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5734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1目 录 1 总论1.1 项目背景1.2 投资方及项目单位概况1.3 研究范围与分工1.4 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1.5 项目概况1.6 主要结论及问题和建议2 电力系统2.1 电力系统概况2.2 电力负荷预测2.3 电力电量平衡及分析2.4 项目建设必要性2.5 接入系统方案3 热负荷分析3.1 供热现状3.2 设计热负荷3.3 供热参数和介质3.4 调峰方式3.5 供热管网和工业用汽管网4 燃料供应4.1 气源4.2 煤层气成份4.3 燃料消耗量5 厂址条件5.1 厂址概况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25.2 交通运输5.3 水文气象5.4 电厂

2、水源5.5 地震、地质及岩土工程6 工程设想6.1 全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6.2 装机方案6.3 主机技术条件6.4 热力系统6.5 燃烧系统6.6 电气部分6.7 燃气输送系统6.8 化学部分6.9 热工自动化部分6.10 动力岛布置6.11 建筑结构部分6.12 供排水系统及冷却设施6.13 消防系统7 环境及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7.1 厂址环境概况7.2 本工程执行的环保标准7.3 环境空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及影响评价7.4 废水治理及水环境影响7.5 噪声防治及环境影响7.6 绿化及水土保持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37.7 总量控制7.8 环境监测与管理7.9 环保投资估

3、算7.10 结论及建议8 劳动安全8.1 遵循的相关规程、规范和标准8.2 厂址安全条件8.3 劳动安全危害因素8.4 拟采取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8.5 预期效果9 职业卫生9.1 遵循的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9.2 职业病危害因素9.3 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0 资源利用10.1 原则要求10.2 能源利用10.3 土地利用10.4 水资源利用10.5 建筑材料利用11 节能分析11.1 项目设计中所采取的国家节能有关规定11.2 项目设计中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11.3 能源消耗种类和可控分析11.4 建筑节能降耗措施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411.5 节能降耗指标分析11.6

4、节能降耗结论意见12 人力资源配置12.1 人力资源及管理12.2 电厂人力资源配置原则13 项目实施的条件和建设进度及工期13.1 项目实施的条件13.2 项目实施的建设进度和工期14 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14.1 投资估算14.2 资金来源即融资方案14.3 财务分析15 风险分析15.1 市场风险分析15.2 技术风险分析15.3 工程风险分析15.4 资金风险分析15.5 政策风险分析15.6 外协风险分析15.7 风险评估及防范16 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16.1 经济影响分析16.2 社会影响分析17 结论与建议17.1 主要结论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517.2 存在的问题及

5、建议17.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6附附 件件 目目 录录序号序号编编 号号文文 件件 名名1附件 12附件 23附件 34附件 45附件 56附件 67附件 78附件 89附件 910附件 1011附件 1112附件 1213附件 1314附件 1415附件 1516附件 16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7附附 图图 目目 录录 图图 号号图图 名名备备 注注FA04661KZ01厂址地理位置图及全厂总体规划图FA04661KZ02厂内总平面规划布置图方案 AFA04661KZ03厂内总平面规划布置图方案 BFA04661KZ04厂区竖向规划布置图FA04

6、661KJ01热力系统图FA04661KJ02动力岛平面布置图FA04661KJ03动力岛横断面布置图 FA04661KH01原则性化学水处理系统图FA04661KD01电气主接线FA04661KK01全厂自动化控制网络配置示意图FA04661KS01循环水系统图FA04661KS02全厂水量平衡图FA04661KQ01施工场区总平面规划布置图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11 1 总论总论1.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煤层气(煤矿瓦斯)是优质清洁能源,我国埋深 2000 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 36.81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在 2011 年 12 月发

7、布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 ,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根据该规划到 2015 年沁水盆地将形成产能 130 亿立方米,产量 104 亿立方米,规划中明确 XX 为重点开发地区之一。XX 省制定了XX 省煤层气(天然气)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确定了在 2020 年左右完成的战略目标,出台了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把发展煤层气产业摆在了突出位置。1.2 投资方及项目单位概况投资方及项目单位概况XXXX 有限公司由 XXXX 集团,经 XX 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授权经营XX 省范围内国家天然气资源项目的国有专业化公司。

8、公司以国家级天然气资源为依托,从事省内天然气资源项目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负责全省长输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承担着全省各市和省级天然气干线沿途县(市、区)的天然气供给任务。公司已累计投资 26 亿元,建成了北起大同,南至运城,贯通全省南北,沟通国家级气源的省级天然气管网 1374 余公里,管输能力超过年65 亿立方米,实现了国家级气源在省内的联通,全省的天然气管网架构基本成型,为全省最终形成“五横三纵”的天然气管网布局奠定了基础。XX 煤层气热电厂由 XXXX 有限公司独资建设,注册资本金为 20%,其余 80%由银行融资。1.3 研究范围及分工研究范围及分工根据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9、深度规定 ,对本工程的建厂条件进行研究,包括接入系统、热负荷、气源、水源、交通运输、区域稳定性以及岩土工程、环境保护等主要建厂条件,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对本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综合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性意见。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2本可研报告对机组选型、总平面布置、主厂房布置、供水、化学水处理、电气、自动控制水平等工程方案提出设想,对主机选型、机组配置及提高供热能力的措施,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证。由于 XXXX 液化煤层气公司(简称 LCBM)与电厂紧邻,根据 XXXX 集团总体安排,经两家业主协商,将两厂的厂前区及附属设施区集中设置,两厂总平面统一规

10、划。厂址区域将建成:煤层气集输站(已建)、煤层气联合循环热电厂、液化煤层气公司(LCBM)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CNG)和液化天然气加气站(LNG)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上述项目总体规划及电厂具体设计工作,陕西燃气设计院负责其他项目具体设计工作。LCBM 厂所需的除盐水、循环冷却水和电力,由电厂提供。电厂所需的消防水和压缩空气由 LCBM 厂提供。 1.4 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1.4.1 工作过程简述1.4.1.1 2012 年 2 月 7 日完成可研阶段现场第一次踏勘;1.4.1.2 2012 年 3 月 19 日业主组织完成了总平面的审查;1.4.1

11、.3 2012 年 3 月 9 日和 21 日与 LCBM 厂及其设计院召开了两次设计联络会;1.4.1.4 2012 年 4 月 15 日完成外委技术条件书的编写;1.4.2 主要参加人员分管总工程师: ;设计总工程师: ;专业人员组成:序号序号专业专业主要设计人主要设计人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1机务2电气一次3电气二次4土建结构5建筑6热 控Comment S1: 气象资料需补充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3序号序号专业专业主要设计人主要设计人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7水工工艺8化学9暖通10水工结构11技 经12总 交13环 保14系统规划15水文气象16勘 测17岩 土1.5 项目概况

12、项目概况1.5.1 项目所在地概况天气情况;1.5.2 报告编制依据1) XX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XX 信投资函 XX 号关于同意 XXXX 有限公司建设 XX 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2) XXXX 有限公司XXXX2x60MW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勘察设计委托书 ;1.5.3 电厂规划容量及本期建设规模本期工程建设一套 120MW 级煤层气联合循环二拖一供热机组,暂不考虑再扩建的条件。1.5.4 建厂外部条件电厂用地已经征用。水源、气源、交通运输等均具备本期建设 6B 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的条件。1.5.5 主要设计原则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方针和规范规程,方案经

13、济合理,节约能源,节省投资,减少环境污染。2) 严格执行环保政策,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各项废弃物达标排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4放。3) 贯彻节约用地、节约用水的原则。4) 根据“以热定电”的原则确定热电厂的装机容量。1.5.6 主要技术原则1) 建设规模: 本期工程建设一套 120MW 级煤层气联合循环二拖一供热机组,工业热负荷为 31.2t/h,采暖热负荷为 47.5MW:。2) 燃料: 采用煤层气,备用燃料天然气。3) 电力系统: 接入系统暂按电压为 220kV。初步考虑从电厂以东 1.8 公里处的 XX220kV 变电站接入。4) 水源: 采用空冷机组,补充水源暂按蔡

14、庄水库水。5) 加强供热机组可靠性研究,工艺系统布置合理,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积极推广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和新材料的技术方案,努力提高工程设计技术水平。6) 优化设计方案,控制工程造价。认真核定工程量,各项费用合理。在保证安全生产、方便维护检修的条件下,压缩建筑体积,减少钢材、管道、混凝土和电缆工程量。7) 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 6500 小时。8) 冬季采暖期运行方式:按照“以热定电”的方式运行,汽轮机为抽凝运行。9) 非采暖期运行方式:结合气源情况,采用供电调峰方式运行。10)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电力标准、规程、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11) 电厂总平面规划充分注意到厂址地形特点和外部关系,本着节约用地,减少工程量,优化布置的原则进行规划。总平面布置按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各建筑物整齐、美观、协调,以达到最佳效果。12) 在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各种保护防治措施,防止电厂建设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电厂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严格控制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废水排放。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Comment S2: 待补充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514) 发电工程静态投资: 万元 单位造价: 元/千瓦15) 发电工程动态投资: 万元 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