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每天一篇第二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734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每天一篇第二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每天一篇第二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每天一篇第二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每天一篇第二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每天一篇第二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每天一篇第二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每天一篇第二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培训、学生辅导() 搜课王搜课网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 6)2012.06.30林荫大道这是一条林荫大道,东起小营,西到花园村。它宽十五米,可供四辆汽 车并行 (使驶)过,大道两旁,清秀挺 (拔拨)的树和美丽的花儿交错相(印映), 真是景色宜人。 高大的梧桐树枝叶茂盛,毛绒绒的梧桐果挂满树梢,整个树冠像撑起一 把大伞,为人们遮挡夏日的(娇骄 )阳,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 阵风吹来,发出哗哗的响声,(拂佛)去了人们连上的汗珠。 /大树下,美人蕉 像美丽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大道两旁。串串红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开得那 么火红,那么热闹。 / 每天,无数行人,车辆在这条大道上来来往往,就

2、像穿行在绿树红花的 长廊里。跟踪练习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适当的字。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 茂盛( ) ( ) 遮挡( ) ( ) 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理解词语。 树冠:_ 亭亭玉立: _ 4、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最少两句 ) 5、文章第二自然段已用 “/“ 分了两层,请写出每层意思。 第一层_ 第二层_ 6、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按从到的观察顺序,写了四种景物:_ , _ ,_ ,_ 。运用了 _ 的手法,把 树和花的形色写得具体,形象。 7、整篇文章是这句话来写的,写出林荫大道的_特点。教育培训、学生辅导() 搜课王搜课网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

3、( 7)2012.06.30银杏树 在我们楼前,有一棵靠银杏树。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它度 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不出它的确切年龄。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顶那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 做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 排水杉的前面, 暴风雨来了, 它用那粗壮的身子保护着杉树。 任凭风刮雷劈, 毫不动摇。 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 个巨人高举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眼似的,多像少 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摸样,绿得

4、似乎碰就 会滴下油来。到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过,摇下一树金片。抬头仰望, 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天空添一幅美丽的画图。 秋天吹得更紧了, 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 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融进大地,为来 年新叶生长提供养料。 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它隐藏在稠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觉, 并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炫耀自己。 啊!银杏树你高大的形象给人奋进的力量你那闪光的品德给人以深深的 启迪银杏树我赞美你。跟踪练习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稀疏的反义词 (

5、) 直立的近义词 ( ) 3、在文中找出一个表示看的词语_ 写出 5个你积累的表示看的词语_ 4、给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5、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打算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6、在第一,二小节中,你最欣赏哪一句,把它抄下来,并说说喜欢的理 由句子理由 _ _ 7、概括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段意8、全文抓住了银杏树的来记叙的。9、银杏树的 “光的品德 “是什么 ? 教育培训、学生辅导() 搜课王搜课网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 8)2012.06.30给我一个承诺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 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

6、子正巧(走过路过 )这里。见此 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 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一沓美钞(ch o)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 子说: “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 也要尽力帮助他。 “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 没有忘记 (转述叙述 )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过的人。 几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 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没的危险救了他。 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 少年(竟然突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 次的话。 “我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克

7、雷斯的胸中顿时涌 起了一股暖流。跟踪练习1、查字典,填写下表。(3 分) 查带点的字 应查部首 再查几画 用“选解释 一沓美钞量词 ( ) 多( ) 酬谢敬酒 ( )报酬( ) 2、用线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3 分) 3、在文中, “给我一个承诺 “中这个 “承诺“是指: _(2分) 4、在骑马的男子帮助克雷斯后,克雷斯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承诺的? 用” _“在文中划出。 (3 分)“ _ 5、当少年也说出克雷斯说过的话后,克雷斯的胸中为什么会涌起一股暖 流?(3分) _ 6、读了这篇文章, 我产生了许多感想。 我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来。 (3 分) 教育培训、学生辅导() 搜课王搜课网

8、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 9)2012.06.30我爱荷叶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 爱荷叶。 |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一朵朵光杆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 )没有荷叶 (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 花。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旧旱初雨,对像珍珠一样宝贵的 水,它们一点一滴不沾唇。 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 留给湖中的鱼儿。 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翻过来也忘我地 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 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

9、不怕水浸, 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挣名,不求利,不出风头, 不挣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 荷叶是美的,我 ( )爱它的外表, ( )爱它的心灵。 | 跟踪练习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4 分) 2、在文中找出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2 分) (1)孤单而没有依靠。 ( ) (2)形容味道清新而且爽口。 ( ) 3、概括段意。 (6 分) _ _ _ _ 4,填空。 (6 分)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朵朵光杆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 调。“这说明荷花虽好,还得靠 _ 。教育培训、学生辅导() 搜课王搜课

10、网 小学三年级阅读练习( 10)2012.06.30敬重卑微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 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 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 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 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 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

11、 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 (单薄卑微微薄 )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 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的伟大而坚强。像一根 细小的针,蚂蚁以他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 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 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 堤,毁于蚁穴,这是卑微 (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跟踪练习1、分用 “把短文括号中的

12、用得恰当的词语画出来:在第8 自然段的括 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和睦“可重叠成 “和和睦睦 “忙碌“可重叠成 “忙忙碌碌 “这样重叠后,意 思有,什么不同 ? “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_ 。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写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想不到“_ (2)“竟“_ (3)两个“如此“_ 4、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在第七自然段中共有两个问句。 第一个是反文句,改为陈述句为:第二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教育培训、学生辅导() 搜课王搜课网 (2)体会短文中的两个比喻句。蚂蚁是黑的,雪是白的,在第三自然段中, 作者为什么把 “抱成黑团 “的蚂蚁比作 “雪球“? 在第七自然段中,作者把比作了“一根细小的针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个成语。这个成语 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5、读第四,五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四自然段中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 动“这句话于前文第段相照应。(2)第五自然段中, 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