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42151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煤矿生产地质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地方煤矿生产地质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地方煤矿生产地质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地方煤矿生产地质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地方煤矿生产地质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煤矿生产地质报告(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修改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按照矿井地质规程要求,生产矿井从基建时移交的或从上一次修改的生产地质报告被批准时起,必须每八至十年修改一次。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矿井生产建设,给有关部门提供有利于矿井改扩建,提高生产效益的可靠地质依据,我们于 2007 年 12月完成山脚树矿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本次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依据是:原地质勘探公司提交的地质报告;生产补充勘探报告;1983 年及 1992 年生产地质报告;2003 年及 2006 年三维地震勘探报告及 1993 年至 2007 年生产巷道实见资料。编制报告的任务是:较合理的评价本井田煤层赋存状态及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

2、,为矿井技术改造提供地质依据,达到合理地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目的。编制报告中完成以下任务:1、各类基础资料统计表 15 种2、矿井地形地质图二张 比例:1:5000。3、地层柱状图一张 比例:1:5004、煤系地层综台柱状图一张 比例:1:2005、煤岩层对比图三张 比例:1:5006、钻孔柱状图 44 张 比例:1:2007、矿井地质剖面图 16 张 比例:1:20008、生产水平主要巷道地质剖面图 6 张南井 F081370 前石门地质剖面图 比例:1:200北井 1370 石门地质剖面图 比例:1:100南井 1370 前石门地质剖面图 比例:1:1009、井井筒剖面图 2 张 比例:1

3、:200010、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 1 张 比例:1:500011、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1 张 比例:1:50012、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一张 比例:1:50013、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曲线图二张14、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量图 18 张 比例:1:500015、矿井可采煤层损失量计算图 10 张 比例:1:200016、井上下对照图 4 张 比例:1:2000其他图件:1、矿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1 张 比例:1:50002、老窖和小煤矿分布及防治水工程布置图 1 张 比例:1:5000报告文字说明书一册,共计 118 页。本报告于 2006 年 5 月脱稿,总计图纸 105

4、张,附表 10 册共 287 页。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山脚树煤矿行政区隶属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管辖,位于盘县以北约 30 公里的断江镇境内,界于老屋基矿和月亮田矿之间。地理坐标:东经 10429451043243北纬 255133255425井田范围:南起拖长江煤柱和七号勘探线(山脚树矿零号勘探线) ,北至 F15-1 断层,西起煤层露头,东至1100 米标高,走向长 5.3 公里,倾斜宽 3.5 公里,井田面积 18.3 平方公里,矿区面积22.771 平方公里,由 9 个平面坐标点控制(详见下表)在井田范围内,北部已划出 F15-1 与 F20 断层之间块段中1500 水平以上的

5、4 号、9 号、10 号、l2 号、15 号、18 号、181号等 7 个煤层的 323.10 万吨储量由地方小煤矿封家营煤矿开采。中部划出 3 号、4 号、10 号、12 号、15 号、17 号、18 号、18-1 号、19 号、20 号划归地方小煤矿聚宝煤矿、胜金山煤矿开采。各小煤矿控制点坐标及准采标高详见下表。矿区内铁路有盘西铁路支线(曲靖到小云尚) ,并与小柏铁路(水城柏果)在柏果相连接。公路有盘水公路通过,与 320 国道于两河贯通,距盘关火车站 0.51.0 公里(见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 自然地理井田内地形高差悬殊,峰峦延绵。由于岩石性质的差异,多形成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的山梁及沟

6、谷。井田东部的永宁镇灰岩抗风化力强,与煤系地层相比,形成一天然屏障。井田东南边的白马梁子最高,其标高为2117.72 米,盘关火车站西侧的拖长江河床最低,其标高为+1537 米,相对高差为 580 余米。拖长江为本区纵惯南北的唯一河流,为北盘江上游南部之支流,发源于南部的石家庄附近的哮天龙,经老屋基矿流入本区,往北流经土城等地,汇入北盘江。历史最高洪水位为 1548.23m(1991年 7 月 11 日) ,最低洪水位为 1543.6m。最大流量为 294.08m3/s,最小流量为 0.809m3/s,正常流量为 1727m3/s。由于上升运动激烈,属构造侵蚀、剥蚀地貌类型,多形成横切地层走向

7、的三角形沟谷及尖状山峰,而煤系地层受风化剥蚀后形成顺向长谷,耕地及居民点多集中于这一带。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长年最高温度 27至 32,最低温度-1。区内雨量充沛,分旱季和雨季,旱季多集中于十一月至次年四月,雨季集中于六月至九月,有时年五月、十月也出现多雨现象。从 1983 年至今的气象资料得知,年降雨量为 1029 至1700 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 221.4 毫米(1985 年 6 月) 。第四节 生产建设概况山脚树矿井原设计能力为 45 万吨/年,以 F18 号断层为界线分为南北两个生产井。开拓方式:为分区式斜井开拓。采煤方法;长壁后退跨落式采煤。井区范围:南井:南起拖长江煤柱

8、和七号勘探线,北至 F18 断层,西起煤层露头,东至1100 米标高,走向长度 2.8 公里,倾斜宽 3.5 公里,面积 9.8 平方公里。设计能力 30 万吨 /年。北井:南起 F18 断层,北至 F15-1 断层,西起煤层露头,东至1100 米标高,走向长度 2.5 公里,倾斜宽 3.5 公里,面积 8.8 平方公里。设计能力 15 万吨年,1970 年 6 月建井,1973 年 7 月投产。山脚树矿原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编制内的三个小井开发处之一,建处地点在山脚树,1966 年 6 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41 支队”下属生产部,67 年 1 月改编为“ 龙山农场生产筹备处”,68

9、 年 4 月经“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批准同意建立“山脚树矿,由老屋基井田范围内北四井供山脚树矿开采,即现在的南井,范围为:南起拖长江煤柱和七号勘探线,北至 F18 断层,西起煤层露头,东至1100 米标高,划归储量为 4418.3 万吨,储量未分级别。1968 年 8 月六盘水地革委以 1015 号任务交六盘水煤矿设计院编制了矿井方案设计 ,68 年 9 月开始设计,69 年 1 月设计院提交了山脚树矿井方案设计说明书 ,设计能力为 30 万吨年,69 年 3 月建井,74 年 9 月投产。F18 断层以北至 F15-1 断层之间由于地质结构复杂,煤层稳定性差,未列入国家建井项目。1970 年

10、山脚树矿编制了山脚树矿三号井方案设计(即北井的中翼片区 F18 断层至 F20 断层之间) ,经六盘水市地革委批准同意建井,设计能力为 15 万吨/年。至此,山脚树矿形成年设计为 45 万吨的生产能力。北井共分为三个片区,即北翼片区(F15-1 至 F20 断层之间) 、中翼片区(F20 至 F19 断层之间) 、南翼片区(F19 至 F18 断层之间)。中翼片区始建 于 1970 年 6 月,73 年 7 月转向南翼片区开拓,1980 年 2 月投产,主采 10 号、12 号煤层。截止 1980 年,两个生产井的生产水平均在1450 米标高,其动用煤层的储量已为数不多,为保证矿井生产的正常接

11、续,1980 年 4 月开始矿井延伸水平(1370 米水平)设计,1981 年 3 月两个南、北井同时开工,1985年 12 月掘通连接两个生产井的 1370 主运巷,从而山脚树矿结束了片盘斜井开拓的历史,1987 年该套系统正式投入使用,1989 年矿井达到并超过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产量达 50 万吨。山脚树矿原深部边界是1350 米标高,1370 米标高至1350 标高之间动用了煤层储量不多,为了延长山脚树矿井的使用寿命,保证山脚树矿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充分利用、发挥现有设施、装备的作用,盘江矿务局决定把老屋基矿北四井1350 米标高至1100 米标高的块段划分山脚村矿开采,并以局生字(1992

12、)7 号文向省煤炭厅提出关于老屋基矿与山脚树矿井界重新划定的请示 ,贵州公司以黔煤发(92)生字第 308 号文件批复。决定将老屋基矿井田范围内的第七勘探线至 F18 断层之间,1350 米标高至十 1100米标高之间的范围划归山脚树矿开采,共计 16 个煤层,储量11328.4 万吨。1992 年,在修编山脚树矿井生产地质报告时,贵州公司同意将北井深部边界划为+1100 水平,并以黔煤生字(1993)332 号文批复,但新增块段未对储量进行核算。1991 年山脚树矿又开始在南、北井各沿 12 号煤层布置巷道从+1370 水平向+1200 水平延深,1994 年末构成生产系统,但因巷道失修严重

13、而报废。1999 年开始,山脚树矿对开拓延深工程重新设计,决定南北、井各在 18 号煤层中从+1370 水平向 1200 水平延深,到 2006 年 6 月低已形成如下生产系统:南井:21 运输下山、21 轨道下山、21 回风下山延至+1250 水平,并在 1250 水平施工水仓(215 水仓) ,借助南轨道斜井、南回风斜井、1370 主运巷和区段石门构成 2 水平生产系统。生产能力达到 80 万吨/年。北井:22 运输下山、22 轨道下山、22 回风下山延至+1250 水平,并在 1250 水平施工水仓(223 水仓) ,借助北轨道斜井、北回风斜井、1370 主运巷和区段石门构成 2 水平生

14、产系统。生产能力达到 70 万吨/年。至此,山脚树矿实际生产能力达 150 万吨/年左右,但因部分巷道失修、新老系统不匹配、部分设备老化等因素,矿井生产能力不均衡、不稳定。2005 年山脚树矿实际生产原煤 125.9 万吨,矿井累计生产能力 1516.1 万吨,累计动用储量 3120.4 万吨。2007 年核定生产能力为 115 万吨/年。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 以往勘探工作简介山脚树井田 F18 号断层以南,原为老屋基井田的北四井。该井田 1959 年至 1960 年由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地测大队和 159地质队做过五千分之一的地质测量工作及其它相应的地质勘探工作。1965 年至 19

15、66 年,以地勘公司 198 队为主进行了精查地质勘探工作,并提交了老屋基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报告 ,在地质勘探会战期间,煤炭科学院西安地质研究所、北京矿业学院和西安矿业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部分同志和师生参与了本井田的煤田地质及古生物研究工作。本区1350 米水平以上施工了勘探钻孔八个和水文钻孔一个在 1350 米水平至十 1100 米水平之间施工勘探钻孔一个(7804) ,总进尺 3201.11 米,钻孔工程量控制不足,储量计算未分级别,1974 年借助地勘公司 159 队在 F18 断层以北补勘的机会,在本区施工了五个钻孔、其中滑坡体浅孔三个(7802、7806、7807)

16、,总进尺为 1230.51 米,查明了古滑坡体。F18 号断层以北,1965 年地质队作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盘西矿区万分之一地质测量。由 112 队在本区施工三个普查孔(1001、1002、901) ,因构造复杂未列入国家建井项目,也未作进一步的地质勘探工作。1967 年山脚树矿在此区建小井,又由地勘公司 112 队于 1967 年至 1968 年间施工七个钻孔(902、903、904、905、1004、1005、1006) ,总进尺 2833.45 米。但因当初正处于文革内乱时期,施工质量低劣,未编地质报告,只交钻孔原始资料使用,且钻孔布置密度不够,不能满足建井需要。1970 年山脚村矿在北井中翼建井,证实地质构造复杂,由地勘公司159 地质队补充勘探。于 1973 年至 1974 年两年间施工了十七个钻孔,总进尺 5180.10 米,并修测、完善了五千分之一的地质测量工作。提交了山脚村矿北井补充勘探详查报告该区构造复杂,几乎每个钻孔都有断层通过,给煤层对比的可靠性带来困难,故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