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大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5808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lfunction diagnose And examine课程编号:230636学 分:4.5适用对象:2006 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是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汽车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发动机、底盘的诊断与检测,车速表及前照灯的检测、废气及噪声的检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主要检测仪器及设备的使用方法,能检测与诊断汽车的常见的一般故障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

2、教学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汽车诊断与检测的基础知识,2、熟悉汽车检测站的分类、组成、设备及检测程序,3、能够掌握发动机的功率、气缸密封性、点火波形的检测方法,4、能够诊断与排除发动机、底盘的简单的常见故障,5、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6、掌握前轮定位、车轮动平衡的检测与调整方法,7、掌握前照灯的检测与调整方法,8、掌握废气与噪声的检测方法,9、实训分组:5 人/组,每组配一名实训指导教师10、按实训项目和实训人数配备相应的设备。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述 1.1 汽车检

3、测技术发展概况 1.2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 1.3 汽车检测设备基础知识1.4 汽车维修企业应配备的检测设备 第二章 发动机检测技术 2.1 发动机功率检测 2.2 气缸密封性检测 2.3 汽油机点火波形观测 2.4 柴油机供油压力波形和针阀升程波形观测 2.5 汽油机点火正时和柴油机供油正时检测 2.6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仪 实训: 1. 用无负荷测功仪测发动机功率 2. 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 3. 进气管真空度的检测 4. 点火波形的检测与分析,点火正时的检测与校正 5. 柴油机供油正时的检测 第三章 底盘检测技术 3.1 传动系游动角度检测 3.2 车轮定位检测 3.3 转向参数检测

4、 3.4 车轮不平衡度检测 3.5 悬架装置与转向系间隙检测 3.6 悬架装置工作检测 实训: 1. 传动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2. 前轮定位的检测与调整 3. 车轮平衡度的检测 4. 悬架及转向系的检测 第四章 电控系统检测技术 4.1 电控系统的专用工具和检测设备 4.2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4.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电子器件的检测方法 4.4 OBDII 随车诊断系统 4.5 电控自动变速器系统检测诊断故障的程序和方法 4.6 防抱死制动系统检测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实训: 1.手动调码 2. 用万用表检测电控系统传感器及执行元件 3. 用示波器检测传感器的波形 4. 用 K

5、81 检测电控系统的故障 5. 自动变速器的常规检查 6. ABS 系统的故障诊断 第五章 整车检测技术 5.1 汽车动力性检测 5.2 燃料经济性检测 5.3 汽车车轮侧滑量检测5.4 汽车制动性检测 5.5 汽车车速表指示误差检测 5.6 汽车前照灯检测 5.7 汽车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 5.8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和可见污染物检测 5.9 汽车噪声检测 实训: 1. 车速表指示误差的检测(路试) 2. 前照灯的检测 3.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 第六章 汽车检测站 6.1 汽车检测站概述 6.2 汽车检测站检测工艺 6.3 汽车检测线的微机控制系统 实训: 参观汽车检测站四、时间分配表四、时间

6、分配表教学环节学时教学内容讲授上机讨论习题实验实习设计实训复习考试机动其它小计第一章 概述4 第二章 发动机检测 技术88第三章 底盘检测技 术88第四章 电控系统检 测技术88第五章 整车检测技术68第六章 汽车检测站24363672五、考核方式:五、考核方式:本课程是考试课,以理论考试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考核的方法。六、考核成绩分配比例:六、考核成绩分配比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作业和出勤、及课堂提问和实验成绩组成。成绩比例按规定:平时占 20%,期中占 20%,期末占 60%;平时成绩:作业及提问占 40%,出勤占 20%,实验占 40%。七、教材

7、和参考书:七、教材和参考书:1、建议使用教材:汽车检测技术 ,张建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书目:汽车诊断技术王凤岐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的故障与诊断高纪春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单元一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基本知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是随着汽车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 20 世纪 4050 年代就发展成为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进入 60 年代后,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获得较大发展,逐渐将单项检测技术联线建站(汽车检测站)。70 年代初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打印的综合故障检测技术。进入 80

8、 年代后,国外的诊断检测技术已发展到广泛应用阶段,给交通安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运输力等方面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的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起步较晚,20 世纪 60-70 年代开始引进和研制汽车检测设备。进入 80 年代以后,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成为国家“六五”重点推广项目,并视其为推进汽车维修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交通部门自 1980 年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公安部门也在全国的中等以上城市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到 20 世纪 90年代末,我国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国家颁布了机动车运行

9、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CB 18565);交通部颁布了第 13 号部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28 号部令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和 29 号部令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公安部颁布了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GA468)等,对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检测制度和综合性能检测站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一、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的目的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包括汽车诊断技术和汽车检测技术。通过对汽车进行诊断与检测可以在不解体情况下判断汽车的技术状况,为汽车继续运行或进厂维修提供可靠依据,其目的因检测项目的不同而有差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目的:1汽车故障的检测

10、诊断 对故障汽车的检测诊断,目的是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情况下,查出故障的确切部位和产生的原因,从而确定故障的排除方法,提高排除故障的效率,使汽车尽快恢复正常。2汽车维修时的检测汽车维修前的检测是要找出汽车技术状况与标准值相差的程度,从而确定汽车是否需要大修或应采取何种技术措施修复,以实现视情修理;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检测是要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提高维修质量及维修效率;汽车维修后的检测是要检验汽车的使用性能是否得到恢复,以确保维修质量。3汽车安全、环保性能检测汽车安全环保检测指的是在不解体情况卜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汽车的外观、制动与转向性能、排放与噪声、前照灯以及车速表等进行检测,从而建立安全

11、和环保监控体系,强化汽车的安全管理,确保运行车辆具有符合要求的外观容貌、良好的安全性能,并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使车辆在安全、高效状态下运行。4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对汽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综合性能检测,是在汽车不解体情况厂,确定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监控,确保运输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使用性能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二、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和汽车维修行业的关系诊断与检测技术是改革汽车维修制度、实行视情维修的必要手段。汽车的维修制度发展至今已经历了 3 个阶段。第阶段是“事后维修制”,该制度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所谓事后维修,是指在汽车出现故障

12、之后才进行检修,汽车不损坏就不修理,维修只是在机器出现故障或损坏之后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措施。第二阶段是“计划预防修理制”。它是指按照间隔期有计划地实行定期强制维修,根据零件的磨损规律或零件的使用寿命来合理制定维修时间间隔,在汽车维修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经历的时期也最长。但是,由于零件之间的使用寿命的不平衡性,使得理论维修时间间隔与机器的实际技术状况的变化往往不相符合,从而造成还没到该维修的程度就进行“早修”或还没到维修时间间隔就出现了故障的“失修”现象。第三阶段即目前实行的维修制度。它始于 1990 年,是针对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不足而制定的全新概念的“视情维修制度”,其核心就是根据汽车实际

13、技术状况来确定修理作业(广度和深度)的一种制度。这种维修制度要求通过检测诊断设备定期地检测汽车的各种技术状况,按照检测结果分析判断汽午技术状况是否正常,发现故障或隐患,进行针对性修理。与前两种维修制度相比,“视情维修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零部件的使用潜力,减少不必要的拆装,提高丁机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经济效益。交通部令第 13 号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规定:“车辆修理应贯彻视情修理的原则,即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鉴定的结果,视情按不同作业范围和深度进行,既要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要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午辆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

14、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证,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单位应积极组织推广检测诊断技术。”可见,这一视情维修制度的实施必须是建立在大量的检测诊断工作的基础之卜的,没有检测诊断手段和检测诊断设备,要实现“视情维修制度”是不可能的。三、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及术语参照国标汽车维修术语(GBT 5624-1985)的规定,对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常用术语解释如下。(1)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的条件下,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第 1 章汽车故障诊断基础知识点1汽车故障及诊断流程2汽车诊断参数、选择原则、参数标准3电控系统自诊断4数据流诊断分析5汽车诊断的系统分析要求掌握:1汽车故障诊断

15、的基本流程2汽车诊断参数选择的原则3电控系统故障点的检测方法4故障码的分析方法5数据流诊断法6系统分析在汽车诊断中的典型应用了解:1汽车故障类型2汽车故障的基本原因11 汽车故障及诊断流程11.1 汽车故障的定义和分类1汽车故障的定义汽车维修术语(GBT56242005)中对汽车诊断的常用术语作了如下规定: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的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的检查。汽车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的检查。汽车故障: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的总和。在机械故障诊断中,还经常出现“监测”一词。所谓监测

16、,是对机器技术状况进行定期的或连续的检测。我们将汽车故障诊断学定义如下:汽车故障诊断学是研究汽车故障机理,汽车诊断理论、方法和检测诊断技术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汽车故障物理、诊断数学和检测诊断技术三方面的内容。故障机 MY-称失效理论,研究机器元件、部件失效机理,即失去功能的物理、化学过程和失效模式。检测诊断技术是诊断理论与方法的一种工程实现,包括检测仪器的研制、无损检测技术、寿命估计与预报技术和诊断系统等。诊断数学是研究诊断信息的选择、采集、处理和判断的数学原理与方法。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以汽车故障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2汽车故障的类型汽车故障按故障性质、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按工作状态分,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间歇性故障有时发生,有时消失。永久性故障是故障出现后,如果不经人工排除,它将一直存在。2)按故障程度分,有局部功能故障和整体功能故障。局部功能故障是指汽车某一部分存在故障,这一部分功能不能实现,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