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92-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65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192-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192-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192-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192-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192-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192-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联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192-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联考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历史学科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45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题,每题题,每题 1.5 分,共分,共 45 分分) 1、 淮南子中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多其饥者;妇 女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害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天下先。 ”这句话强 调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下面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全国 B.安史之乱

2、后东北和西南的开发加快 C.天然植被被破坏使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D.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3、清初何嘉延在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 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往,北贾南商尽识名。 ”材 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有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区域间长途贩运贸 易发展农村集市出现 ( ) A. B. C. D. 4、福建省漳浦博物馆存有一块明代的青石碑,碑上方正中竖刻“皇帝敕喻”四字 楷书,正中间刻着:“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 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弘诒十年(1417 年)正月二十 七日。 ”此石碑内容可用于研究明朝(

3、 ) A.地方机构的改革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太监与大臣的矛盾 D.抗击倭寇的情况 5、清徐栋牧全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 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度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6、唐人柳冲说:(隋)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 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以科举取士剥夺了士族特权 B.王朝面临庶人僭政危机

4、C.士族与庶族社会地位变迁 D.秩序混乱,社会风气破坏 7、有学者评论:“在古代雅典,尽管保证公民最大限度行使权利,但其始终存 在一股违反民主的潜流.”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法律至上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轮番而治的管理方法 D.实行陶片放逐法 8、 “罗马城市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 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材料说明罗马法( ) 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的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9、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

5、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 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 ”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句合适的话填在 横线上( ) A.天大关系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 C.儒道释三教的关系D.理与气的关系 10、新安理学即程朱理学,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维系了 600 多年,其核心 是伦理纲常,它们的理论把儒学天理思想和礼仪理想完全融入徽州文化之中, 教育读书人“廉洁自律,做“忠臣”、 “孝子”、新安理学的观念在徽州女子身上 留下的印迹是最为深刻的,徽州土地上每一座贞节碑坊,都是封建礼教压迫 妇女的历史存照。上述材料反应的历史信息有( ) 程朱理学是

6、徽州文化的核心,它改造发展了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强调的伦 理纲常是徽州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徽州文化中蕴含的理性思维在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程朱理学积极的导向性程朱理学在人伦道德方面应该被 继承和弘扬 A. B. C. D. 11、凤凰网载谁才是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幕后黑手?中指出:另外还有社 会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等等,也 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黑手”作者认为( ) 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的经济解体的主因 B.人们商品意识增强是传统的经济解体的主因 C.重农抑商的传统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 D.传统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12、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

7、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 17501902 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年份175018001830186018801900 欧洲23.128.034.153.662.063.0 中国32.833.329.819.712.56.2 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 制造业的差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外国列强侵略与掠夺是中国 落后的重要原因 A. B. C. D. 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 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 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

8、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度而言,建立新制度更 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4、1949年夏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好( )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 “贯彻土地法大纲,实现耕者有其田”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15、在某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同学们研究的一个专题的内容涉及三个重要事 件:处死查理一世;玛丽、威廉登基;沃尔波尔成为内阁首相。这一专题最 有可能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形

9、成与发展 C.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 D.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6、右图中所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 面积的比列()变化情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段时期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 和葡萄牙 B.第段时期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 英国、美国等国 C.第段时期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 国的国家是英国 D.第段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 扩张推向顶峰 17、晚清李伯元在文明小史中讽刺一位通事(翻译) ;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 小眼睛,戴着一顶外国困帽(睡帽) ,脚上穿一双皮鞋,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地 响,浑身小衫裤子,一律雪白,若不是屁股后头持着一根墨测黑的辫子,大 家也

10、疑心他是外国人了。这反映出当时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 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崇洋媚外之风兴起( ) A.B.C.D. 18、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 民主。 ”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 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 ”二人对太平天国的评 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19、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 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1953 年1979 年19

11、95 年2009 后 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 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8:18:14:11:1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13.2618.9629.0446.6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20、年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0 周年,而当今美韩军演,贸易摩擦,南海争端 都可以看到美国的身影。年 7 月新华网评论认为:文明的碰撞、霸权的交替、 利益上的纷争,中国既是全方位的对手,也是全天候的朋友。以下对中美的 描述正确的是( ) A.60 年代敌视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B.70 年代交流放弃意识形态对抗

12、C.90 年代合作和平、发展潮流推动 D.当今融合同为世界超极大国 21、年 11 月,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 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 词表达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22、 “语录粮票”是时代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 席语录,多数为“备站”、 “备荒”、 “为人民”“厉行节约,禁止浪费粮食”等。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

13、,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 文物。这说明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 济的管理体制政府改变了以行政调配资源的做法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 活( ) A. B. C. D. 23、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相似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 B.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24、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亲自会见上访农民,罗斯福新政期间,总统亲自与农民交谈,结合当时背景,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两位领导人都关注本国的民生问题 B.两国的举措都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C.两

14、国都重视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两国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5、保罗肯尼迪美在大国的兴衰中对 19501984 年苏联和中国粮食产量作了比较(如图)下面对 A、B 两段分析正确的是 ( )A 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下降的共同原因是两国领导人都急于求成,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A 段:苏联粮食产量的上升走势说明赫鲁晓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B 段: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导致这一时期苏联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B 段:说明中国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了苏联 A. B. C. D.26、下面是二战后初期两幅宣传画,图 1 是苏联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图 2 是宣传漫画 “美苏两个超极大国永葆和平”。两幅宣传画所反映战后世界局势的实质是( )图 1 图 2A.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从盟友到对手 B.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C.美苏对峙,实行冷战 D.雅尔塔体系形成,两极格局正式确立27、右面这幅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二战后英镑、法郎等退出 世界贸易、金融市场B.美元确立了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C.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推动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