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学生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76133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学生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考点专题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1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3 3)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4 4)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和和“海禁海禁”政策。政策。【基础达标基础达标】1(2013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B人口的过快

2、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2(2013 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依据下表18201939 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分析不正确的是( )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

3、的兴起有关3(2013 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 彭城旧无石炭(煤) ,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下列对材料解析不准确的是( )A北宋已经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B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兵器异常锋利C北宋的冶铁供风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D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4(2013 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4、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5(2013 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16 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6(2013 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7(2013 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 9 月月考)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

5、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8.(2013 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9(2013 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联合考试)(22 分)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

6、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材料二 (1893 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6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 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

7、非者亦半”?(4 分)(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8 分)【能力提升能力提升】1 (2013 届山东省济宁曲阜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2. (2013 届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孟子的

8、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3 (2013 届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4.(2013 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 ,驰山泽之禁,是

9、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这表明汉朝时 ( )A政策的放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5.(2013 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考试)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6. (2013 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 。该工具是7.(2013 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卖豆腐起

10、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8.(2013 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A年代久远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9.(2013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17 分)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它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

11、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辐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 640 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 160 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 170 家,兼具饮食与商品

12、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六 美国在 1790 年第一次人口统计时,城市人口占全国的 5%,只有两个大城市达到 2

13、万人口的标准:纽约33 万人,费城 285 万人,第三大城市波士顿只有 18 万人。这比同期的西欧城市逊色许多(此时伦敦人口已经逼近百万) 。但是到 1860 年1900 年,城市人口比例由 198%上升到 396%;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人口10 万以上的城市由 9 个增加到 38 个。1920 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512%。由此可见美国城市化速度的惊人。 但是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卫生状况恶化,污染严重,贫民窟大量出现,种族隔离与种族冲突,等等,使城市一时成为“风暴的中心” 。1879 年,纽约的贫民窟住宅为 21 万个,至 1900 年增加

14、到 43 万个,容纳居民数量也达到 150 万,而其时整个纽约人口还不到 400 万。王旭美国城市史(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3 分)(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5 分)并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 分)(3)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分析促进美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和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怎样应对城市贫民问题。(6 分)【自我测试自我测试】1.(2013 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 ,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

15、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私营手工业的产品也开始大量进入市场A、 B、 C、 D、2.(2013 届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清代韵鹤轩杂著一书描述当时的苏州“士之事贤友仁者必于苏,商贾之籴贱贩贵者必于苏,百工杂技之流其售奇鬻异者必于苏。 ”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苏州( )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 D经济文化十分繁荣3.(2013 届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 “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