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判断题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966972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判断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判断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判断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判断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判断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判断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判断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页页 /共共 9 页页第第 1 1 章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概述 判断题判断题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产生,是随着社会对信息资源的更像和信息传递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 )3.早期的计算机通信系统被称为联机系统。它是指以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终端( )4.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中算是指包含具有独立键盘、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器的一台计算机( )5.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具有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特征( )6.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非常低的原因是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7.IEEE 802 局域网标准,为随后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

2、基础( )8.Internet 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 )9.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 E-mail,标志着 Internet 已经陈伟中国人生活一部分( )10.下一代互联网将逐渐放弃 IPv6,启用 IPv4 地址协议( )11.计算机网络可以只有通信子网而没有资源子网( )12、通信子网由网卡、线缆、中继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组成。 ( ) 13、资源子网则是各种网络资源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计算机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14、计算机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为主要目的。 ( )15、组成计算机网络至少需要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 )16、计算机

3、网络的资源共享主要是指共享不同地理范围内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如大容量硬盘和打印机设备。 ( )17、一般认为,集中在同一机柜内或同一个地点的紧密耦合多处理机系统是分布式处理系统。 ( )18、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的分类,是根据网络的作用范围和计算机之间互第第 2 页页 /共共 9 页页联的距离为依据来划分的。 ( )19、城域网(MAN)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大型的局域网(LAN),通常使用与 LAN相识的技术。 ( )20、对等网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既可作为客户机又可作为服务器。 ( )21、客户机/服务器网络,常称为 B/S 网络。 ( )22、无线网络(WLAN)就是采用无线通讯技术代替传统电

4、缆,其特点是受外界干扰小。 ( )23、按照网络传输介质的不同可以把局域网分为以太网、ATM 和 FDDI 等几种类型。 ( )24、网络的“拓扑结构” ,是指网络的几何连接形状,是指网上计算机或设备与传输媒介形成的节点与线的物理构成模式。 ( )25、总线型结构网络简单灵活,对节点设备的装、卸方便,可扩充性好,是目前小型局域网多采用的拓扑结构。 ( )26、星型拓扑结构对中央节点的可靠性和 余度要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不高。 ( )27、总线型网络的主要优点是便于提供服务、便于扩展、连接点故障不影响全网,便于检查和隔离故障、便于控制和管理。 ( )28、ISO 成立于 1946 年,是一个全球

5、性的非政府组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 ( )29、IEEE 下设许多专业委员会,其定义或开发的标准在工业界有极大的影响和作用力。如 IEEE 802 委员会制定的 IEEE802.3 以太网标准等。 ( )30、ANSI 标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典型应用有: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SCII)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等。 ( )第第 2 章章 数据通信基础数据通信基础 判断题判断题1.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 )2.不同的信后通过不同的信道传递,因为他们要求不同的传输特性。 ( )3.信息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表示形

6、式,它是对物质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能特性的描述,它随载荷符号的形式不同而改变。 ( )第第 3 页页 /共共 9 页页4.信道就是指有=有形的传输媒体,如电缆、光缆。 ( )5.数据时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而信号是数据的编码( )6.模拟信道由于传输模拟信号,数字信道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 )7.语言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 )8.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他的取值只能是两个数即“1”和“0” 。 ( )9.模拟通信系统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如普通的电话、广播和电视。 ( )10.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组成,与数字通信不同它无噪声源。

7、 ( )11. 和模拟通信系统相比,数字通信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信号的差错控制,传输质量高。12. 数字通信所占的信道带宽远远大于模拟信号。 ( )13. 解调与调制、信道解码与信道编码、信源解码与信源解码互为逆过程。( )14. 噪声源是认为杜撰出来的一个干扰源。 ( )15. 1010101 有七个码元。 ( )16. 信息容量指信道能传输的最大能力,一般以单位时间内最大可传送信息的字节数表示。 ( )17. 字符代码在传输、接收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奇偶校验码、方块码、循环冗余码等就 是控制差错的常用方法。 ( )18. 并行通信的通信方式适合长距离的信号传输。 ( )19. 与计算机

8、内的总线结构不同,用电话线进行通信,就必须使用串行传输的方式。 ( )20. 传统的对讲机使用的是单工通信方式。 ( )21. 手机之间的通信属于半双工通信方式。 ( )22. 在数字通信中,一般使用比特率和误码率来分别描述数据信号传输速率的大小和传输质量的好坏等。 ( )23在模拟通信中,常使用带宽和波特率来描述通信信道的传输能力和数据信号第第 4 页页 /共共 9 页页对载波的调制速率。 ( )24. 在模拟信道中,带宽即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 )25某调制解调器的速率是 56Kbps,它表示的是每秒传输的字节数是 56K。 ( )26. 在大多数应用下,双绞线的最大布线长

9、度为 180m。 ( )27. 单模光纤的光纤只有一根,而多模光纤的光纤则有多根。 ( )28. 红外通信有其非常明显的弊端,不能通过不透明的物理层(如墙壁) ,并且易受外界光纤干扰。 ( )29无线电波的传播是全方向的,能从信号源向任意方向进行传播,所以发射和接收装置不必在物理上空间很准确的对准。 ( )30. GPRS 就是典型的采用无线电波作为网络传输介质的无线通信技术。 ( )31. 无线电波的特性与频率有关。在较高频率上,无线电波能轻易地通过障碍物,但是能量随着信号源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减小。 ( )32. 当前在计算机外设中如键盘、鼠标等,更多采用的是无线电波传播技术,而不是使用省能源

10、的红外线技术。 ( )33. 微波通信的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已经被广泛一个用与长途电话、蜂窝电话、电视转播等场合。 ( )34. 从计算机到监视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的信号采用的就是基带传输。 ( )35. 通过借助频带传输,可以将链路容量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携带不同的信号,这就是宽带传输。 ( )36. 一条通信线路上只能传送一路信号,同一条通信线路上无法传送多路信号。 ( )37. “多路复用”技术比“波分复用”技术更加先进。 ( ) 、38.频分多路复用是将各路信号分别调制到不同的频段进行传输,多用于模拟通信。( )39.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是利用时间上离散的脉冲组成互相不重叠

11、的多路信号,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 ( )40在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数据交换技术中,LAN 局域网采用的第第 5 页页 /共共 9 页页是电路交换技术。 ( )41. “向前纠错”是指对所传信息进行编码时,加入少量监督码元,一旦检测出有错码,即向发信段发出询问信号,要求重发。 ( )42. “混合纠错”是“向前纠错”和“反馈纠错”两种方式的混合。 ( )第第 3 章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判断题判断题1.网络体系结构是从物理结构上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而不是功能上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2.网络体系结构阐述的是,计算机网络功能实体的划分原则既相互之间协同工作的方法和

12、规则( )3.按照结构化设计方法,将计算机网络依据其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减少了计算机网络的复杂程序( )4.计算机网络的较低层次建立在较高层次的基础上,并为其更高层次提供必要的服务功能( )5.按照结构化设计方法,网络中的每一层都起到隔离作用,使得底层功能具体实现方法的变更不会影响到高一层所执行的功能( )6.协议是通信双方所做的一种需要共同遵守的约定,没有协议通信几乎不可能完成( )7. TCPIP 协议是由 ISO 指定的 Internet 上采用的协议( )8.网络通信协议 3 要素中的“语法” ,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命令和相应的结构,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 )9.一台计算机上的第 N

13、层与另一台计算机上对应的第 N 层进行对话,实际上数据就是从一台计算机上的第 N 层直接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的第 N 层( )10.一台计算机上的第 N 层与另一台计算机对应的第 N 层进行对话,通话的规则就是第 N 层协议( )11.根据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模型,形成了所谓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2. OSI/RM 模型中,只有两个物理层之间才通过媒体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第第 6 页页 /共共 9 页页)13.OSI 参考模型,其中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资源子网的功能范畴,第五层到第七层属于通信子网的范畴( )1

14、4.OSI 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 7 个层次,第四层功能特殊,起着衔接上下三层的作用( )15.OSI 参考模型相邻的两层之间,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16.OSI 参考模型中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具有不同的功能( )17.物理层负责将二进制数据位流(bit)通过传输介质,从一台计算机发送给另一台计算机( )18.在常用的网络设备中,交换机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 )19.在常见的网络设备中,集线器工作是在数据链接层的网络设备( )20.在常用的网络设备中,路由器是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的重要设备。 ( )21.20 世纪 70 年代,当时的 ARPA 为

15、了实现异种机异种网之间的互联,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提出 TCP/IP 协议。 ( )22.TCP/IP 是一个协议,其中 TCP 和 IP 分别是这个协议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 )23.TCP/IP 协议把整个网络协议分为 4 个层次,而不是 7 层。 ( )24.IP 协议属于 TC/IP 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其基本任务是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报,提供关于数据应如何传输以及传输到何处的信息。 ( )25.传输控制协议 TCP 属于 TCP/IP 协议群中的网络互联层,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子协议,其作用是在通信节点之间建立起连接。 ( )26.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网络互连层协议,用于实现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物理地址)的转换。 ( )27.每台计算机在网络中有了 IP 地址,其他计算机才能与其进行通信。 ( )28.11001001.00001101.00110010.00000011,不是一个合法的 IP 地址。 ( )29.128.64.3.123 是 A 类 IP 地址。 ( )30.A 类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