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63002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20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一、个案工作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涵义: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受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减低压力、解决问题,发展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平。特点:对象:有困难的个人及家庭;对象差异性和复杂性;技术:个案工作专业知识及人际关系调整的专门技术;目的:解决问题、助

2、人自助、增进其福利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理论1.心理分析学:本我、自我、超我;无意识、压抑、移情;2.社会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3.沟通理论:4.行为主义理论:5.认知理论6.人文主义理论:人的主体性、“ 理解 ” 、 “ 解释 ”主要模式1.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2.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3.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4.理性情绪治疗(ABC )个案工作5.人本治疗个案工作6.个案管理工作7.系统脱敏疗法个案工作8.满灌疗法个案工作3.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技巧原则: 1、保护生命原则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3、自主和自由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改善生活质量原则6、隐私和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技巧: 1、

3、支持性技巧概念:指社工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理解、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内容:(1)表达专注: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关注(2)主动倾听:社工积极主动运用视听觉器官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3)同理心: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4)鼓励支持2、引领性技巧概念:指社工引导案主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和观念等的技巧。内容:(1)澄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开放式提问、案主举例聚焦:指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顺其讨论。摘要: 社工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

4、归纳, 并作简要重点的陈述。理清思路;避免大量重复;求证3、影响性技巧(概念:指社工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层面理解问题或采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内容:(1)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和技术方面的信息(2)自我吐露:引导案主思考、开放(3)建议:客观、中肯、具有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看法商量、讨论;不可过早(4)忠告:向案主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斟酌(5)对质:社工发现案主的行为、情感不一致时的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注意专业关系的强弱4.个案管理定义 :个案管理人员把服务对象以及复杂的社会服务网络中有益于服务对象的资源联系起来,及时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

5、果。适用对象:服务对象受多种问题的困扰,需要各种类型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帮助的情况。个案管理人员的角色:咨询者、整合者、倡导者、经纪人、促进者、联系人、调停人。工作重点:找服务网络;提供者彼此之间的合作二、小组工作1.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由于 “ 小组 ” 这一概念有着多种特征,所以把 “ 小组 ” 放置于社会工作的脉络中,侧重点的不同就可以对小组工作产生不同的理解:小组工作是一种群体活动或经验。小组工作是一个群体工作的过程。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小组工作是一种治疗或援助。小组工作的特征:1. 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2. 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

6、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足以态度和行为的改变。3.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4. 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小组工作的功能:1. 康复: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2. 能力建立: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而不是治疗的过程。3. 矫正: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 问题 ” 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4. 社会化: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5. 预防: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并提供人们所需的环境支持。6. 社会运动: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

7、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7. 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8. 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这是一个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体现出的小组工作的功能:首先是对组员自身状态的恢复,从一个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角色转变成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这也就是 “ 康复 ” ;而后就是如何“ 入世 ” 了,这不仅需要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人,还要具备各种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而它的培养要先从在小组中的成长开始,这就是 “ 能力建立 ” ;“ 矫正 ” 是帮助有反社会倾向的问题成员进行反思, 使之符合社会规范;“ 社会化 ” ,小组模拟社会, 使成员进行再社会化的过程;“ 预防 ” 对入

8、世后所要面临问题的预测,并提供支持。 社会运动能增加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问题解决 ” 帮助成员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民主的解决问题;“ 社会价值 ” 是成员入世后的一种自我实现,可以增强自信心。2.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1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员在诸如参与、赋权、提升意识、恢复功能、社会变迁等概念对各种弱势群体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是推动他们的能力建设和应对市场压力。更需要群体意识和智慧。这个模式的小组目前被许多社区发展机构采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发展工作。如:在国内开展“ 扶贫 ” 工作的许多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发展中都非常重视村民自主组织的发育,

9、围绕生计、教育、意识提升等目标开展小组工作,使社区发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农村推行的“ 妇女手工艺制作小组” 、“ 妇女成人教育小组” 等都是鼓励妇女团结起来,应对市场的压力。小组中贯穿着参与、赋权、意识提升等观念。一些单身母亲自强小组、离婚妇女适应小组也都突出了社会性别意识。2 互惠模式是利用群体互动的力量自助和互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广泛的基础,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所以, 互惠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较强。但由于中国人不善表达, 具有含蓄、内敛等特征,又使这一模式的发挥受影响。如直接的对质有负面的作用,容易激化矛盾。这一模式小组工作由于其依靠群体的力量,在中国各方面的助

10、人体系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无论在推动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成长方面,还是在解决中年人生活工作压力方面,或减低老年人的孤独感、适应晚年生活方面,都发挥着很大作用。3 治疗模式比较严格的来说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类似治疗工作还是比较普遍在相 关机构使用着。如戒毒所内,虽然整个过程基本是教育的模式,由警察,而非心理专家、精神病学家主持,实际上也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基于中国文化中“ 尊师重道 ” 的传统,案主容易将工作者当做权威人物(如医生或教师)来看待,他们期望从工作者那里得到直接的指导和意见。因此, 治疗模式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工作方式。4 发展性模式具有广泛运用的特点,我们常常将其运用于帮

11、助提高自信心,培养领导才能、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首先,在学生中运用。帮助组员重新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心,完成高中向大学阶段的过渡。其次,在退休人群中使用。协助退休人员正视自己的角色变化,学习适应新生活。再次,在外来人群中使用。解决来到新城市后面临的社会适应问题。理论: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分别是: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自我理论、交流分析理论。需要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就表现为可以帮助小组工作员:1 把握小组方向;2 明确小组目标; 3 更好的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小组动力学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 1 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2 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

12、领导形态。3 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体现出下列特征:1 它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2 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3 从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中可以肯定人的尊严和能动性的巨大作用。镜中自我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发展的有机体。2 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以及自我评价。 3 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交流分析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 1 交流分析

13、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 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作。2 交流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描述,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三种自我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另外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地与他人沟通。3 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帮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4 小组可以提沟一个互动的情境,是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察觉,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新的生活。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小组工作在国外的发展史:19001920 小组工作萌芽期:约瑟夫 ? 何西 ?

14、普拉特,波士顿内科医生,最早尝试用小组方式来开展教育和精神健康活动。耶西 ?戴维斯,密执根州的校长,最早的学校小组,小组进行教育及职业价值观的指导。科第?马希,精神病医生,认为小组的互动能促进康复。19201930 小组工作缓慢发展:研究人员对小组现象进行研究。爱德华 ?拉策尔运用小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小组工作中包括了“ 普遍化 ” 和“ 社会互动” ,病人的行为大有好转,并呈现很大自主性。阿尔夫莱德 ? 阿德勒开办儿童和家庭小组,将小组工作程式化。后该程式运用于酗酒者的小组工作。雅各布 ?莫雷诺,将心理剧运用于小组中。并把小组工作手法运用于情绪有问题的人群中,从此小组工作不再针对精神病

15、人。19301945 小组工作快速发展:1 小组工作出现了专业化和规范化,研究小组成员如何被另一些持有特定理念的组员所影响。 2 医院小组得到最快的发展。斯拉夫松, 他发展了儿童心理分析小组,“ 行为治疗 ” 小组, 并发展了一套儿童小组工作的标准化方法,包括游戏、活动、激发儿童参与者的小零食、鼓励联想的表达等。“ 匿名酗酒者 ” 协会,自治的小组形式。3 研究成果和出版物开始大量出现。莫雷诺写了第一本小组心理治疗的书,提出小组治疗和小组心理治疗的术语。斯拉夫松创立全国小组心理治疗 。推动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研究。4 资料收集的方法也不断增加。19451960 小组工作的专业化理论著作大量出版,研

16、究和实务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美国的柯意尔教授于1946“ 全美社会工作大会” 上提出,“ 小组工作应是社会工作方法” 被大会接受,从此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勒温的大量著作出版,小组动力学和场域理论开始在小组工作中发挥重要影响,并将 “ 反馈 ”概念引入小组工作。出现专业杂志小组心理治疗、 国际小组治疗杂志 ,标志小组工作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四部影响最大的著作:柯意尔 小组工作对美国青年的服务、威尔森社会小组工作实务 、崔克尔社会小组工作、克那普卡以儿童为对象的治疗性小组工作。同时小组工作开始引入家庭辅导中,将心理分析的小组模式运用于家庭功能紊乱的治疗中,代表人物:德莱克尔和约翰? 贝尔。同时, 小组工作模式也在发展,如小组辅导的概念开始取代小组指导,“ 质性小组 ” 概念的提出,第一本小组工作教科书小组讨论中的辅导和学习的出版,等等。19601980 小组工作的新方法卡尔 ?罗杰斯将个别辅导运用于小组中,发明了“ 对质小组 ” ,成为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手段。乔治 ?巴赫和弗莱德 ?斯托勒发明了马拉松小组,旨在帮助人们增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