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707-河北省高三7月调研考试(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56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707-河北省高三7月调研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试卷)-707-河北省高三7月调研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试卷)-707-河北省高三7月调研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试卷)-707-河北省高三7月调研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试卷)-707-河北省高三7月调研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707-河北省高三7月调研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707-河北省高三7月调研考试(历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选择题(每题一、选择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1在我国有的村庄里往往只有一两个姓,每年春节时同姓都会举办在宗祠祭祖的活动,这种“宗祠祭祖”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2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这最能表明( )A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者有诸侯、卿大夫、士等B西周的分封制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在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宗法制不仅在天子和诸侯间实施,也在中、小贵族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实施3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主要是( )分封制 宗法制

2、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4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5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秦开创了( )A郡县制 B皇帝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外朝制6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来源:学优 GKSTK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7秦朝时李崇任陇西郡守,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下列与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免 B是陇西郡的

3、最高行政长官C有权任免辖区内所属官员 D陇西地处秦朝的西部边疆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9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10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史实是( )A废分封,行县制 B废丞相,设内阁C实行刺史制度 D推行行省制度11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

4、史,认为“海内新定,同姓寡少” ,为了“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柳宗元说:“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灭亡是由于未实行分封制B秦朝灭亡是由于实行了错误的地方管理制度C西汉统治者正确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D柳宗元认识到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12 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 ”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三省长官皆为宰

5、相 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 宰相分管事务较多 宰相不被重视来源:学优 GKSTKA B C D1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4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15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

6、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16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来源:学优 gkstk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手工业纺织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17在我国古代, “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 “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18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7、 )来源:GKSTK.Com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19下图出自天工开物 。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农事精耕细作 农业技术先进 农民辛勤劳作 水利设施的完善,旱涝保丰收A B C D20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文中的公田反映了(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21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 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 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A B C D22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

8、业产品大都来自(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23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A麻纺织业 B丝织业C棉纺织业 D造纸业24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25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 、 “夜市”和“晓市”

9、 ,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26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27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 ,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 下列现象不能反映这一结果的是 ( )A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B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C长途间贩运贸易发展较快D徽商等地域性商帮出现28明清之际

10、,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来源:学优 GKSTK29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30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黄遵宪旨在批判清朝的“海禁”政策 B清实行“海禁”政策有民族自卫的说

11、法C “海禁”政策维护了出海者的利益 D “海禁”政策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31 题题 2020 分,分,3232 题题 2020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

12、子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些诸侯与周天子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封功臣谋士”时为什么将尚父列为“首封”?(8 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尚书洪范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

13、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天官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4 分)(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8 分)(3)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8 分)馆陶一中 7 月调研考试高三历史答案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31题题 2020 分,分,3232 题题 2020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31参考答案:(1)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隶属关系。因为姜尚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使其发展为强国,也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8 分)(2)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随同周王作战。(6 分)(3)周王室已经衰微,天子对诸侯国的支配权已经转移到“方伯”手中。(6 分)32参考答案: (1)商周统治者重视农业,也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4 分)(2)商鞅变法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8 分)卍卍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