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748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的十七大提出, 发展海洋产业,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2009 年 4 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蓝色经济区

2、是以 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再往前推,自改革开

3、放以来,山东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探索并提出适合当时省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从“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到“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从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战略到规划建设“一群一圈一带”(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 ),从“五大板块”到“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再到现在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一区三带”发展新格局,山东探索发展战略与合理布局的脚步从未停止,且思路愈加清晰,愈加深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111 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

4、划 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 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 市及滨州市的 无棣、沾化 2 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 15.95 万平方公里, 陆域面积 6.4 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目标和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到 2015 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

5、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 2020 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意义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理解,应该是以海洋经济为特征、以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基础。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是事关全省的重大战略,其实质是

6、利用沿海优势,整合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联动全省以及全国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三带”的重要带动作用将体现为: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详解陆海空间布局全面优化调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摘登布局篇提示:提升 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

7、海 和远海 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 -潍坊 -日照 、烟台 -威海 、东营 -滨州 三个城镇组团,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提升“一核”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提升核心区域的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核心区 以青岛为龙头 ,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加快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提高园区 (基地 )、企业载体集聚功能和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现代

8、渔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国最重要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壮大“两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培育壮大南北两个增长极,对于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具有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建设一批大型生态增养殖渔业区,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加强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加快发展海洋先进装

9、备制造业、生态环保产业;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滨海生态旅游业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培育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极。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积极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集中培育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系,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加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把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构筑三条开发保护带海岸开发保护带。从海岸线向陆10 公里起至领海基线(内水海域界线 )之间的带状区域,其中内水面积3.59 万平方公里,具有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海洋产业发达、人口城镇密集等特

10、点,是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统筹海陆发展的最重要区域和优先开发区域。重点打造海州湾北部、董家口、丁字湾、前岛、龙口湾、莱州湾东南岸、潍坊滨海、东营城东海域、滨州海域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构筑功能明晰、优势互补的开发和保护格局。近海开发保护带。从海岸开发保护带外部界线向外12 海里宽的带状区域,其中领海海域面积1.42 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能源、矿产等资源,是开发海洋资源,培植海洋优势产业的重点区域。该区加快海洋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壮大海洋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全面规范近海开发利用秩序,扩大人工放流和底播增殖规模,严格执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加强推行清洁生产,防止海上油气

11、矿产开采、船舶航行、海上倾废等造成海洋环境污染。远海开发保护带。从近海开发保护带外部界线至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的带状区域,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是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战略区域。区内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发展海洋捕捞、海底能源矿产开发、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切实履行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义务和责任,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打造三个城镇组团青岛 -潍坊 -日照组团:青岛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潍坊市重点发展海洋高端高效产业;日照市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三市在基础设施

12、、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接、互补、融合发展成为现代化城镇组团。烟台 -威海组团:进一步提升烟台、威海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组团内各层次城镇的发展,加强组团内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与日韩经贸联系密切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东营 -滨州组团:合理扩大东营、滨州的城市规模,加强组团内城镇和产业的分工与协作,突出高效生态和海洋经济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特色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区域和生态

13、型宜居城镇组团。加快建设海洋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摘登科教篇提示: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完善现代海洋教育体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海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1)加快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技术等优势领域组建国家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或引进船舶制造、工程装备、仪器仪表等应用技术开发方面的创新平台。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现有政策渠道,加大对蓝色经济区相关单位开展海洋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形

14、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完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科技交流合作。(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和投入机制;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小科技企业成长计划,健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3)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公共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促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在青岛、烟台、潍坊

15、、威海等地集聚发展,择优建设海洋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完善海洋科技信息、技术转让等服务网络,规划建设青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引导企业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4)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教育中心。加强海洋专业学院建设,构建门类齐全的海洋学科体系。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巩固海洋基础学科优势,重点发展与海洋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将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类海洋大学。支持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及区内其他高等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选择发展特色海洋学科专业,支持高等院校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院校、联合实验室和研究所。在中小学普及海洋知

16、识,建设青岛海洋教育科普基地。(5)建设我国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和高素质人力资源富集区。以两院院士、泰山学者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重点,加强创新型海洋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基地。在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海洋科教人才出国(境)培训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蓝色经济区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基地)和引智示范基地。加快培育专业性海洋人才市场,建设东北亚地区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海陆相连空地一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摘登基础设施篇提示:在沿海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立体交通体系。(1)港口。以青岛港为龙头,优化港口结构,整合港航资源,加快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及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港口集团,形成以青岛港为核心,烟台港、日照港为骨干,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莱州港为支撑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青岛港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烟台港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区域性能源原材料进出口口岸、渤海海峡客货滚装运输中心、陆海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