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西递采风报告心得2.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643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西递采风报告心得2.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西递采风报告心得2.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西递采风报告心得2.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西递采风报告心得2.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西递采风报告心得2.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西递采风报告心得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西递采风报告心得2.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2011.5.7 2011.5.17 地点安徽考察西递作者 TY 实习目的1、学习和掌握风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创意能力。2、通过针对性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融会能力, 掌握如何将民族风俗、传统建筑等与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创意设计。3、在户外锻炼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开发创造性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4、深入自然体现生活之美,增长见识,获取专业设计素材,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动手能力。5、开阔视野,灵活思想,掌握一定的市场策略,为独立创作产品设计,打下基础。实习内容1、培养学生的设计审美取向, 积累有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优秀创作素材,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

2、实际的设计能力。2、学习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注重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实习交叉互补,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3、掌握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体现设计的艺术感染力。实习结果实习心得汪国真往事如昨:如果说那串闪烁的记忆是一笔财富,那么,那些难以忘怀的经历则是这笔财富闪着不同光泽的内容。在如昨的往事中,重要的并不在于得到过或失去过,重要的在于经历过。学校组织我们去江南进行了为期10 天的户外采风学习, 这次户外采风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各站的采风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沉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也对各种古典建筑设计无比痴醉、沉迷。这次采风不仅为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

3、素材更重要的是这次采风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带给了我心灵上的震撼。安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站,特别是它的建设让我惊叹。水墨古镇西递“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如今徽州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而它的文化艺术依旧焕发着光彩!经过 16 多小时的火车和2 小时客车的颠簸, 终于在清晨 6 点到达了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誉称的西递。我们住西递梦园写生馆。西递位于安徽黄山市黟县的一个小村庄,始建于北宋年间,取水势西流之意,中有二水环绕,不之东而西,故名。据当地胡氏宗谱记载,西递胡氏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写下了胡氏宗族在西递这块土地上九百余年繁衍生息的历史。西递官宅群集,周围无其他村落环

4、境优雅宜人,好比是一个御花园。这里的主人大都是商贾官吏。在明清时代,就一直有“无徽不成商”的说法了,徽商遍布全国,男子外出经商或读书习文,有的成为首富,建宅院,修祠堂,扩大繁荣。站在西递的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高大显赫的“荆藩首相”石牌坊。整座牌坊全是由黑色青石建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虽数百年风雨已过,它仍似乎是那么倔强地在这里向世人昭示着其主人那曾经显赫的遗世旧梦。我顺着小巷,抚摸着那一道道粉墙,在幽邃的巷子里穿行。偶尔遇到摄影爱好者,称赞着这里的美景:白墙青瓦,如在画中游!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为 “旷古斋”。 “旷古斋”寓广博古徽文化之意,出瑞玉庭前行数步,便是“

5、桃李园”。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前两进为两小套背向三间屋。 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 “楼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楼上木雕扶栏板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选到如意郎君,但是公子看上去因为反光,什么也看不清楚;中间门上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 石刻横额。在通往街面的小门上, 石刻有小篆“桃李园”三字门额,寓意“桃李满天下”。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 很少向外

6、开窗。 设置天井, 把大自然融入屋中, 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在敬爱堂的厅堂上挂着朱熹书写的一个“孝”字,不仅运笔雄厚,气势非凡,更是意味深长。字的上部右面酷似一仰面作揖尊老孝顺的后生,表露的是尊老孝顺的人的形态,而左部人面的后脑则像一尖嘴猴头,寓意忤逆不孝正在对老人拳打脚踢;说到书法就不得不说一下西递目前完整保存的数百幅古楹联,诸如“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 “、“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这些都向世人展现了古徽州商大多是饱读诗书知识渊博的儒商。在履福堂、膺福堂、笃敬堂等民居中的厅堂上悬挂着底蕴深厚的古楹联,为居室环境增添了几分雅气,形成了强烈传

7、统的文化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历史文化的长廊中。这些门第门盈,也都关乎于这家的财富。牌楼、凉亭、石狮,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藏轴、藏卷、藏器、藏皿、亦藏人也。亦是对先人的精神收藏,亦是一段高山流水的怀念,亦是一场肌肤遥远却心灵依偎的神交。看到明清时代的徽州特色的民居建筑,感悟着古徽州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仿佛可以看到当年徽商的辉煌和辛酸。西递保存之完整,几乎让人相信数百年来时间不曾前行。岁月随着河水流走的故事,我们究竟能记住多少情节?岁月更替,西递依然是以不变应万变,阅读与凝听我们亲近历史与文化的方式。而那些本原的东西,往往之于人,是永远的咀嚼。众人都说桃花源,景致在其次,向往的是世外之

8、美。也许在我们现代人眼里,西递处处透着的古朴超然颇具吸引力,也许美丽的并非风景,而是我们一份渴望的心情,正如放晴的不是天气,而是我们内心感受的那份恬静与向往。不知不觉又回到村口湖畔,看着湖面时而平如镜,时而荡起层层涟漪;走过石桥,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不仅能使自己设计的作品得到提高同时会进步不宣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使更多的人对中国有更多和更深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进行创作的时间里,对于任务方的很多要求感觉无从下

9、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非常难过。在学校理论学习过程和模拟创作中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而一旦接触到实际创作,才发现自己的思维是那么狭隘,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个人想法,不过我们接受的教育和实践的确有很长一段距离。实习期间我也很努力的将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转向实践方面,尽力做到与实践相结合。这次实习生活,感触很深,收获丰硕。它使我在实践中了解了社会需求,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即将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达到了学校为我们安排这次实习的目。这也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回到学校课堂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丰富自己社会经验的同时,更向我自己的人生目的地又迈进了一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