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189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现状分析1.1 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1.1.1 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 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1.1.2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

2、 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02 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 581377 例,其中累计死亡 139177 例,病死率 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 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 71 ,中毒占 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 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1.1.3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2000 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1.1.4 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

3、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 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1.1.6 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 1999 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1.1.7 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1.1.8 我国以及形成以中

4、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 项配套规章和 159 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 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 2005 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 60 万人,2015 年将达到 72 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 国外职业卫生现状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 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 ILO 全球

5、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1.3.1 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 70 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 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 75 。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

6、逐年下降,1997 年降至最低,2000 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 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 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 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

7、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 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 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 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 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1.3.9 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

8、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1.3.10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 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 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2.需求分析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 阶段性目标是在 2005 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 2010 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

9、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5 年基本消除矽肺。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3.1 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

10、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 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

11、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3.6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4.1 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4.2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4.3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4.4 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4.5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常识,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自我防范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