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855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 想及其现代启示论文关键词礼记学记教育伦理 师道 师德 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礼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论,具有丰富的教育伦理思想,主要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师道之羊、教学之伦、为师之德、从学之道。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师生关系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可以在社会环境、教师伦理和学生学习伦理建设方面,为解决这一教育伦理的时代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礼记的思想体系较为庞大,主要是关于早期礼经经义的阐释。基调是儒家的,内容则几乎无所不包,伦理、哲学、政治、教育、科技、宗教、艺术,等等,都包罗了进去。而礼记学记一篇,则将当时的教育思想作了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

2、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论。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教育伦理观念,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道之尊 从学记中看来,当时的教育体系已较为完备。 学记描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库,术(遂)有序,国有学。比年人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党”、 “术(遂)”、 “国”,均为西周时期逐级递升的行政单位,而“塾”、 “库”、“序”、 “学”皆是学校类别名称。当时不仅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制,也有明确的考试制度。从人学之后,隔年考查一次,考核标准随时间长短各有不同。九年之后,考查合格,学业就算全部完成,

3、是为“大成”。从中可见,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对于教育是相当重视的。 学记首先也就讲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又说“是故古之先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认为统治者要想建立国家,2治理民众,就必须兴办教育,把努力教化百姓放在首位。在作者看来,教育起的是“化民易俗”的作用,唯有通过教育,才可以真正达到“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天下民心归服于一人的政治目的。 既然教育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要如何才能确保教育的顺利进行,有效实现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师重道。 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此处的第

4、一个“道”,指“规律”的意思;第二个“道”,则包括了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两个方面,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作者认为,但凡学习一事,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而“师严然后道尊”,唯有老师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之后, “道”才会受到老百姓的重视,也才可能因此而看重“道”的学习,保障教育的顺利实施。但要让普通百姓充分自觉地去尊师重道,又谈何容易?所以,作者就要求天子和诸侯以身垂范,为民众做好表率。如“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按照常礼,臣子欺见天子的时候,天子坐北面南,身处尊位,而臣属则相反。但在臣子向天子讲授知识的时候,天子却不敢让他面向北方,这就体现出了对于老师的极度敬重。 二、教学之伦 在具

5、体的学校教育活动中, 学记也设计了一套详细的教学程序与规范(即所谓“伦”),以确保师之“严”,道之“尊”。文中说:“大学始教,皮弃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人学鼓筐,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柿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践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对于天子、诸侯来说,在开学时,应该身穿礼服亲自参加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以“示敬道也”,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师道的敬意。然后教学生学习诗经小雅中描述君臣宴乐慰问场景的三首诗歌(鹿鸣、 四牡、(皇皇者华),宣扬“学而优则仕”,以此劝诱学生树立做官志向,从而尊师重道,努力学习。这就3

6、是“官其始也”。到了考校学业的时候,也是必须在通过占卜举行柿祭之后,才可以进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容应考,还可以引起他们对于学业的重视,此谓“游其志也”。学官在学生人学上课时,通过击鼓召集学生,有意营造出肃穆庄重的气氛。随之打开书箱,给学生分发书籍,以使学生用恭顺的态度对待学业,是所谓“孙其业也”。教学中,学官用“夏”、 “楚”两种教鞭鞭答不听话的学生,以整肃学风,即“收其威也”。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有了疑难问题却不轻易开口解说,以激励学生独立钻研的精神,直到最后才予以启发,这样就能让学生牢记知识,并能增强对于老师的感激之情,是为“存其心也”。而学生在课堂

7、上也要严守尊卑长幼之道,听老师给年长的学生讲解问题时,自己不能逾越等级提问,即“学不跋等”,以养成敬顺之心。 在这一套教学程序的安排中,从天子、诸侯到学官、师生的活动,都充分体现出了“严师尊道”的教育伦理诉求。 此外,作者还强调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认为大学的教育应当按照季节的不同来安排教学内容,所教授的内容必须为“正业”,即所谓“先王正典,非诸子百家”,意指教材的选择应当慎重。而且,还强调官府应当为学生提供稳定的课后休息场所。 学记中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则主要有乐、诗、礼等六艺。学者先学乐律,再学诗,后学礼法。 三、为师之德 有人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

8、的老师”。这一观点,在学记篇中也多有体现。作者在谈到教育失败的原因时指出:“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4刑,其此之由乎!”大意是说:当今的一些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自己一知半解,讲解时毫无定见,只顾赶教学进度而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讲授内容时又故意有所保留,不肯倾囊以授。老师的教学既违背教育规律,知识的传授错漏百出,学生的问题自然也无法得到正确的解答。如此一来,学生学得一塌糊涂,心里就会怨恨老师。既觉得课程太难,又不知道学来有何益处。尽管完成学业了,

9、但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掉。教育的不成功,大概就是缘于此吧。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教育的失败主要应该归咎于教师,大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自身学养低下;(2)教学无诚意;(3)违背教育规律。究其根本,则是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 因此, 学记对于为人师表者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在自身的学识素养上,作者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教师仅仅靠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来应付学生的提问,这样的学养水平显然是不够的。即使无法学富五车,但至少应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必须熟知教育规律,懂得教育成败的根本原由何在,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文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

10、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又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工作就在于“长善而救其失”,扬学生之长,补救其不足。同时,教师也还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技巧。 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又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言辞简约精妙、明白晓畅,态度含蓄温和,循循善诱,勿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等等。而且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应懂得先易后难的道理:“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

11、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教5师通过反复辩难,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领会知识要点。解答学生问题的时候,也应当根据学生提问的范围和深浅程度,耐心倾听之后再予以相应的解说,就如撞钟一样,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事实上,教师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其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就自不待言了。 四、从学之道 若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顺利进行,获得成功,学生也必须遵守相应的学习伦理规范。归纳起来, 学记中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尊师敬长。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因此, 学记又以上古时期的学者为喻,强调了教师必须受到尊重的理由所在:“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老师虽然与

12、五服之亲没有关系,但没有老师的教育,五服之内的宗亲就不可能懂得彼此亲和,进而整个社会就会全然无序。而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尊卑长幼之分,敬顺长上也是很重要的,前述教之七伦中就有年幼者“学不跟等”的教诲。 (二)为学要务本。尧、舜、禹三代圣王祭祀河流时,因为河是源头,海是众河之汇,所以都先河而后海, 学记认为“此之谓务本”。引申到学习上来, “务本”就是要懂得“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的道理。此处的“不”并非简单的否定,而是指“不拘于”的意思。作者认为,学习的终极之道,就是要去除“官”、 “器”、 “约”、“齐”等小节的烦扰,而立“大德”、 “大道”、 “大信”、 “大时”,即至上的

13、道德观念为本。 (三)勤学。 学记说:“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君子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休息、游玩的时候,随时都能够留心于学习知识和提升修养。所以, 学记接着指出:“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认为能够做到这一步,就可以既与师友相处和乐融洽,又对于所学始终都笃信不疑,最终取得学业的成功。 (四)善学。 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于学习的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6仅让老师感觉教起来很轻松,而且还会由衷地称颂和感激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则恰恰相反。由此可见,学生是否善于学习,也是影响

14、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那要怎样才算“善学”呢?学记里有三处较为重要的观点:一是“善问”和“善待问”,前述老师在教学中所应当掌握的道理在此同样可以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历代注家对于“善问”和“善待问”的主体究竟是指教师还是学生,均莫衷一是。但学记说“此皆进学之道”,依笔者看来,当是指师生共同的准则。二是要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 学记举了三个例子:优秀冶铸工人的儿子模仿父亲熔铸金属的技巧,学会了用兽皮缝缀裘袍;同样,优秀制弓匠的儿子也通过观察而举一反三学会了编制簸箕;要训练马驹驾车,就必须把它系在车后,等它先看惯了车辆奔跑,才可以让它去前面拉车。学习者必须真正理解到这其中的道理,才“可以有志

15、于学矣”。三是要循序渐进。 学记强调,学习音乐当从练习指法开始;学作诗也应当先学习比兴的表现手法;不学习各种杂事之礼,也无从学好礼法。因此,学习必须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方可,即所谓“先从小起义也”。 五、现代启示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中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音似乎越来越大,高校里的师生冲突事件更是屡见报端。由于大学生已经成年,有了自己基本成型的独立人格和思想见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比较复杂,反映出了较多的社会问题。在被新闻媒体报道的事件中,有老师批评学生逃课引起反抗,进而发生肢体冲突的,也有学生质疑老师授课内容的,等等,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引发了有关师生关系问题的热烈讨论。因此,如何建构

16、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善教育伦理,已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思想文化体系里,许多著名的经籍中都有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可以为解决这一时代课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启7示,譬如说这一篇学记。 学记篇中所描述的理想的学校教育,与现代教育自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学制安排,考校制度,以鞭答体罚来树立师道之威的教学方式,等等,在现代教育中都不具备多少参考价值。即使是在之后的教育体系中,其制度设计也没能得到完全贯彻。但是,作为我国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教育专论, 学记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观念,如“教学相长”的提法,就可以说是至理名言。而对于当前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说, 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所能够提供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方面,有必要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师重道的传统价值观念。期间,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被打成了臭老九,传统的尊师重道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教师待遇较低,也不受社会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