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栀子研究进展-李钦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1027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栀子研究进展-李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药栀子研究进展-李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药栀子研究进展-李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药栀子研究进展-李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药栀子研究进展-李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栀子研究进展-李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栀子研究进展-李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药栀子研究进展中药栀子研究进展姓名:曹宁姓名:曹宁专业:药理学专业:药理学学号:学号:1047531410021047531410022015 年 2月中药栀子研究进展中药栀子研究进展【摘要摘要】综述了中药栀子化学成分、炮制、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栀子和栀子属的植物中含有栀子甙、绿原酸、藏红花素、挥发油、多糖等成分。水栀子的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山栀子,可以用水栀子替代山栀子作为生药。经炮制后栀子中的成分有很大变化。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扭挫伤应用生品,炭品可用作止血。栀子能增强胰腺炎胰腺腺细胞的抗病能力,同时可以显著地增加正常肝血流量。栀子果实提取物( GFE)在体外能增强内皮细胞的增殖。体外试

2、验说明栀子多糖对 S-180 内瘤细胞以及腹水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栀子属于植物化学成分多样,包括环烯醚萜、二萜、三萜、黄酮、有机酸酯、挥发油、多糖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因此显现出利胆保肝、降压降脂降血糖、抗菌消炎等丰富的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栀子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为栀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栀子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性苦寒,无毒。入心、肝、肺、胃等经。能清热泻火、凉血。主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临床应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止血、扭挫伤等病。现代研究发现,栀子属植物中含有很多的化学成分,如黄酮类(栀子素类)、环烯醚酮类(栀子

3、甙类)、三萜类(栀子花酸类)、有机酸酯类(绿原酸、藏红花酸类等) ,此外还含有 D-甘露醇、甾醇类、三萜皂甙类、长链烷烃、醇及色素等1。在果实和茎叶花中还含有挥发油2、多糖3等成分。现将栀子的化学成分、炮制、药理学的研究简述如下:1 1 化学成分研究化学成分研究1. 1 栀子甙类: 栀子中含有大量栀子甙,其具有抗炎、解热、利胆和轻泻作用。栀子属有数种植物,如山栀子和水栀子,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者栀子甙的含量,同时还测定了全果实、种子、果皮的栀子甙的含量,水栀子依次为 5. 218% , 6. 536% , 3. 429% ; 山栀子依次为 5. 023% , 5. 622% , 3. 44

4、6%。从中可以看出来水栀子的栀子甙含量显著高于山栀子,又因水栀子的果实大、产量高、易于栽培管理,故可建议把水栀子作为生药或者作为山栀子的代用品,开发利用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4。1. 2 绿原酸: 栀子中其水溶性成分主要含有环烯醚甙类(栀子甙)、色素、有机酸酯类等。绿原酸为栀子中主要有机酸酯类成分。因为其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而引起重视。23分别测定了山栀子和水栀子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 YWG-C 18( 10 um) ,外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乙酸( 10 89 1) 14 min,乙腈-水-冰乙酸( 20 79 1) 10min,流速 1 ml /min,波长 326 nm )

5、,含量依次为 0. 013 和 0. 048,很明显水栀子绿原酸的含量比山栀子要高5。1. 3 藏红花素: 栀子中含有与西红花相同的色素类成分藏红花素( Cro cin) ,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作为提取藏红花素的原料是非常有价值的。其又具有去黄疸、利胆的作用6 。王春芬比较了西红花、山栀子、水栀子以及栀子果皮、果仁(种子团)中的藏红花素的含量( HPLC: Nucleso sil C 18 5 um 色谱柱、流动相: 甲醇-水( 53 47)、波长 440 nm、流速: 0. 7 ml /min)。实验结果为,山栀子 0. 332%、水栀子 0. 528%、山栀子果皮 0. 119%、果仁(

6、种子团) 0. 238%、西红花 1. 101%。这表明了西红花中藏红花素的含量最高,水栀子次之,山栀子比较低。8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考虑,水栀子因栽培比较广泛,产量很大,是用来提取藏红花素的理想原料。还表明种子团中藏红花素的含量高于果皮7。1. 4 挥发油: 栀子果实中除了含有栀子甙、京尼平甙及水解产物京尼平、绿原酸、藏红花素等元素外,还有挥发油,其成分中有 85 种成分为反,反-2, 4-癸二烯醛, 2-乙基-2-己烯醛, 3, 7, 11-三甲基-1, 6, 10-十二碳三烯-3-醇, 1, 2, 3, 4, 7, 8, 9, 10-八氢-1, 6-二甲基-4-异丙基-1-羟基萘, 11-十

7、八碳烯酸甲酯, 6, 10, 14-三甲基-2-十五酮, 12-乙酰氧基-9-十八碳酸甲酯,硬脂酸, 9, 12-十八碳二烯酸等,若干种成分的化学结构有待鉴定。挥发油的组成有萜类 20 种,其中单萜 7 种( 3. 33% )、倍半萜 12 种( 4. 72% )、二萜 1 种( 0. 72% ) ,其余为醛类 22 种( 21. 12% )、酮类 9 种( 7. 19% )、醇类 3 种( 0. 26% )、脂肪酸 6 种( 7. 18% )、内酯 1 种( 0. 15% )等成分2。此类挥发油的报道为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成分提供了化学依据27。在栀子花的挥发油中含有乙酸苄酯、苯甲酸甲酯等

8、,叶中含有橙花叔醇等成分,与栀子果实中挥发油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有很大的差异2。1. 5 多糖类: 多糖是天然生物大分子物质,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是有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之一。25从 60 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多糖有多方面的生物功能,受到科学界的广泛重视。26从栀子中经脱脂、脱蛋白质后,又经 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栀子多糖有两种 GPS1 和 GPS2,又经 Sephadex G-100 凝胶过滤分离到 GPS3和 GPS4。经测定后两者分别为 1. 4 104 和 1 104,经水解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GPS3: L-鼠李糖、L-岩藻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及 D-半乳糖,

9、其摩尔比为 2. 4 0. 12 1. 0 3. 8 1. 3,GPS4: L-鼠李糖、L-岩藻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及半乳糖醛酸,其摩尔比为 2. 91 0. 10 1. 0 0. 14 1. 11 1. 593。从以上化学成分的比较可以看出,水栀子的成分含量较高,明显优于山栀子,可以作为山栀子的代用品。302 2 炮制研究炮制研究栀子的炮制方法在文献中记载有炒黄、炒焦、炒炭、姜制、酒制等 10 余种。赵淑杰等人用 HPLC Nucleosil C18 10m ODS 柱,流动相: 水-乙腈-磷酸( 86 14 0. 01) ,流速 1. 0 ml /min,波长 238n

10、m,分别测定了生栀子、炒黄、炒焦、炒炭、栀仁、栀皮、姜炙、酒炙等不同制品中栀子甙的平均含量依次为: 5. 16% , 5. 35% , 5. 27% ,3. 18% , 7. 23% , 2. 65% , 5. 84% , 5. 19%。29表明了栀子经炒黄、炒焦、炒炭后栀子甙含量下降,尤其是炒炭后栀子甙含量下降较大,这是由于栀子甙的熔点为 163 164 ,温度过高致使之分解,相反鞣质含量增加,增加了止血作用。姜制、酒制后栀子甙变化不大,而栀子仁中栀子甙较高,栀皮含栀子甙较低,在历代的文献中多处记载了栀仁、栀皮分别使用的不同功效、分开炮制是有一定道理的9。栀子中除含有栀子甙以外,还含有熊果酸

11、,其具有明显的安定和降温作用,且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张学兰等人对生、制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护肝作用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栀子生品提取液对 CCl4 所致的肝损伤 SGPT 升高有明显保护作用,炒品、炒焦品、姜炙品、部分烘品也有较好的护肝作用,但生品最强,炒炭品及部分烘品无此作用。30说明加热炮制可使栀子的护肝作用降低,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作用逐渐降低。当温度达 200 时加热,护肝作用消失,结合栀子用药实际,应以生品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为好10 。炮制方法除以上叙述的炮制方法以外,还有将栀仁、栀皮分别炮制的。杨颖等人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栀子及不同炮制品中熊果酸含量,并寻求合理的炮

12、制工艺,控制药品质量提供依据。通过实验结果看出: 生品、炒黄、姜炙栀子中熊果酸含量无明显变化,生、制栀皮中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制品炒炭栀子含量降低较大,而栀仁在条件下未检出熊果酸11 。京尼平甙( Genipo side)也为抗炎和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主要成分,张学兰等人经对巴豆所致小鼠耳壳炎症的影响实验,发现生品水煎液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壳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炒品、姜炙品、烘品水煎液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生品比较作用明显降低( P 小肠 脾 胃。经实验总体来说,栀子具有增加内脏血流量的作用。对大鼠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脏器血流有显著性的影响,使它们保持正常血流水平。31统计学 P 值分别为 P 0. 0

13、 01(胃) , P 0. 01(胰)和 P 0. 05(小肠、肝)。这些实验为栀子方剂中起泻火清热的含义提供了科学论证,又栀子能显著地增加正常肝血流量,对于栀子具有养肝保健作用可进一步探讨14。血管内皮细胞在血流凝固和纤维溶解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生长衰退会引起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因此研究内皮细胞生长刺激对临床是非常重要。21而栀子果实提取物( GFE)有体外能增强内皮细胞的增殖。栀子果实热水提取物在 50g /ml 时能有效地增进牛动脉内膜细胞的 3 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 14C 亮氨酸的参入,表明可显著增加细胞中 DN A 和蛋白质的合成,GFE 中仅低分子量成分能刺激内皮

14、细胞的增殖,从而血管内膜得以修复,这种刺激作用可能是它在止血中所起的药理作用,意味着 GFE 可能含有一种止血的有效成分15。在体外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但对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建立的 A 10 细胞系细胞无刺激增殖作用。因为 GFE 对内皮细胞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导致细胞的 bFGF 的生成,可能 GFE 含有对防止动脉弱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物质16 。栀子( Ga rdenia jasminoiaes)的水提物( GFE)具有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kaji T.等人对 GFE 进行分级分离得到甘油和 D-甘露醇成分,并对它们对培养的内皮细胞增殖作用进行研究,发现这两种成分均

15、能明显增加3 H 14 C 亮氨酸和牛动脉内皮细胞层酸不溶性部分的结合,增加 DNA 和蛋白质通过内皮细胞的合成,是 GFE 中刺激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但对牛动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数目无作用,提示甘油和 D-甘露醇可能对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效17 。体外试验表明栀子多糖对 S-180 肉瘤细胞及腹水肝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4 4 小结与展望小结与展望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栀子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阐明了其广泛的药理作用,并且拓宽了传统的用药范畴。同时,研究也佐证了有关栀子的一些中医理论以及临床用药经验。在中医药理论背景指导下,总结了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经验,开展了栀子类的中

16、药新药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例如栀子苷和京尼平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为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开辟了捷径。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加大对 栀子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并深入进行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近年来对栀子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对栀子资源的利用还存在着较大的浪费。比如,从栀子中提取栀子黄色素的过程浪费了大量栀子苷等,或从栀子中提取栀子苷浪费了栀子黄色素等其他有效成分。栀子黄色素大量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工业染料和化妆品等行业,国内外栀子黄色素的消费量很大,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所生产的栀子黄色素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存在着产率低、纯度低、工艺过程复杂等问题,只能够加工成半成品的形式对外出售,经济效益差。我国栀子的种植面积大,资源很丰厚。因此,进一步开展低成本、高纯度栀子苷和高色价栀子黄色素的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维修/保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