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阅读之新闻、访谈、科普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8477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阅读之新闻、访谈、科普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实用类阅读之新闻、访谈、科普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实用类阅读之新闻、访谈、科普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实用类阅读之新闻、访谈、科普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实用类阅读之新闻、访谈、科普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类阅读之新闻、访谈、科普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阅读之新闻、访谈、科普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类阅读之新闻、访谈、科普文2016 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 题。 材料一自主科技创新催生 “蛟龙 ”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器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 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 曲斯特 ” 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 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潜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 人类探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 年研制的 “ 阿尔文 ”号,法

2、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 则是 80 年代的产品。 “蛟龙 ”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 国家。 2009 年,我国研发的“蛟龙 ” 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 000 米级深潜试验。2010 年 已能下潜到3 759 米的海底, 并完成了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 年 78 月, “ 蛟龙 ” 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成功进行了5 000 米级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 年 6 月 27 日, “蛟龙 ”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 000 米级载人深潜试验,下潜到 7 062

3、 米深度, 创 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布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 000 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 年, “蛟龙 ”号转入试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 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 年, “蛟龙 ”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 年 5 月, “蛟 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 公里远的近底航行。“蛟龙 ”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 500 米级

4、“新 阿尔文 ”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当,操纵性能和悬停 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深500 米。 “蛟龙 ”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 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 ”号所不具备的。(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 000 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海洋深处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

5、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2.根据“材料一”,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 A.长时间水下工作B.悬停作业 C.自动驾驶D.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材料二“蛟龙 ”潜水世界关注 近日, “蛟龙 ” 号首次下潜到水下4 000 多米的深处, 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潜水史上并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感到紧张。 美国某网站称, “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 ,并认为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海试水意味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次下潜是“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 达到的最新里程碑” 。该报还评论,大洋

6、深处的这场竞赛具有堪比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在 太空探索领域,中国目前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只有它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具有载人航天能力。 英国媒体对 “蛟龙 ” 号也作了详细报道,说如果 “蛟龙 ”号一两年内下潜7 000 米成功、 将超越日本 的“深海 ”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 ”号深潜器。 “中国的 蛟龙 号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 带到 6 500 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英国某报评论说。该报还认为,“蛟龙 ”号代表中国 “打响了征服海 洋的战斗 ”,尽管它目前的任务仅限于纯科学领域,但是中国政府希望“蛟龙 ”号探索深海的能力使中 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对深海的大量金属矿藏进行合

7、理利用。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中国的金字塔”。文章还说,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潜水器可以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用 于修理和营救潜艇。(取材于孙秀萍等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外媒体关注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人能力B.科技竞争力 C.下潜深度D.深潜意图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 000 多米的时间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2009 年B.2010 年C.2011 年D.2012 年 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迅猛:“迅”字书

8、写的第一笔是“乁”。 B.载人:“载”读作z i。 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 D.堪比:难以与, 相比。材料三“彩虹鱼 ”:中国深潜新利器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 500 米至 6 500 米为深海, 6 500 米之 11 000 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 ”号研 制的基础上, “彩虹鱼 ”号向 11 000 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根据 “彩虹鱼 ”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 ”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为核心,配备1 台无人潜水器,3 台着陆器和1 艘 4 800 吨级的科

9、考母船“张骞 ” 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我国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 条6 500 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 数据库, 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质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 000 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 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 还要承受约1 000 个大气压的压力 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 ”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 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

10、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 “彩虹鱼 ”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 7 000 米级的“蛟龙 ”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 ”号在外形设计、制造材料、设备抗压能力、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 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 ”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 ”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 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 ”号载人舱 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 ”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 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 ”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 系统方面,

11、“彩虹鱼 ”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2015 年 9 月, “彩虹鱼 ” 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为4 328 米, 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 ”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按照设想,2016 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 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 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的研制;2019 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 里亚纳海沟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 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 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

12、技性研发的制高点。(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7.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项是() 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B.垂直下潜C.使用新型材料D.抗压能力更强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 点。 (5 分 ) 答: _ 两年经典高考真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13、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 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寿 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林中,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 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 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宜的气 候过去。 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行为只有初级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中的杂草,种子先天为休眠型

14、,未经冬天不会发芽。土壤中的种子在冬季感受到低温,打破休眠状态,预备好在春 天来临、土壤回暖时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静待另一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况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 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 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结不休眠的种子,产季 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更多子代,后来所结的种子则安然保存至 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 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

15、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 以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冬 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 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少,但是存活的几率通常大一些。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湿度都很恰当。 这样的机制可以避

16、免那些被埋得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让它们知道接近 土壤表层了。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 即光敏素分子) 感知光线。光敏素 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 吸收远红光 后再转回Pr 型分子。 Pr 对 Pfr 的比率是由接收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种Pr 对 Pfr 的比率提供 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 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植物透过Pr 对 Pfr 比率能预测到光的改变。由 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臵,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 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发芽。与其在其他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