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40445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 的路径选择【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中部地区也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但此次金融危机也为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促进中部崛起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部地区应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促进中部地区迅速崛起。 【关键词】金融危机倒逼机制弯道超车中部崛起 一、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现实意义 1、倒逼机制的内涵 倒逼机制原本是银行经济学的一个术语,在强政府干预的经济体制条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

2、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在本文中“倒逼机制”是对这一概念的泛化,指由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不利影响,对中部地区发展产生压力,倒逼中部地区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 “弯道超车”的理论基础 “弯道超车”源自体育竞技比赛,作为一个经济概念,指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国家、地区、产业或企业以非常规的方式,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经济竞争现象。在本文中特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非常时期,中部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以非常规的方式,实现后发赶

3、超、跨越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 2“弯道超车”的经济学概念与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紧密相关。一是与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理论相联系。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有规律性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一般有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循环一次,即为一个经济周期。 “弯道超车”与经济周期理论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弯道”是对目前经济周期所处阶段的形象比喻;经济发展的规律使“弯道超车”成为可能。二是与区域经济中的“逆向梯度”理论相联系。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客观上主要源于区位条件、 资源禀赋、要素结构与宏观经济环境变迁共同作用产生的现实差异。

4、目前,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出现一定的滞缓和落后,呈现出“塌陷”的特征。但这一经济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金融危机爆发、外向型经济受挫、资源约束趋近的危机中,中部省份如果化“危”为“机”,逆向而动,积极发展资源集约使用和环境友好共生型经济、立足本土资源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型经济,将能够在较短时问、较小区域内积聚起相对优势,一举跃出低水平均衡陷阱,实现“弯道超车”。 3、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现实意义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 6 个省份,国土面积 102.6万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 10.7%。2007 年,中部

5、地区总人口为 3.53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26.7%;国内生产总值为 52040.92 亿元,占全国的 2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745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78.1%;财政收入为 3590.42 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计的 15.2%。相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还较为滞后。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持中部地区的发展。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在给中部地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促进中部3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危机下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

6、道超车”的机遇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地处内陆的中部地区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但同时由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倒逼机制”也为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国内外产业转移为中部地区产业升级带来了良好机遇 经济波动时期往往也是各种经济要素重新组合、产业重新布局时期,是国家间、地区间既有发展格局的变化调整期。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全球经济放缓,跨国公司、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将会对国内价值链进行重构,区域产业布局将会出现较大的调整,国际产业将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国内东部地区产业也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7、,这个过程将伴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经过多年发展,中部地区已经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配套条件,区位、市场、资源及劳动力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使得中部地区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好机遇。 2、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中部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从根本上遏制经济下滑的不良势头,2008 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中部地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对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投资需求比较强烈,随着这些积

8、极政策的日趋到位,中部地区投资增长可能性加大,对经济拉动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同时,为保证经济平稳发展,2008 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点逐步转向启动内需,特别4是 2008 年 11 月 8 日中发 18 号文件,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举措,地处内陆的中部六省内需型经济的驱动力较强,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部地区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3、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为中部地区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带来了新机遇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萧条的非常时期,世界范围内大量资金寻找投资机会时,会避开因金融危机处于动荡中的发达国家,而选择中国这样的高增长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目标市场。同

9、时,中国东部资金也会投向中西部地区,这对中部地区吸引资金是一大利好。此外,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的经济结构进入了调整阶段,经济结构的大调整要求包括资源、资本、人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重新配置,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这是中部地区低成本吸引技术、资本和各类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的大好机会。最后,大量农民工返乡,带回了资金、技术等,为促进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中国经济触底回升,为中部地区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 4 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已经对遏制

10、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 年上半年,随着中央一系列应对危机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经济复苏的各项指标已经回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39862 亿元,同比增长 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 8.1%。由此可见,全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触底回升的“拐点”,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为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5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

11、实现“弯道超车”的优势 1、应对危机的经验优势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部地区各省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危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多数省份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中部各省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湖北 10.2%;湖南 13.1%;江西 10.2%;安徽 11.6%;山西-8.1%;河南 6.6%。除山西外,其他五省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远高于全国 6.1%的平均水平。中部各省今年 15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分别是:湖北 11.9%;湖南 17.6%;江西 14.6%;安徽 15.8%;山西-22.5%;河南 5.3%;全国 6.3%。除山西和河南外,其他四省均远

12、高于全国 6.3%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应对危机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了一些在危机中加快发展的经验,为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经济基础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具备了实现“弯道超车”的经济基础。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高。20012007 年,中部地区六省生产总值由 19791 亿元增加到 52041 亿元,增长 2.63倍;人均生产总值由 5576 元提高到 14745 元,增长 2.64 倍。2007 年,中部六省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到了 20.9%。二是产业基础雄厚,中部

13、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三是城市群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五是中部六省发展呈现出你追我赶、并驾齐驱的竞争态势。 3、后发优势 6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开始落后,随着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逐渐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显现出“塌陷”状态。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持中部地区的发展。发展落后使中部地区具备了赶超的后发优势,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既暗藏着风险,也蕴含着机遇

14、。中部地区要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必须要抓住机遇,把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中的真正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4、区位交通优势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经济地理位置的中枢核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利,与东部、西部和东北的联系最为迅速和快捷。因此,其经济发展的沟通、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四大经济区域中,将是最为强烈、持久和明显的。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使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优势。 5、资源优势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中部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组合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磷化矿生产基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

15、材料生产基地。二是科技教育资源丰富。中部地区科教实力雄厚,大专院校集中,人才荟萃,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中部地区人口总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 在金融危机大肆蔓延,全球经济放缓的非常时期,中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危机所形成的“倒逼机制”, 加强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投资、消费规模,拉动内需,积极发展7文化产业,提高软实力,推动中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1、加强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基础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

16、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我国 13 个粮食主产区中部地区就占有 5 个,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中部农业的兴衰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危。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施“弯道超车”战略,必须要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一要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建立起政策倾斜和利益补偿的长效机制。二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种植业品种、品质结构;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三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成为一个能充分吸纳和利用一切现代新生产要素的高效产业。四要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五要通过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2、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经济下行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面临良好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施“弯道超车”战略,既要立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