 对于韩国而言, 中韩自贸区的签署为完善了其现有的自贸区网络,在全球价值链上向前对接欧美发达经济体市场的同时, 增加了向后整合中国庞大市场的能力, 在美欧均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情况下有望促使更多对华经贸活动经由韩国。对中国而言,中韩自贸区除了扩大中韩要素和需求市场整合外,还为中国提升全球经贸规则话语权、增强中国企业未来竞争优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市场对中韩自贸协定的期待很高,在协定尚未签署时已经开始有所反映。 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 2015 年第一季度, 韩国对华投资 16.2 亿美元,除香港外首次排名第一。协议的签署无疑会持续促进双边经贸合作

7、的发展, 而投资的增长反过来又会通过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内部分工对双边贸易产生较大促进。 三三、充分发挥协定作用充分发挥协定作用需要更积极创新需要更积极创新 协定签署并不意味着自贸区对经贸促进效果自然而然地实现, 充分发挥协定的效果需要双方切实按期落实承诺并持续推动创新。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和中国对外资管理方式的改革可以为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也可为经贸协议规则创造新的参考框架。中韩两国约定,在协定生效后的两年内,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的第二阶段谈判。现阶段,要充分发挥中韩自贸区协定的作用,需要探索更多创新路径。 加大协议内容的宣传和普及, 在

8、协调各政府部门做好相关政策调整的基础上,针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予以重点说明,通过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商协会和投资促进机构等渠道向重点企业推送,为其依据协议调整自身行为、用好协定带来的市场机会提供参考。可以探索以对比的方式说明协定带来的关税、市场准入、贸易救济方式等内容的变化, 提供更为直观的印象。 加强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养和交流,推动与双边经贸合作密切相关的语言、 国际经贸、 金融等人才的培养,减少企业在对方国家拓展市场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增加的成本。 关注协定可能对本国现有竞争环境、 市场供需关系和政府管理模式等造成的冲击,在积极适应协定调整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引导行业组织和咨询机构发挥协调

9、和服务作用, 协助相关企业准确了解相关变化,评估并对可能受到的冲击予以积极应对,相应调整产品线,优化目标市场,寻找新的机会,探索多元化发展或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引导两国民众正确认识自贸区带来的贸易转移和发展模式转变,减少抗议活动的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协定执行效果评估机制。 由两国智库对经贸发展实际上受协定的影响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评估,除了经贸、社会发展的客观指标外,也要注意搜集行业组织、企业、消费者等各相关方的主观意见。 对中韩自贸区效果的评估既要能够全面反映所涉及各个领域协定的作用,又要能够建立起量化可比的指标体系,能够为协议后续的改进有针对性地提供参考依据。 以双边协作为基础扩大“新议题”合作范围。与传统经贸活动相关的电子商务、环境等议题得到全球更为广泛的关注,相关规则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未来各国的竞争关系。 中韩两国应在上述领域协议内容的基础上,科学评估各项规则对双边经贸活动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效果探讨优化和改进、甚至新增或调整其他领域的可能性。在有效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中韩两国可以在包括 APEC、RCEP 和亚太自贸区等在内的涉及更多成员方的经贸机制安排上推广共同理念, 引导议题的发展方向, 以有利于两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更具优势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