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8314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鲁书社版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 幼学琼林(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天文”的起始部分,这也是幼学琼林 这部书的开 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 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 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 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

2、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 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为更 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 1. 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 然后指名朗读 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 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 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 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 诵读在学生正确、 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 要求

3、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 韵律 美,进而熟读成诵。第二课幼学琼林(二)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课件出示 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曰(yue)衣钵( bo)真传 为当世儒( ru)宗 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

4、、 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 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多人) 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背诵。 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 你知道这些人吗? A: 杨震:汉朝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或关西夫子。 B: 贺循: 晋代人,因学识渊博,被当事人尊称为最有学问的大儒。 8、分组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意思。 9、指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 三、小结 :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谈古论今,动之以情。 五、总结(略)、 师生(节选)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

5、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把节选内容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领读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一边遍。 二、温馨点击 把节选内容的意思用课件展示出来。 这段话告诉我们,冰是由水生成的,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 靛蓝的颜色还要深,这是用来比喻学生能够超过老师。 师领读一遍,讲述一遍。 学生自由读一遍。 分小组讨论,懂得了多少内容? 学生分组汇报。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广角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吗?在中

6、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 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 能够遇到以为自己喜欢的老师, 是人生中多么幸运的事啊。 他已经握着你的手, 让你在自己人生的书本上, 端端 正正的写下了第一行字。 你能把师生这一段背诵下来吗? 四、明理引行 请你再去搜集一些名人学习的故事,在班里举行一个故事会。 我给大家讲讲司马迁的故事, 。 唐朝的刘晏七岁就金榜题名, 他真的很棒啊。 学 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五、成长记录 背过了这段,画一颗背诵星。做了一件爱心小事,画一颗爱心星。明白了一句话 的意思,画一颗知识星。第三课幼学琼林(三)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刎颈

7、之交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一、背景: 幼学琼林 原名幼学求源 , 明代程登吉 (允升) 所著。清代邹圣脉为之增补, 易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简称幼学琼林 , 曾风行于世。民国时人费有容、 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此外,还有人仿效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 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 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 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 幼学求源、 幼学故 事珠玑 、 幼学须知句解 等。此书的作者, 一般都认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字 允升) ,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濬。 二、了解全册: 凡四卷 , 三十三项内容, 依次是:天文、地

8、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 ( 卷一) ; 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寿诞、 身体、衣服、 ( 卷二) ;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 卷三) ; 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卷四) 。它相当于一部 百科知识词典,用生动形象的对偶句,宣讲各种典故、知识和成语等。抑或可以 把它看作是一部成语词典,里面的奇词妙语,比比皆是,不愧为“琼林”。 这本蒙书 , 对宣传知识,普及成语,起过积极的作用。古人这样编写“成语词典” 专供学童记诵,自有高明之处, 其中奥妙,值得今人深味。 三、本课注释: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

9、,谓之同袍。执:至交,好友。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孚:相应,符合。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梳成一个 向上的小辫,这里指童年时代。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陈重、雷义:汉代人。 人们称他们的关系就象胶漆一样坚固。汉人范巨卿在太学与张元伯分手时约定两 年后探望张元伯的母亲。 两年后张元伯让母亲准备好鸡与黍招待,他母亲说:“分 别两年,千里之外,难以认真。”张元伯说:“范巨卿是信人, 一定不会违约。 ” 结果范巨卿果然如期而来。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 其臭。 鲍鱼:腌鱼。第二单元

10、诗词诵读(一) 第4课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杜甫,陆游的爱国精神。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登 高 1、 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 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 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 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 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2、 学生自读感悟自读全诗 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

11、 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 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师生讨论: 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 感情?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 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 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 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 由异乡飘泊到

12、贫病残生, “万里、 百年”呼应上联的“无 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 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例句:首联不仅 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 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 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 3、 译诗 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 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 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国衰国

13、破 可恨白发增。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书愤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 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 书愤中一 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 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 稿 、 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 、 剑门道中遇微雨、 书愤 、 临安 春雨初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沈 园二首 、 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 ,此

14、时陆游已 61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 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 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 已是六十二岁的 老人。从淳熙七年起, 他罢官已六年, 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 才以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 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师问: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

15、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 师问:此联既是叙事, 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 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3师问: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4师问: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 五、总结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 坛上大放异彩。 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 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 不但贯穿了他长达第5课 古诗两首 戏答元珍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领会诗歌的内涵。 、体会诗人推已及人,

16、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诗及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查一查下面的加点字。 (见多媒体) 、听一听录音。 、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 、学生个人读,学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 、学生齐读。 三、比一比(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请各用四个字概括每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请各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 、以作者此时的心情为感情基调朗读,并对朗读作评价 四、品一品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好批注,与同学作交流并作汇报。 五、赛一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实行分组背诵竞赛。 六、议一议(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结合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