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代数研究【077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4332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代数研究【077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代数研究【077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代数研究【077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代数研究【077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代数研究【077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代数研究【077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教育 ) 2016年 12 月课程名称【编号】:中学代数研究【 0772 】 A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1. 请给出自然数(皮亚诺)公理。 (15分)解:皮亚诺公理,也称皮亚诺公式,是数学家皮亚诺(皮阿罗)提出的关于自然数的五条公理系统。根据这五条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阶算术系统,也称皮亚诺算术系统。皮亚诺的这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叙述如下: 0 是自然数; 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a ,a 也是自然数 (数 a 的后继数a 就是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整数(a+1) 。例如,1=2 ,2=3

2、 等等。 )可是仅有这两个公理还不够完整地描述自然数, 因为满足这两条的有可能不是自然数系统。比如考虑由 0, 1 构成的数字系统,其中1 的后继为 0。这不符合我们对于自然数系统的期望,因为它只包含有限个数。因此,我们要对自然数结构再做一下限制: 0 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但这里面的漏洞防不胜防,此时仍不能排除如下的反例:数字系统 0, 1, 2, 3,其中 3 的后继是 3。看来,我们设置的公理还不够严密。我们还得再加一条。如果 b、c 的后继数都是自然数a,那么 b = c ;最后,为了排除一些自然数中不应存在的数(如 0.3 ) ,同时也为了满足一会儿制定运算规则的需要,我们加上最后

3、一条公理。 设 S? N,且满足 2 个条件( i )0S; (ii )如果 nS,那么 n S。则 S是全体自然数的集合,即S=N 。(这条公理也叫归纳公理,保证了数学归纳法的正确性) 注:归纳公理可以用来证明0 是唯一不是后继数的自然数,因为令命题为“n=0 或 n 为其它数的后继数”,那么满足归纳公设的条件。若将只考虑正整数,则公理中的0 要换成 1,自然数要换成正整数。2. 请给出实数的三种不同定义。 (15 分)解:3. 试证不是一个有理数( 15 分)- 2 - 4. 试画出以下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 (15 分))0,0(2211222 bababaabba中学代数研究13“调和平

4、均数” “几何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均方根数 ”oab2baab2211222babaabbaA BEF二维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5. 已知一数列的三项分别是321,aaa,试给出该数列的通项表达式。 (15 分)解:由拉格朗日插值公式得, )23)(13()2)(1()32)(12()3)(1()31)(21 ()3)(2()(321nnannannanf,即2)2)(1(1)2)(1(2)3)(2()(321nnannannanf6. 请给出数系(自然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的教学建议。(25分)解:中学数系的扩充主要有三次: 自然数有理数实数复数,数系发展的动因很复杂, 有的可能来自

5、于数学内部,有的可能来自于数学外部。在数学中,对于数系扩充要按如下 规则进行:在新的数集中,原有的主要运算律仍成立,同时在新的数集中使得原来某种不 可能问题变得可解。 一、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教法主要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 设置问题串的目的: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通过设置问题串,引领 学生追溯历史,提炼数系扩充的原则;通过设置问题串,帮助学生合乎情理的建立新的认 知结构,让数学理论自然诞生在学生的思想中,教师仅起到“助产士”的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 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

6、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 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 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

7、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 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1.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 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 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 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通

8、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 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获得 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 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 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

9、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 境和条件。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 3 - 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 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 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

10、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 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 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 的讲授;创

11、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 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 步学会学习。 3.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目标的载体。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 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

12、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 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 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 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 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 理解。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 程序和步骤的道理。例如,对于整数乘法计算,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要知 道相应的算理;对于尺规作图,学生不仅要知道作

13、图的步骤,而且要能知道实施这些步骤 的理由。 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 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 4.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 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代数式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等。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

14、通过分类讨论 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 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 一种重要的思想。学会分类,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 问题。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 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 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 程中逐步积累的。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

15、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 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统计教学中, 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 思想与方法。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 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 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 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 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

16、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 经验。 5.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根据课程目标,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 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设计教学方案、 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如何引导学生感 受数学的价值? 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 信心?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 疑? 如何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如何帮助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 志?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感 染和影响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要在教学实 践中善于用本标准的理念分析各种现象,恰当地进行养成教育。 6. 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