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9494611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 址:淮南市淮南师范学院老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办公室 电 话:0554-6667545、6667672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推荐阅读:推荐阅读:2014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汇总(含各地市)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汇总(含各地市)http:/ OAOOAO 教学,协议保障不过退费教学,协议保障不过退费http:/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有关修订内容的通知皖人社发201339 号各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合肥市公务员局,省直各单位,各相关医院:现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和计

2、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有关修订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58 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实施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公务员局。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公务员局2013 年 10 月 28 日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有关修订内容地 址:淮南市淮南师范学院老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办公室 电 话:0554-6667545、6667672一、将“第 2 篇体检项目及操作规程 6.1 血常规”修订为:6.1 血常规可为血液病的诊断提供线索。其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采用仪器法或显微镜计数法,血红蛋白采用仪器法或

3、光电比色法。必查项目包括以下 5 项:6.1.1 红细胞总数(RBC)【参考值】 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6.1.2 血红蛋白(HGB)【参考值】 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血红蛋白减少或增多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总数。6.1.3 白细胞总数(WBC)【参考值】 (3.59.5)109/L。生理性白细胞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期等。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

4、差异,如耳垂血平均白细胞数比指血要高一些。病理性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服用某些药物后等。6.1.4 白细胞分类计数(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1.86.3)109/L(40%75%) 。嗜酸粒细胞:(0.020.52)109/L(0.4%8%) 。嗜碱粒细胞:(0.000.06)109/L(01%) 。淋巴细胞:(1.13.2)109/L(20%50%) 。单核细胞:(0.10.6)109/L(3%10%)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

5、损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安眠药中毒等;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地 址:淮南市淮南师范学院老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办公室 电 话:0554-6667545、6667672胞缺乏症等。嗜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银屑病、天疱疮、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及宫颈癌等;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嗜碱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减少一般没有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减少常见于某些白血病或破坏

6、过多,如长期化疗、X 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等。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伤寒、疟疾等;减少临床意义不大。6.1.5 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 (125350)109/L。血小板计数增高多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脏切除术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减少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服用某些药物后等。2、将“第 2 篇体检项目及操作规程 6.3 血生化”修订为:6.3 血生化6.3.1 血糖(GLU) 糖尿病诊断指标。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采血后应尽快检测。【参考值】 3.96.1

7、 mmol/L。空腹超过 8 小时采血血糖浓度7.0 mmol/L,或一天当中任意时候采血血糖浓度11.1 mmol/L,经复查仍达到或超过此值,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浓度介于5.66.9 mmol/L 之间,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一步确诊,OGTT 2 小时的血糖浓度11.1 mmol/L 者,诊断糖尿病。6.3.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肝脏生化检查指标,采用酶法,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仪检测,可对病毒性肝炎等肝胆系统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并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程度、预后。【参考值】 男:950 U/L,女:740 U/L。地 址:淮南市淮南师范学院老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办公室

8、 电 话:0554-6667545、66676726.3.3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肝脏生化检查指标,检测方法和意义同ALT。【参考值】 男:1540 U/L,女:1335 U/L。ALT 和 AST 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炎。AL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内,而 AST 除了存在于肝细胞质之外,还有约一半以上分布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各种肝脏病变(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等)和一些肝外疾病造成肝细胞损害时,ALT 和 AST 水平均可升高。当肝损害较轻时,仅有胞质内的 ALT 和 AST 释放入血,故 ALT 的升高

9、大于AST,一般认为血清 ALT 超过参考值上限 2 倍以上,说明肝细胞有炎症、坏死和肝脏损害;严重肝损伤时,线粒体被破坏,其中的 AST 大量释放入血,致使血清 AST 水平高于 ALT。ASTALT 比值1 可以提示肝炎进展,有显著肝细胞坏死,因此,测定 AST/ALT 比值有助于判断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单项 AST 升高还要考虑心肌和骨骼的病变,特别是心肌梗死时 ASTALT 比值常3,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不难诊断。除肝脏外,其他组织如心脏、脑、肾、肌肉等也都含有 ALT 和 AST,这些脏器的病变同样可引起血清 ALT 和 AST 升高;某些生理条件的变化也可引起 ALT 和AST 升高

10、,如剧烈体育活动可有 ALT 的一过性轻度升高。由于血清 ALT 和 AST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必要的其他检查手段,仔细分析才能明确诊断。6.3.4 血尿素氮(BUN) 血尿素氮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产物,测定血尿素氮的目的在于判断肾脏对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排泄能力,故血尿素氮的数值,可以作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项指标。但血尿素氮易受饮食、尿量等因素影响,故虽可作为判断肾小球功能的一项指标,但不如血肌酐准确。血尿素氮检测采用脲酶法。【参考值】 2.87.2mmol/ L。6.3.5 血肌酐(CR) 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不易受饮食和尿量因素影响,能更灵敏地反映肾功能,是诊断

11、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指标,其水平与肾功能的损伤程度成正比。血肌酐检测采用苦味酸法或酶法。地 址:淮南市淮南师范学院老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办公室 电 话:0554-6667545、6667672【参考值】 苦味酸法:男性 44133 mol/L,女性 70106 mol/L。酶法: 男性 5397 mol/L,女性 4480 mol/L。当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都用“mmol/L”为单位时,尿素氮肌酐比值的参考值为2540。当比值40 时,考虑肾前性原因所致。由于血尿素氮、肌酐的测定值容易受溶血、胆红素以及药物等因素影响,所以同时升高有诊断意义,肾脏实质性病变时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较血肌酐更明显。3、将“

12、第 3 篇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实施细则 3.关于血液病”修订为:第三条第三条 血液系统疾病,不合格。单纯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高于血液系统疾病,不合格。单纯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高于 9090 g gL L、女性高于、女性高于 8080 g gL L,合格。,合格。3.13.1 条文解释条文解释血液系统由血液与造血器官组成,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脾脏、淋巴结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系统疾病系指原发于和主要累及血液与造血器官的疾病(前者如白血病,后者如缺铁性贫血) ,俗称血液病。患其他系统性疾病而有血液方面改变者,只能称为系统性疾病的血液学表现,而非真

13、正的血液病。血液系统疾病一般可分为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疾病等,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或恶性细胞浸润所致的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不同疾病又各有其特点。现仅就较常见的一些疾病做简要说明。3.1.1 贫血 系指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参考值的下限,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减少。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血红蛋白含量成人男性130 g/L, 女性115 g/L,即可诊断为贫血。贫血可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继发于某些系统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各种病原所致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 。贫血的病因学判断非常重要,病因不同预后各异,除某些原因造成的

14、缺铁性贫血外,往往难以彻底治愈,属体检不合格。常见的贫血有以下几种:地 址:淮南市淮南师范学院老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办公室 电 话:0554-6667545、66676721)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系体内缺乏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铁所致,其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病因包括慢性失血(如月经多、痔出血、溃疡病、钩虫病等)和铁吸收不良(如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长期腹泻、胃酸缺乏、嗜好浓茶等) 。预后取决于病因能否消除,若能消除病因,贫血多能很快纠正。所谓单纯性缺铁性贫血,也是从病因角度而言,主要指不良饮食习惯或月经过多、痔出血等原因引起的贫血,此类贫血在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不低于90 gL、女性不低于 80gL 时症状并不明显,病因易消除,对机体影响较小,病因消除后血红蛋白含量易恢复正常,预后较好,故可按合格处理。2)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病因引起骨髓衰竭所导致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征。常见病因有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起病急、进展迅速,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等) ,容易并发感染,病死率高;慢性型起病缓慢,多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缓解、发作可反复交替,迁延多年不愈。本病一经诊断,即作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