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练习汇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749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练习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练习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练习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练习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练习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练习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练习汇编(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课梭论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根据每年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的官职:第一年级:500 麦斗以上称为“五百走斗级”,可任执政官、司库。第二等级:300 麦斗以上称“骑士级” ,可任执政官。第三等级: 300 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任低官。第四等级:200 麦斗以下纺称“日佣级” ,与一切官职无缘。请回答:梭伦为什么要改革?这项重要措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解析:注意关键词“财产”。与贵族相比,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拥有大量的财富。答案:原因: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没有统治地位,而下层民主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2、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意义:打破了过去“出身和门第是衡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唯一尺度,贵族凭借高贵的血统世代享有政治特权”的局面。2、造成梭伦民主化改革不彻底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庸原则B、阶级局限性C、贵族的反对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解析:梭伦改革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这种中庸的原则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致使民主化改革不彻底。答案: A 3、梭伦改革的主要作用是()A、将雅典引向民主的轨道B、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C、为奴隶参政铺平了道路D、在当时积极作用不大解析:公元前6 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改革,他按财产多

3、寡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残余制度,为雅典民主制定奠定了基础。奴隶不能参政,排除C 项;确立起民主政治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排除B 项; D 项明显错误。所以选A。答案: A 4、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A、雅典的自由民B、雅典贵族C、雅典的执政官D、雅典平民解析:从材料中“财物山积、丰衣足食”等信息,结合雅典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判2 断主要是针对雅典贵族。答案: B 5、梭伦改革规定公民按照财产多寡决定享有的权利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A、保证了平民能平等参与政治管理B、使雅典政权完全转

4、到了人民手中C、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D、使贵族失去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答案: 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属于不完整表述式选择题。梭伦改革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利的多少,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从而不可能使政权完全转到人民手中,故A、B 两项错误;以财产资格取代出身和门弟,说明了权力分配原则的改变,但贵族依然可以凭借雄厚的财产取得更多的资格,故C 项正确、项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6、梭伦在国家政权机构民主化改革方面的措施有()创设公民大会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职权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两个新机构以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A

5、、B、C、D、答案: B(点拨: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取代了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机构民主化改革的影响而非措施,由此可排除。 )7、关于梭伦改革中按财产划分等级的认识正确的是()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改变了贵族政权的权力分配原则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B、C、D、答案: 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题干中“按财产划分等级”,实际上影响了下层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行使,故不正确。)3 第二课商鞅变法8、商鞅变法的措施“奖励军功”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极大

6、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激发了劳动生产积极性A、B、C、D、解析:奖励军功的措施中有禁止私斗的内容。第项是正确的。奖励军功只能起到强兵的作用,但与“富国”无关。故项错误。奖励军功只能激发将士的作战积极性,提高战斗力,但不能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答案: C 9、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 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授田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秦国商鞅变法中的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的理解。题干中材料的意思是,商鞅变法引起了旧贵族的怨恨,要求指出这一现象的原因。选项中A项与变法内容不符,可排除。

7、B、 C、D 三项均为变法内容,注意选出对旧贵族利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答案: D 10、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解析: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就以法令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从而为地主阶级利益起到了决定作用。答案: A 11、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4 12、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励军功重农抑商为田开阡陌封疆

8、废分封行县制实行连坐法A、B、C、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商鞅变法内容并理解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涉及到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主要有军功授爵制、废除井田制、废分封行县制等,而实行连坐制和重农抑商则并非直接涉及。答案: A 1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废分封,行县制统一度量衡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A、B、C、D、解析:项内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项内容有利于发展经济,这两项内容对后世都有积极影响,而项内容在封建社会后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项内容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D。答案: D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全,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

9、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国。谏逐客书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回答:(1)依据材料,概

10、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5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2)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3)倾邻国而雄诸侯。15、战国时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纯朴,管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感说明()A、秦国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国的强盛是必然的B、荀子把秦国军事上的胜利错误的归为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作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

11、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答案: C(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学和对商鞅变法作用的理解,主要借用新材料提供新情景,用荀子的观感印证教材的观点。)16、 战国策秦策 :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对惠王说话的人,代表()A、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立功将士的利益C、富商大贾的利益D、没落贵族的利益答案: D(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结果及评价。主要看商鞅变法对哪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触动最大。) 第三课北魏孝文帝改革17、北魏统治者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的前提是()A、 南北分裂割据B、北

12、方民族融合C、鲜卑贵族掌权D、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均田令具体内容的准确把握的程度。均田令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而国家的土地是来自战乱中的无主荒地,因则不触动官僚地主的土地。据此分析,可知D 项符合题意。6 答案: D 18、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A、均田制B、三长制C、宗主督护制D、整顿吏治解析: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整顿吏治的内容及影响。A、B 两项是经济措施,可排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于北魏初期,时间上不符合;只有整顿吏治既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同时也为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局面。答案: D 19、北魏孝文帝

13、迁都洛阳的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制度B、减少变法阻力C、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解析: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等知识。为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故正确答案为D 项。答案: D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对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起了根本作用的是()A、迁都洛阳B、与汉族通婚C、实行均田制D、采用汉族统治制度21、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局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解析: A、C 两项都是均田制出现的背景,不是直接原因。B 项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叙述,但当时的宗主(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14、,隐瞒户口,直接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赋税收入,这与教材所述“为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一致,D 项显然与当时的实际不符。答案: B 22、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明确均田制是汉族地主建议孝文帝采用的一种土地制度;其次明确均田制和依附于均田制的租调制的含义,弄清楚其蕴含7 的是封建生产关系,从而可推断出其正确答案为B 项。答案: B 23、下列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

15、发展D、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在考查对基本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的前提下,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和把握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孝文帝针对当时的相对落后、社会矛盾尖锐而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因此,D 项不可能成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答案: A 24、阅读下列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我。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请回答:(1)魏主是谁?(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3)诏令提出这一改

16、革的论据是什么?(4)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答案: (1)孝文帝。(2)改鲜卑姓为汉姓。(3)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4)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统治。25、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B、掌握着最高统治权力C、改革措施行之有效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答案: A(点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来判断,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改革成功,关键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B 项属于有利条件;C、D 两项属于原因,但不是主要的。 )8 26、下列现象与北魏孝文帝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民族融合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C、南北对峙形势D、汉族地主势力消长答案: 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历史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孝文帝改革适应民族融洽的趋势,且其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洽,故正确答案为A。 ) 第四课王安石变法27、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