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说课稿(汤秀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20325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说课稿(汤秀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伯牙绝弦》说课稿(汤秀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伯牙绝弦》说课稿(汤秀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伯牙绝弦》说课稿(汤秀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伯牙绝弦》说课稿(汤秀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说课稿(汤秀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说课稿(汤秀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伯牙伯牙绝绝弦弦 说课说课稿稿汤汤秀玲秀玲这一课是人教课标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 课文伯牙绝弦,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的是春秋时期,楚 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是交朋结友的 千古楷模,并给人以历久弥新的启迪。 一、教材分析 从整组教材来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 课文的,共四篇课文,都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 术的魅力。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 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 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 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

2、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 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 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 对这篇课文而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 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 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课是这 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本 课的教学,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在整组教 材这一大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来实施。把握了 编排意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所谓知道了什么意思,才能知道怎 么去做。 另外,这篇课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

3、的范畴。本册教材,要求阅 读教学要结合课后思考题来进行,本课课后共三题: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把握了课后思考题的训练重点,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正所谓 是借题发挥,收放自如,不至于任意发挥,离题太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 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 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 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 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去品文、思意、 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

4、的魅力,却实属不易。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能: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2、过程: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 讲讲这个故事。 3、情价: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 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 诵积累。 五、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六、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 和伯牙、子期的课外故事。 七、教学方法 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 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

5、知识积 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 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 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这篇 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课时之内 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就必须在 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二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 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 入境地读课文,激发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

6、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 魅力。 八、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课件出示插图,插图上写有文章的题目)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曲子,我们来听一听,(教师 播放乐曲高山流水。)流水依依,千折百回 。高山伫望,恍然如梦。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的背后, 蕴藏着一个何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伯牙绝弦。(学生齐读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思 绪引入学习古文的情境中来。) (二)、整体读文(课件出示

7、课文) 1、同桌检查读课文情况,互读正音。 2、指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然后 指名点评。教师适当指导。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然后学生齐 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课文读通,读熟,读出 节奏,并能初步读出韵味。) (三)、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 教师提问:所谓书读百遍,奇意自见,我们也读

8、了很多遍了,谁 知道“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学生会说:就是伯牙把琴弦弄断,再也 不弹琴了。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学生马上就会找到文章的最 后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师接着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通过预习,很容易就能说出句子的意思: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 摔破把琴弦弄断,从今以后再也不弹琴了。(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及文章最后一 句话的意思,并初步了解了伯牙绝弦的原因。) (四)、再解绝弦 、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想想句子的 意思,勾画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为学生默

9、读,思考, 和批书留有一定的时间。)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 赏。从这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引导学生:这句话中的“善”字,是“善于”的 意思,除了“善于”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擅长”“喜欢” “爱好”等。然后分别让回答的学生把自己对“善”字的理解带到句子 中说一说。 然后接着引导,短文中还有两个“善”字,在哪句话中?学生会找 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话。 这两个“善”也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吗?学生可能会说,不是,这 两句话中的“善”应理解为“好啊”。 还可以理解为什么

10、?学生会说“真棒”,“太妙了”。也同样让回答 的同学把自己的理解带到句子中说一说。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感觉到了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这样 的训练,同时也是学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检查与训练。) (2)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心中想着高山,琴声 就会传达出高山,钟子期就会说:“好呀,真高大呀,仿佛是巍峨的泰 山!”伯牙心中想着流水,钟子期就会说:“妙呀,洋洋洒洒,仿若是 滔滔江河!”从这也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 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

11、么赞叹?学 生会说: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我会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故琴志在流水,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江河,我会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可以是各种方式的读,如个别读, 小组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全都知道。 从这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教师引导: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 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 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

12、雨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 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很自然地脱口而出 “善哉,徐徐兮若 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 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这正是(引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 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 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再次引读) “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 2、相遇相知: 课件出示伯牙与子期在生活中相

13、互欣赏,相互支持的相关资料: 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好朋友。伯牙喜欢弹琴,而钟子期有很高 的音乐鉴赏能力,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音乐,切磋琴艺。伯牙听说成 连先生的琴艺十分高明,便想去拜师学艺;钟子期全力支持他。于是 伯牙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找到成连先生苦学三年。学得了 高超的技艺后,伯牙拜别成连先生,回到家乡,钟子期前来为他接风, 为他祝贺。 让学生浏览,然后指名读。读后引导:读了这份资料,你认为他 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学生可能会说,也是生活上的,精神上 的等。(这是对课文的拓展,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绝弦的原因,从而 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师小结:是呀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相融,板书心。

14、(课件出示 课文前四句)然后接着引导:遇到了这样的知音,伯牙心情怎样?学 生可能会说欣喜若狂,接着让他读出欣喜若狂,学生可能说激动不 已,就让他读出激动不已 接着启发:他们在一起相处得其乐融融,他们彼此都因为遇见了 知音而倍感幸福,让我们带着这种幸福感再来读这几句话。(此时学生定能将自己感受到的知音间心意相通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像这样反复的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在 全班交流,使学生仿若置立其中,充分感受知音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赏的纯真友情。 3、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1)出示句子并引读: 子期死,伯牙谓

15、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吗? 学生说孤独,就让他读出孤独,学生说寂寞,就让他读出寂寞, 学生说苦闷,就让他读出苦闷(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那种“士 为知己者死”的真知己的境界,层层推进,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 (五)、回味绝弦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同时课件出示整篇课文)教师引导:这个 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这高山流水就是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而 编写的,请学生轻闭双眼,静静的去欣赏,去品味。(给学生一定的时 间去感悟。同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导想象,渲染情境。) 接着请学生睁开双眼,带着此刻的感受,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 流水再读读这篇课文。 (使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同时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六)、延伸悟绝弦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 子期。(出示诗歌,教师配乐朗诵 :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 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 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读后引导学生在课下试着品味这首短歌,或写一写对伯牙安慰, 赞美或鼓励的话语。 (这一环节的设计生华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在课外学习文言文 培养兴趣,打下了基础。)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说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