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专题复习资料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1020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发展专题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区域发展专题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区域发展专题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区域发展专题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区域发展专题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发展专题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发展专题复习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区域发展专题中国区域发展专题第一章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概说 一 、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度发展 主要表现在: 1. GDP 年均增长率近 10%。 2. 重要工 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3.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4.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上升到 71 岁左右。 经济增长的首要原因是改革开放 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经济 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从 2004 年 起成为世界第三大贸 易国。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 1993 年起,我国已连续 14 年成 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 中国家,截至 2006 年 末,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59 万户。 1978 年进出口总额 206.

2、4 亿美元,外汇储备 1.67 亿美 元;2012 年分别为 3.87 万亿美元,3.3116 万亿美元。 外贸依存度就是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额与 的比值。该指标通常反映一国国内 经济 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 我国目前外贸依存度是否合理? 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趋 势大体上是吻合的。所以是在合理的 限度内。 二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趋密 切;上世纪 90 年代,经济 全球化加快发展,跨国投资在全球范围 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成为带动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 动力。国际贸 易增长速度几乎是世界经济增速的 2 倍,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不 断提高。 1960

3、年,全球进出口与经济总量的比率为 25.4%,1970 年提高到 27.9%,1990 年升至 38.7%,20 03 年已接近 45%。据世界银行对未来 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预测,估计到 2015 年这一比率可能上升到 60% 以上。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阶段划分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1989) 2.较小贸易顺 差阶段(1990-1996) 3.较大贸易顺差阶段(1997-) 二、关于经济发展速度的理论 (一)工业化与经济发展速度 (二)技术发展阶段性与经济发展速度 (三)结构转 型与经济发展速度 (四)赶超效应 技术发展阶段性与经济发展速度 按工业化的产业部门分,工业化可以分

4、为四个阶段:(1)手工业阶段,发展速度缓慢; (2)采掘工业和轻工业阶段,发展速度加快;(3)基础原材料工业阶段和一般制造业阶 段,发 展速度快;(4)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阶段,一般称为 后工业化阶段,发展 速度又趋于缓慢;由于经济 规模的基础巨大,发展的绝对量相当可观。 “康德拉季耶夫熊彼得学说”关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周期划分: 第一周期从 1787 年到 1842 年,以蒸汽机和纺织机为主; 第二周期从 1843 年到 1897 年,以铁路和炼钢技术为主; 第三周期从 1898 年到 1950 年,以电、汽车、无线电和 飞 机技术 为主; 第四个周期从 1951 年到现在,以塑料、原

5、子能和电子技 术 为主。 技术进步是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第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 得每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 更多的非农业人 口消费。 第二,农业技术进步加速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 社会 分工。 第三,技术进步改变了工业的原料结构。 第四,由于技术进步,生活水平 提高,劳动时间缩 短,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食物在消费总额中的比重下 降,对教育、艺 术、旅游等精神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 求增加。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 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 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联合国颁布的恩格尔系数分级:

6、联合国颁布的恩格尔系数分级:富裕:20%以下,富裕:20-40%;小康:40-50%;温饱:50-59%;绝对贫困:59 以上。 近年来,出现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 概念,把消费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分为 四个阶段:一是农业经济阶段; 二是工业经济阶段;三是服务经济阶段; 四是体验经济 阶段。 我国第三产业不但比发达国家落后,而且比同等 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落后,原因主要是受体 制影响:服务业不少受政府控制,进入市场的水准低。如部分农场 品由国家统购调拨,公 共服务、邮电运输、金融保险、房 地产等领域也受国家控制。服务业的社会化程度低,不 少服务业的活动没有从一、二 产业中剥

7、离。 近期我国第三产业的主要增长点:近期我国第三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文化知识产业, 包括科研教育、信息咨询、文艺出版、新闻传媒; 以住宅为中心的房地产业和社区服 务业; 旅游、休闲、保健、疗养事业; 金融保险业。 (四)赶超效应 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在赶超时,往 往能够取得比早期工业化国家更高的发展 速度,这一现象称赶超效应。 赶超效应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下列四个: 赶超国家可以从早期工业化国家引进“知识” ,采用新 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手段,节 省探索时间,可以引进 资金和人才。 赶超的国家在经济上有补课任务。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 四个阶段的代表性工业同时发 展,形成百废待兴的局面。 赶超国家可

8、以轻装前进,没有陈旧设备的负担。 赶超国家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相对丰富、低廉,具有价 格比较优势 。 三、大国的难处与优势 国家大区域差异大,发展速度有折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曾经实现的最高速度比较, 还有一定的差距。日本经济发 展的最高速度出现在 1960 年代,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 增长 10.5%。台湾地区从 1964 到 1973 年 GDP 年均增长 11%。 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实现 的速度相对较低。 原因是地域辽 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技术和信息扩散较慢。我国 各 地区并不是在一条起跑在线,有的在跑,有的在走,平均 起来,速度就大打折扣了。

9、大有大的难处,也有大的优势: 1. 整体实力雄厚。 2. 巨大的内需市场可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 3. 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别大,优势不同,可以互补。 汶川地震显示出的大国优势 此次汶川地震震级高 8.0、烈度大,重灾区范围 10 万 KM2,累 计受灾 4550 万人: 1. 信 心和力量来自伟大的党。 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特殊党费 67 亿元。 一省帮一县。 2. 信心和力量来自英雄的人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款物 444 亿元。 3. 信心和力量来自改革开放强大起来的祖国。 物资、交通、通讯、雷达探测仪卫星等高科技。 100 万帐篷和过渡房。 4. 信心和力量来自英勇

10、的人民军队。 出动官兵 13 万,飞机 2300 架次,运输机冲锋舟等。【问题 问题】 中国经济世界第三还是第三世界? 从 1990 年代以来,国际上对于我国的经济地 位出现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我国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是世界经济第三大国。 产生分歧的原因是衡量的指标不同: 产生分歧的原因是衡量的指标不同: 传统方法核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将各国 货币按照官方汇率折算成美元值。按此标 准, 无论是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还是世 界银行的计算,我国都属于低收入国家, 都是典型 的第三世界国家。 按照购买力(PPP )平价计算,我国经济 总量 已经达到世界第三的水平。 传统按照汇率折

11、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局限性: 传统按照汇率折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局限性: 欠发达国家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和劳务比重 低,汇率对国内商品和劳务影响小。国内 产 品与劳务价格低于国际水准,按照汇率折算 后扩大了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生活水平 的 差距。 汇率受官方控制,不能准确反映两国货币供 求关系。 汇率受国际收支、 国内利率、通货膨胀和政 局等因素影响。 购买力平价(PPP) 联合国采用购买力平价的概念 PPP(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 ,探索两种货币 在 购买力相等时的汇率。 购买力平价是通过价格调查收集对比国家 150 多类、2000 多种代表规格品(商品

12、和劳务) 的价格数据,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各国国内生 产总值作基础,用国内生产总值按 150 多 类划 分的支出构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的局限性: 首先,原始资料收集困难,特别是国民经济核算比较薄弱 的欠发达国家。 第二,各国消费结构差别极大,按照统一的国际比较项目 难以反映消费结构的差别。 第三,无法消除部分国家价格管制和价格扭曲现象。 第四,关键的是无法反映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 融活动中的实际购买力。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从事国际金融 活动,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允许我国按照购买力平价 2:1 的比率 换取美元,或者归还美元贷款。 (一)人均

13、 GDP 达到 1000 美元后的三个趋势 高速发展;缓速前进;可能的倒退。 (二)政治修明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三)文化教育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二章 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 一、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文化内涵广泛。衣食住行、琴棋书画都是文化。 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将文化分为两方面三层 次,即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制度 文化和精神 文化)两方面,三层次: 物质文化以器物技术为主的表层、 制度文化以制度组织为主的中层、 精神文化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深层,是核 心,影响最大。 二、中美文化对比 2.1.中美观念差别:美国强调个人至上,中国强调群体至上。 美国独立宣言提到“人生而平等,并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

14、 的权利,包括生 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一宣 言代表美国文化的精神,又称个人 至上宣言。 我国古籍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 ,其中包含着 深刻 的群体至上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美国认为自己思考、判断、决定,按照自己 认为适当的方式生活, 在英语中, “I”始终是大写的;在中国,社会基层细胞是家庭, 不 是个人,在古汉语中, “我”始终是一个低一等级的,称为鄙人、不 才、晚辈,即使是皇帝也自称寡人。 2.2 2.2 中美哲学思想上的差别 中国 3000 年前到战国时期形成的周易 ,其核 心思想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 “易,穷 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 ,

15、反映辩证的思想模式,注重事物间 的横向联系,定性地把握和群体共存。 西方则是机械微观的、纵向深入的思维模式。 2.3 2.3 中美差异在社会生活习俗等领域的反映 歌剧、话剧、舞剧在西方有严格的区别。 京剧将三者融为一体,唱念做打、文学、绘 画艺术都有,京剧 脸谱源于原始社会蒙面勇士的图腾舞,曲拍 “西皮”源于甘肃民歌 西 秦腔, “二黄”源于湖北黄陂和黄冈一带。 中医“治病必求于本” ,更是整体性、综合性思想的典型反应; 西医则是有严格的分 科。 在习俗方面,中国东在西前,红前白后,姓前名后,男在女 前,官在民前,年在月前, 藏在露前,与从整体到局部的辩证 思维有直接联系。 2.4 2.4 中

16、美差异在建筑方面的反映 在建筑方面,受内向型观念的影响,中国围墙特 别发达。院落讲究影门墙,园林讲究曲径通幽。 美国受外向型观念的影响,建筑绝少墙体。城市 甚至规定,除特殊建筑,不允许有围墙。自由。 中美差异的地学原因 中美观念差异有大地的烙印。 中国黄土地,唐高祖起,皇族垄断黄色,宋朝赵匡胤 “黄袍加 身 ” ,清代“黄马褂” 、 “黄道吉日”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延续性、 久远性与两千 多年的封建社会分不开。其背景是适宜于小农经 济的气候和地形: 雨热 同期、疏松黄土;域内统一、域外屏障; 大河治理,统一领导;灾害频繁、盛衰周期; 财富难积,科技难进。 中国文化的积极面 华夏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