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5312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云天化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半期试卷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内倾性何中华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值得仔细品味,因为我们从中能够引申出中国文化性格的方方面面。“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谓一己之私利; “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来,人的所作所为方能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那么,“礼”又是指什么呢?所谓“礼”,就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属于伦理范畴。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克己”一定是自觉自愿的, “复礼”不过是“克己”的结果罢了。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仁”的实现。“

2、仁”属内,“礼”属外,它们互为表里。 “仁”实为“礼”的根据,“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从道德人格养成的顺序来看,一般是须先懂得规矩,亦即“知其然”,然后再一步步地领会其中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即“知其所以然”。所以,虽然中庸说“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但“修身”终究还需要“诚意正心”的自觉。孟子拿射箭打比方: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射歪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因为风的干扰或者别人的打扰而未射中,而是要首先来检讨自己,反躬自省,看看是否由于自己心不在焉。这就是儒家的态度。所以,孔子说:“君子求

3、诸己,小人求诸人。”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内倾性格,之所以采取反身性的姿态,这归根到底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确实,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这是说,东、西、南、北,加上天、地,这六个方位,都不值得圣人去探究、去追问,而是应该把目光收回,投向自我的审视与拷问。所以,孟子有所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说法。中国文化的最高偶像是圣人,而西方文化的最高偶像是英雄。只有征服自我才能把自己证成为圣人,而只有征服外部世界才能把自己证成为英雄,二者的根本旨趣迥异。夏天热了,中国人讲究“心静自然凉”,并不致力于改变生态,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西方人则偏好发明电风扇、空调机之类的物件,

4、通过改变生态来适应自身。这些都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旨趣。追根溯源,应该说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与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着一种发生学关系。其实,鸟瞰中国的版图,不难发现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中国文化不属于海洋型文化,而是农耕型文化。为什么会这样呢?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对于欧洲民族来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然而,“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有更多壮丽的政治建筑,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像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

5、散步中比较了中西空间意识的不同,指出:“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中国文化的这种内敛性格和取向,难以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或许正因此避免了因为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1下面对文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 “克己”就是“去私”, “私”就是一己的私利,不符合“礼”的要求的言语举动都是私欲、私利的体现。B

6、 “克己复礼”要求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践“礼”的要求,使人的所作所为回到“礼”的行为规范上来。C道德人格的形成一般是先遵“礼”而行,再领悟其中的道理,如果习“礼”而不“克己”,仍无法2 达到“仁”,从而完成“修身” 。D “克己”的内省方式就是指君子遇到挫折首先要检讨自己,反躬自省,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从外在找原因。2下列对“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形成原因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它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孟子的“仁者如射”就是说仁德君子要“求诸己”。至于外在的“六合” ,圣人不考究、不追问。B “仁”和“礼”一内一外,显示中国文化人格重视“修身”、重视伦理道德的一面,至

7、德的“圣人”的理想和目标就是征服自我。C它也受到中国地理环境的根源性的影响,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在农耕文化看来,海是陆地的边界。D中国文化的内敛性格和取向,虽然比较难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可能也避免了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中“克己复礼”的内在要求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内倾性,这种“内在要求”是“要求”,也是“内在”的自觉。B中西文化最高偶像“圣人”“英雄”对待外在自然的态度不同,他们分别是以自我的精神和物质的需要为旨趣的。C农耕文明有封闭性,它以陆地为中心,是自足性的; 海洋文明有开放性,它面向海洋, 具有征服性。D西方人对待无尽

8、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侧重于追求实践行动;中国人的态度是敬仰和向往的,侧重于心灵感受。二古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 7 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

9、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或取诸怀 抱(从 , 中取得) D

10、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5 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6对下列各句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文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3 B本文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 “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 “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

11、自然之极。C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 “死生亦大矣” ,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7.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 分)(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5 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小题。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

12、,敢告云山从此始。【注】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渌水:琴曲名。后面的“楚妃”也是琴曲名。清淮:地近淮水。8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9有人评论: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以形喻声,韩愈听颖师弹琴绘声见情,然而,李颀的琴歌并未融情入声。 ”你同意“并未融情入声”的评论吗?请说明理由。(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 苏 轼 在 赤 壁 赋 中 告 诉 我 们 别 人 的 东 西 虽 小 也 不 能 占 有 的 诗 句是:,。( 2 ) 杜 甫 在 登 高 中 写 诗 人 一 生 颠 沛 流 离 生 活 的 高

13、 度 概 括 , 有 顿 挫 之 神 的 句 子是:,。( 3 ) 李 商 隐 在 锦 瑟 中 表 现 可 望 不 可 即 的 理 想 境 界 , 并 能 代 表 诗 人 全 部 的 情 感 的 句 子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杨老实吃名菜李德泽杨老实今年70 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乡间“茅屋出公卿” ,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 “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逛一

14、逛。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4 入坐。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菜谱说:“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菜谱一看,感到菜名很新鲜,一连点了 5 个菜。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菜上桌。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菜名。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杨老实终于明白: “母子相会” ,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着豆芽。“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青龙卧雪”是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

15、根青黄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菜。“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已。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取些怪好听的名字。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而去。孙儿一边给爷爷拈菜,一边劝爷爷喝酒。杨老实喝了两口酒,感到不舒服道:“这是什么酒?怎样像潲水味呢?”孙儿笑着说: “爷爷,这是名牌啤酒,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杨老实拈菜入口,皱着眉说:“这菜也少,味道也不合我的口。”孙儿接上话:“爷爷,如今不像以往那些年成了,图多填肚子。现在好多人都讲究玩味了,还都讲究档次

16、哩!你多吃几次,习惯了就合口味了。”酒毕。孙儿说: “爷爷,再吃碗名牌羊拉面吧?”杨老实心想:羊怎么拉面呢?稀奇。又是啥鬼名堂?我得看看。想到此,他就答道:“要得。”孙儿叫来服务小姐,立马就端来两碗“羊拉面”。杨老实用筷子一撬,竞没有一片羊肉,直问服务小姐是何道理。小姐灿然一笑说:“做面条的师傅姓杨。杨师傅有一手做面条的绝技,在食品技艺大赛上获过金奖,已成名人。以名人作广告,就将面条命名为羊拉面喽。”杨老实听完,叹了两口气:“唉!唉!真会骗人。 ”吃罢。 杨老实看见孙儿摸出三张100 元钞票, 买单结了账。 他一下子头昏眼花,惊呼: “怎么这么贵哟!我们乡下要卖好多谷子才够哟!”孙儿劝道:“爷爷,你辛苦一辈子,爸让你享受享受!”杨老实愤然道: “我再也不来享口福喽!真是名菜宰我们乡巴佬没商量。我还是回乡下去吃原汁原味的好! ”1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