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53963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故都的秋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故都的秋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故都的秋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教案教案授课人:陕振霞授课人:陕振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分析故都秋景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诵课文,研讨学习以情驭景的特点 2、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寓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 2、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品析故都秋景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

2、引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从古到今,关于 “秋”的名篇佳句举不胜举,有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杜甫的“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等等,有写秋的萧杀凄凉来悲 秋,有写秋的绚丽多彩来赞秋。那么, 故都的秋抒发的是什么情感呢?让我 们随着郁达夫去品故都的秋味。 二、品读感知二、品读感知 1、作者对故都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北国的秋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品故都的

3、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景物构成的 画面。 明确:景物:牵牛花、槐树的蕊、秋蝉、秋雨、秋果。画面:秋院图、秋蕊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三、品读赏析三、品读赏析3、赏析“秋院图” ,你从哪些景物中品出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明确:碧天、鸽声、破屋、浓茶、晨光、残垣、蓝朵、秋草、清院。 4、仿照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把秋院的景物按一定特点排列组合,并说 说其理由。 明确:参考 破屋 残垣 秋草 碧天 鸽声 蓝朵 清院 晨光 浓茶 秋槐树下 寂寞人在深院 理由:破屋 残垣 秋草,突出秋的萧条,凄凉,悲凉 碧天 鸽声 蓝朵 清院 晨光 浓茶,体现秋的宁静、清冷、清凉。5、分小组赏析另外四幅秋景图,品

4、味故都的秋味。 (思考交流讨论) 提示: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示例:我从稀疏的秋草中品出了故都秋的凄凉。 ” 点拨:(1)丝纹的细腻、清闲和落寞仅仅只是写环境的静吗?只有怎样心境的 人才会观察这样细致,体会这样深刻? 明确: 只有清闲的人,才会观察的这样细腻,只有落寞,伤感的人,才会 敏感的体悟到细腻、清闲中的落寞,所以不仅是环境的宁静,更是体现了作者 内心的宁静、落寞。 (2)作者遥想到“梧桐一叶而知天下秋” , 、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 从槐树的落蕊遥想“一叶知秋” ,不仅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秋天,更感觉到了 人生的秋天。人生短暂,而坐看年华付流水,是何等的清闲,何等

5、的寂寞,何 等的凄凉。怎不叫人心生悲凉呢。 (3)为何突出闲人们的答话? 明确: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心中的沧桑和凄凉:是呀,天气转凉,一年将尽, 人到中年,光阴几何。那种沧桑,那种凄凉,那种无奈,都在秋风秋雨、微叹 的京腔京调中弥散开来。 做结:下面我们来欣赏有关秋的图片,再次品味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味 道四、品读悟情 6、这故都秋景不仅只有这么萧瑟凄凉的景物,还有火一般的香山红叶,游 人如织的颐和园,金壁辉煌的故宫等,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写呢?却偏喜欢清、 静、悲凉的秋景呢?明确:明确:这这和作者和作者经历经历有关。我有关。我们们来了解郁达夫:来了解郁达夫:(1)郁达夫,三岁丧父。郁达夫,三岁丧父

6、。17 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 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2)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静的文学”,写的也是,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静如止水似的 文学。文学。 ” (3)此文写于此文写于 1934 年,年, 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 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因此,作者

7、描写的心中的“悲凉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 的感悟的感悟 一切景语皆情语,他喜欢这样的景物,因为与他心情相合。可以说这些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他喜欢这样的景物,因为与他心情相合。可以说这些景 物正暗合了此时的心情。这就叫做以情驭景,用景显情。物正暗合了此时的心情。这就叫做以情驭景,用景显情。 7、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悲秋还是颂秋?结合文中的内容谈谈你的理由。明确:作者在秋景中融入了向往和眷恋,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 凉的颂歌。 秋中有情的眷恋, 情中有秋的落寞教师小结 郁达夫爱故都的秋爱的如此深切,愿意以秋折寿。正是因为他是用整个生命去爱秋, 用整个身心拥抱秋,用灵魂去品尝秋,把自己的血与肉溶入了墨汁,饱蘸着自己的情与爱 去书写秋,这才品出了深蕴其中的不为外人道的妙味,才有了这篇秋味十足的至美之文。五、拓展探究五、拓展探究 那在你十几年的人生之旅中你对秋有怎样的感悟?你品味出的 “秋”是什 么样子的?六、结束语六、结束语其实,不变的是季节的轮回,变幻的是人的心境。让我们用一颗更细腻、敏感的心灵去感受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