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庄矿地质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6438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18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庄矿地质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孙庄矿地质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孙庄矿地质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孙庄矿地质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孙庄矿地质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庄矿地质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庄矿地质报告(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峰峰集团公司孙庄矿矿 井 地 质 报 告2004 年二月目录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井田位置与交通一、 地理位置二、 井田边界三、 井田交通第二节 井田自然地理一、 地形、地貌特征二、 地表水系三、 气象四、 地震第三节 生产建设概况第四节 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第五节 修改地质报告的目的和依据第二章 井田地质第一节 地层一、 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及岩性二、 地层对比的方法、依据及可靠程度第二节 构造一、 区域构造及其特点二、 井田构造概况三、 断裂及褶皱四、 井田构造规律第三节陷落柱和岩浆岩第三章 煤系煤层第一节 煤系煤层第二节 煤层一、 煤层概述二、 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及物理性质三、 煤层对比的依

2、据和可靠性第三节 煤质一、 井田煤质特征二、 可采煤层煤质三、 精煤煤质第四节 其它有益矿产一、 建筑材料(石灰岩、砂、粘土等)的分布及质量、利用情况二、 金属矿产的分布和含量以及开采价值三、 希有、放射性矿产在井田内的分布和化验结果第四章 水文地质第一节 地表水系第二节 含水层特征一、 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号含水层)二、 大青石灰岩含水层(号含水层)三、 小青石灰岩含水层(号含水层)四、 伏青石灰岩含水层(号含水层)五、 山青石灰岩含水层(号含水层)六、 野青石灰岩含水层(号含水层)七、 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号含水层)八、 石盒子砂岩含水层(号含水层)九、 石盒子砂岩含水层(号含水层)十、 风

3、化基岩含水层(号含水层)第三节 矿井涌水量予计一、 矿井充水特征二、 各种相关因素对涌水量的影响三、 矿井突水情况简介第四节 矿井供水、排水一、 矿井供水二、 矿井排水设施第五章 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 生产技术一、 采煤方法二、 开采煤层顶、底板情况三、 顶板管理第二节 生产准备一、 目前生产水平的尚存储量二、 扩大、延深的准备工作情况三、 小煤窑开采情况第三节 瓦斯、煤尘与煤的自燃一、 概述二、 瓦斯赋存条件与地质因素的关系三、 矿井瓦斯等级第四节 地质条件分类与水文地质条件分类一、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前言孙庄矿井田始于 1955 年进行了普查工作,1957 年10月由煤炭工业部地质勘探总局峰峰办

4、事处提出孙庄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于1958 年3月经国家储委以 155号文批准,并提出需补充勘探。之后,由河北煤田勘探公司进行部分补充勘探并提出了孙庄矿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资料,于1964 年经河北煤炭工业厅以(64)冀煤地第字132号文批准。 1973 年1月至1979 年4月,煤炭工业部邯邢水文指挥部地质队在本井田东部边界附近陆续施工水文孔15个。1972年10月1日矿井投产后,经巷道开拓和采掘工作面生产揭露地质资料证实本井田的勘探程度不足,为提供综合机械化采区和下山采区设计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分别于1975 年和1976 年编制了孙庄井田补充勘探设计呈报矿务局。1979年10月提出了孙庄矿矿井

5、地质报告,1982 年10月和1984 年3月又分别完成了补充勘探和补充勘探总结。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河北煤炭工业厅于 1984 年11月21日以 (84 )冀煤生字第 119号文批复了孙庄矿矿井地质报告,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1985 年以后矿井原煤产量大幅度提高,连续多年超百万吨,-45 m水平以西的上山采区相继结束急需接替下山采区,又根据矿井长远发展规划,深部山青和下组煤层开采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尽早安排。因此,为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进行了大青含水层水文地质勘探和放水试验,并编制了总结报告呈报上级。目前正在进行该井田南部奥灰含水层对大青灰岩含水层的垂向补给通道的勘

6、测与研究。第一章概况第一节 井田位置与通道一、地理位置孙庄井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 区西南部,北纬 32度9分4秒,东经 110度9分46秒。在鼓山和九山之间的峰峰 矿区界城镇与彭城镇辖区内,东北距峰 峰矿务局 12km 、峰峰矿区 6km 、彭城镇 4km 。二、井田边界孙庄矿井原设计井田边界:东部以 F6号断层为界,南及西部均以古小煤窑采空区为 界,西北部以 F5号断层为界,北部以滏阳河上游(间歇河)河岸为界。其走向长度约 7km ,倾斜宽度约 2km ,面积约为. km。矿井投产后仅井田北部边界先后调整两次,分别叙述如下:第一次是以孙 庄井田的 剖 面线为界 ,调整后井 田走向长 度

7、.km,倾斜长 度 . km,有效面积 为 .km。具体事宜详见峰煤水 号关于孙庄矿北部井田 边界及矿界煤柱 留设的报告 文件。第二次是以北纬 线 为界, 调整后井田 走向长度 .km ,倾斜宽 度 .km ,有效面积为. km2.具体事宜详见()冀煤生字第号 关于调整孙庄 矿与沙果园矿 井边界的通知 文件。三、井田交通1、铁路:彭(城)孙(庄)黄(沙)铁路运 煤专用线,经 过矿井工业广 场与邯郸环行 铁路的彭城火车 站接轨,东行 与京广铁路衔接。2、公路:邢(台)都(党)公路途经孙庄 矿向南通往都 党并与峰峰矿 区、马头、邯 郸公路网相连 ,交通便利。第二节井田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特征井田

8、地形属于地丘地带,地表起伏不平,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最高标高为+230m ,最低标高为+160m ,区内大部分被黄土覆盖,最厚可达m 。井田处于和村彭城峡谷之间,西靠太行山余脉莲花山,东靠鼓山西麓,南跨苏村冲沟,北至滏阳河南岸。二、地表水系地表水分为南、北水系,分水岭在井田南部,沿东西走向。南部属于漳河水系,发源于山西省太行山区,向东入南运河至天津汇入海河;中部和北部属于滏阳河水系,它发源于峰峰矿区鼓山中段元宝山,由奥陶系石灰岩泉群水汇流而成。其河流东经磁县,北转至献县入子牙河,经 天津汇入海河。上述两条水系均在孙庄井田以外,不影响矿井开采。另外,年修建的跃峰渠一分干渠,经井田西部至苏村,渠道

9、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横跨井田南端,每年雨季前需做防渗堵漏填扒缝等工作。三、气象井田属半大陆性山区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雨,夏季多雨炎热,秋季天高清爽,冬季气温较低。月为雨季。春、夏、秋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近年气象情况见表。表年气象情况表项目数量时间年平均降水量561.68mm1956199 4 年最大年降水量1273.4 mm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374.9 mm1965年最大月降水量825.7 mm1963年 8 月最大日降水量196.7 mm196 3 年 8月 4日最大积雪厚度15cm1971 年 12月月平均最高气温28.41965年 7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4. 31964年

10、2 月日平均最高气温34.11968 年 6月 11日和 1972年 6 月 11日日平均最低气温-7. 5196 4 年 2 月 18 日最高气温41.9196 2 年 7 月 10 日最低气温-15.7 195 8 年 1 月 16 日最大冻土深度22 cm1968年 1 月最大风速20m /s1961 年 5 月 3四、地震峰峰矿区处于华北地震带,属晋、冀、豫交界地区,在太行山南北大断裂带上,地震裂度为。年彭城曾发生过一次级以上的大地震,据记载,波及省多个县。震中区地面建筑物全部毁坏。1966 年3月8日的邢台隆尧县大地震,峰峰矿区有震威,震源中心度7.2级; 1976 年7月28日唐山

11、地区丰南一带大地震,震中强度7.8级,对峰峰矿区无大的影响。第三节生产建设概况孙庄矿井于 1958 年8月28日始建, 1961 年6月停建, 1969 年12月续建, 1972年简易投产。 年设计能力为 60万吨。 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分6个采区 (一、二、三、四、五、六)开采。开采深度:北部-265m ,南部 -228m 。矿井投产时地质储量为11280.1 万吨, 1994 年末地质储量为 6530.0万吨。矿井投产后至1994 年原煤产量分阶段情况见表 1-2。表1-2孙 庄 矿 分 阶 段 产 量 情 况 表年别产量备注1972 3.15 投产当年 1个季度产量 197

12、8 68.30 矿井达到设计能力 1985 107.00 年产量超过 100万t 1988 120.20 矿井最高年产量 1989 117.1 1990 118.3 1991 117.00 1992 113.00 1993 109.00 1994 96.80 第四节对原煤地质报告的评价原煤井地质报告是在1979 年10月由本矿技术科提出的。当时矿井生产全部在-45m 水平以西的上山采区,下山采区的开拓工程刚开始施工,对深部地区的构造只限于勘探阶段的认识。本井田精查报告是在1957 年10月由煤炭工业部地质勘探总局峰峰办事处提出。勘探网距为500 500m 。其后在 1964 年河北煤田勘探又对

13、部分地区进行了补充勘探,重点是对F6断层的透水性及井田南部坳陷进行补探;1973年煤炭工业部邯邢水文指挥部地质队又在井田内东部边界 F6断层附近施工水文钻孔15个,并进行了抽水试验;1980年又由峰峰矿务局地质勘探队对井田下山采区南北两个深部凹陷进行补充地质勘探,共施工钻孔23个,并于1982 年提交了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截止1994年末,井田勘探密度已达13孔/(km )2。以上控制程度较高,井田边界及深部构造、煤层赋存状态、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情况已基本查清,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除需专项勘探工程外,不再需要进行补充勘探工作。第五节修改地质报告的目的和依据自1979 年提交矿井地质报告到现在已1

14、5年,矿井生产地区也由上山采区转入下山采区,原地质报告已不适应现阶段煤矿生产的需要。为使其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生产,反映煤矿生产的全貌,根据近十多年的生产和补探所揭露的实际资料,结合2次大青灰岩含水层的勘探及放水试验,全面地、系统地对原矿井地质报告加以修改补充,实事求是地对矿井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章井田地质第一节地层孙庄井田属半掩盖式,仅于冲沟内局部及人工露头可见部分地层出露,依据钻探及井巷工程揭露的地层有:中奥陶系、中上石灰系、二叠系及第四系。叙述如下:一、 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及岩性1、古生界奥陶系( O )中统( O2)峰峰组( O25)三段( O253) ,由灰色、深灰色石灰岩及深灰、浅肉

15、红色白云质角砾岩组成。裂隙为泥质半充填。最小厚度5m ,最大厚度 26m ,平均厚度18m 。中奥陶系在本煤田划分三组八段,平均总厚584m 。而峰峰组(O253)为中奥陶和最上一段。石灰系( C )中统( C2)本溪组( C2b) :假整合于峰峰组(O253)之上,主要为灰、浅灰、灰绿色泥岩及灰、灰绿色粉沙岩组成。泥岩具明显铁质粒。粉沙岩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 泥质胶结。上部含煤一层,为尽头煤层,厚0.1m 左右, 不可采。 本组最大厚度 10.7m ,最小6.1m ,平均10m 。石灰系( C )上统( C1)太原组(C3t) :整合于本组之上,主要为落层灰岩、泥岩、粉沙岩、砂岩及煤层组合

16、的海陆交互相沉淀物。含煤11 12层,可采 8层,其中局部可采2层。本组厚度为 117m 。二叠系( P )下统( P1)山西组(P1s) :与石灰系整合接触,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为陆相沉淀物。含煤3层,主要可采煤层 2煤层位于本组下部。本组厚度为70m 。二叠层下统( P1)下石盒子组( P1x) :由中细粒砂岩、粉沙岩组成。底部为细中粒石英、长石砂岩。由菱铁矿颗粒形成不连续层理为其特征。顶部为鲜紫色粉沙岩,含明显铁质粒。本组厚度为27m 。二叠系( P )上统( P2)上石盒子组(P2S ) :一段( P2S1):主要为灰白色细砂岩,杂色(灰、灰绿、紫(斑) 、粉沙岩及泥质岩之陆相沉积。下部有一层桃花页岩,由灰白色(带淡青色)铝土质岩为基底,分布鲜紫红色桃花状,名曰桃花页岩。故与上部杂色区别之。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