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全卷....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18808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全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一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全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一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全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一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全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一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全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全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全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专题二第必修一专题二第 3 3 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 (全卷全卷. .必修一专题二第 3 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检测卷(全卷 100 分)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第小题 3 分,共 45 分)1 (2011 年高考福建文综 18 题)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

2、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2 (2010 年高考北京文综 17 题)“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3 (2010 年高考重庆文综 19 题)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

3、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4 (2011 年高考浙江文综 18 题)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5 (2010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 33 题)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

4、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6 (2011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31 题)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7 (2011 年高考安徽文综 16 题)图 5 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

5、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8 (2010 年海南高考历史 13 题)1700-1830 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 1 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9 (2010 年高考四川文综 15 题)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

6、国的政治了如指掌10 (2011 年高考重庆文综 17 题)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 年 B1895 年 C1898 年 D1906 年11 (2010 年高考江苏历史 10 题)某年 9 月 6 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 20 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7、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2 (2010 年海南高考历史 14 题)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 (2011 年高考北京文综 17 题)图 8 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

8、双重标准14 (2010 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 8 题)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 (2011 年高考山东文综 12 题)1918 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 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

9、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16 (2011 年高考北京文综 39 题) (14 分)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 12,回答第(1)题。图 12(1)描述 1934 年至 1936 年革命根据地颁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6分)(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8 分)17 (2010 高考安徽文综 36 题) (28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

10、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 ,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 年 11 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同上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 年底,中国与 171 个国家

11、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 13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 20000 项双边条约,参加了 300 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 24 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 11063 人次。-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 (2009 年版) 、2009 年 10 月世界知识画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8 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 分)(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 分)18 (2011 年海南高考 27 题) (13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2、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00 年 10 月 16 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 ,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

13、则。“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1)说明 1900 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 (7 分)(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6 分)宜良一中 2012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检测卷- 1 -第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