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077-湖北省高三8月月考(开学摸底)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2026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1077-湖北省高三8月月考(开学摸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1077-湖北省高三8月月考(开学摸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1077-湖北省高三8月月考(开学摸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1077-湖北省高三8月月考(开学摸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1077-湖北省高三8月月考(开学摸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1077-湖北省高三8月月考(开学摸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1077-湖北省高三8月月考(开学摸底)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仙桃中学级高三仙桃中学级高三 8 8 月考月考 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道试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一、选择题:(每道试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1、“今西安乃古之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周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典章制度”应该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 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

2、战国时期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3、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4、在美国会计学教授通过 DNA 鉴定被验明是成吉思汗子孙后,一些孔子准后人获得灵感,想借助染色体,证明自己体内流着孔夫子的血液。这种做法主要

3、说明( )A现代人有浓厚的历史名人崇拜情结 B现代社会宗族观念依然浓厚C孔子后人对祖先的敬重 D现代科技为鉴定血缘关系提供依据5、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 秦始皇勤于政事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 B. C. D.6、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 )A肯

4、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7、汉武帝先后以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裙带亲戚统大军驰骋塞外,后又下遗诏以霍去病之弟霍光辅政,他宁可与舅爷“共治天下”也不肯信任同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同姓因血缘关系难以服众 B卫青、霍去病等才干超群C同姓王发动“七国之乱”,中央对其失去信任 D同姓王主要负责地方管理8、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

5、孝悌廉公之行。 ”该时期是( )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9、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 。132 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 40 岁以上才得举“孝廉” ;(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当时顺帝予以采纳。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 )A人数太多的问题 B拉帮结派的问题C徒有虚名的问题 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10、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考试为

6、主的选官制度实行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A. B. C. D. 11、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12、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 ,以邀命于朝。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 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C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D地方

7、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13、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 科举取士,统治有人C. 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 制度创新,统治有方14、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B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C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D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是承袭前王朝的政治制度15、北宋某一官职的职能是“凡兵民、钱谷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8、,与守臣通签书(签字署名)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检举揭发)以闻”。该官职是( )A转运使 B三司使 C通判 D知州 16、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科举制度的实行 城市商业的繁荣 印刷技术的应用 中外交流的扩大( )A B C D17、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9、)A民生建设 B市政管理 C危机管控 D社区自治18、中国通史载:“侍读解缙、胡广被简选入阁,在皇帝左右,参议朝廷政务,成为皇帝的参谋。由于职位低下,秩皆五品,秉处政务虽有皇帝的支持然而其权力却远远不及六部尚书。”以上材料讲述的是( )A唐代三省六部制 B汉代察举制 C清代设置军机处 D明代内阁制19、明朝科举始于洪武三年(1370 年),因取士效果不尽理想,洪武六年一度停罢洪武十七年,命礼部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按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生员资格(亦称秀才)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明初的科举制度( )A以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唯一内容 B把官办学校与科举有机结合

10、C力求改变宋元科举制的积弊 D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而改革20、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利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21、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

11、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 )A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B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保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22、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了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了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波里比阿来意在说明( )A. 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 B. 雅典

12、人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C. 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 D.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23、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会议成员是如何选出的,但似乎是由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显然,会议握有相当实权,尤其在监督国家官员和制定公民大会议程时,更是一言九鼎。”“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的是( )A梭伦时期的元老院 B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C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 D伯利克里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24、公元前 6 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取消了原有的部落组织形式,建立了十个实际上是按区域划分而不是基于氏族血缘关系的新部落。这项改革( )A激化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B为雅典民主

13、政治奠定了基础C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力量 D使债务奴隶重新获得了自由25、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 )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民主制度 C主张集权政治 D否定公民权利26、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B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危机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

14、典民主政治D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27、古罗马大将恺撒(BC102BC44)进军埃及,与埃及女王一见钟情,并有了一个儿子。恺撒归国后,女王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罗马法庭的处理方式最有可能是( )A依据公民法拒绝女王申请 B请求凯撒裁决并修正法律C依据万民法同意女王申请 D运用自然法精神理性判决28、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 )A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B限制了复仇的范围C保护了财产的私有 D限制了奴隶主权利29、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 9 条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纠纷 B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私有财产C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市容市貌 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30、 “字母,就算是用金子写成,也添附于纸和羊皮纸如果蒂丘斯在你的纸或羊皮纸上写了一首诗、一段历史或一篇演说,对这一整体,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