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干部的组织与管理。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1013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干部的组织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干部的组织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干部的组织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干部的组织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干部的组织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干部的组织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干部的组织与管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加如何加强对强对高高职职院校基院校基层层学生干部的学生干部的组织组织与管理与管理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每位同学都是由学生会的学长带领,办理入住手续,带领至寝室,熟悉校园周边环境等等,在那时,进入学生会就是许多新生的梦。众所周知,在所有大学的各个学院当中,都设有团委学生会,它是一个以学生为基础,围绕着学院各项活动,积极策划,执行以及反思的一个团体。学生干部作为各类高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和人才标识,是教育培养和社会输出的重要力量,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成为高职院校不断面临的问题。一、学生干部存在的一、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问题1.学生会是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2、团领导下,是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指导思想为宗旨,所产生的学生委员会。若要是问一些学生共青团的宗旨是什么,都是一问三不知,而对共青团的一无所知,导致了干事、部长的工具化,接到了上级的任务,不假思索地完成,而并没有思考,为何要这么做,怎样做才符合“宗旨”,如何才能够正确地做正确的事。如果机械化的完成任务,又何谈思考,没有思考,又何来的进步呢?正是如此,学生会的很多成员,觉得在学生会没有意思,从而对工作没有热情。2.学生会干部中学习层次不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甚者,为了学生会工作而逃课,不交作业的干部也是屡见不鲜,很多人都说,做工作当然会占用很多学习的时间两者冲突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这种说法只是给

3、自己不好好学习的一个借口,或者是麻痹自己。其实,学习和工作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工作的时候,需要一种激进的心态,挥斥方遒的豪气;但是,学习需要一朝一夕的积累,需要耐心和毅力,心如止水,不可速成。所以,要学会协调这两种心态。而现在的很多学生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能够平心静气的去思考,要平和心态,修养身心,在完成老师对于学业要求的基础上,完成学生工作,这才是正确之路。3.多数学生干部,没有创新意识,甚至不熟知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以,不仅是管理者,还有全校都大力宣传和弘扬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干部进行知识上,结构上,制度上的创新,这样学生会才会有新鲜血液流人。二、加二、加强强学生干部学生干部队队伍建伍建

4、设设、夯、夯实实教育培养关教育培养关学生干部队伍是一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队伍。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后期的教育培养至观重要。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院校一致遵循的教育准则,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逐渐形成,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教育始末的,在我看来学生干部教育培养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和强化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1)社会责任意识。现在和未

5、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就业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难题。学生干部应该是现有就业岗位的强有力的竞争者,作为有较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应积极的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学生干部队伍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干部随时关注社会生活,进而更多的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最终培养社会责任意识。(2)团队意识。此外,做什么事情往往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或者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然离不开相关人员的帮助和配合。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团队意识要不断的增强。在学生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更多讲求各部门间,部门内部配合和协调,每项大型活动的都成立以团总支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为首的协调委员会

6、,对部门间进行协调。2、培养和强化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学生干部作为班级组织、团组织的直接领导者,作为联系辅导员老师和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青年学生的根本利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全心全意为青年学生服务。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迷茫,进而影响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不少学生悲观厌世,失落无奈,浑浑噩噩。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学生管理部门肩负的责任比过去更大,要求更高,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解放思想,深入青年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意愿,转变工作方式。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

7、增强服务功能。多年来我们发现学生干部整日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是,想想他们服务工作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服务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失误:一是“统得太多”。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学生意愿较少,大包大揽,学生干部是主动服务,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服务。二是“塔尖”式服务。注重了部分优秀学生的服务, 忽视了那些积极性不高的普通同学的服务 三是首长式”服务。把自己当成首长,工作方法简单,重指令缺乏引导,往往付出了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干部自身的定位不准,没有找准团组织服务的着力点。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自身素质建设

8、,强化工作创新意识,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统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定位,放眼长远,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思服务之策,行服务之举。三、用管理学原理管理学生干部三、用管理学原理管理学生干部管理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对于人性的理解I”。有些同学进入学生会,就想要一个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能够在学生会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寻求到自己的价值,并且,从中继续锻炼自己的能力,他们不在乎太多的功利。这类同学称之为“抱负人性假设”,对于这样的同学,管理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不应该是监督、指挥而是帮助他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给予干事们更多的自主权,让干事参与管理和决策,分享权力;

9、有些同学认为,在学生会当中,可以和更多的同学在一起,相互沟通以及了解,建立友谊,从而产生认同感,满足自己在交往上面的需求。这种人性我们称之为“社会人性假设”,他们主要表现为,在学生会当中产生了一些“非正式组织”,在平日与其他同学的交往密切,从中寻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对于这样的同学,对应其管理方法是满足成员们的交往需求,了解并且支持这些“非正式组织”,必要的时候调用它们,可能达到正式组织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有些同学,进人学生会的目的在于赚取学分,搭建人脉,能够得到别人所不能得到的机会,但他们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意承担责任,这类同学表现在于,做人比较精明,平时不太积极,但是对于学分有着火热的追求

10、。我们称之为“功利人性假设”,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们可以制作出严密的规范和制度,应用职权对其发号施令,用明确的奖惩制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这些都是很极端的人性假设,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同学只是这些人性的混合,只是比例不同而已,所以要管理者必须观察出被管理者的人性,再像用药方一样,混合搭配,则可药到病除了。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也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管理者,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即监管者和领导者 。所谓的监管者是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而领导者是通过教育、鼓励、引导等手段,带领人们实现共同的目

11、标。在这里,组织的价值沦为工具,人成为主体,领导者、被领导者都是组织的主人,人们需要组织,是因为组织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在领导者的立场,他所追求的是整体利益,利益已经超越了功利因素,包括身心健康、道德发展、人性提升等等日。监管者的价值观建立在一个假设前提上:现存的制度、法规是至高无上的。不出问题、不出差错、不折不扣地服从命令,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这就是优秀的监管。而这样的监管者给组织最大的好处就是“成绩”,但是长久以往,缺乏进取精神,更由于缺乏才能和品质,他们充其量只能为组织守住从前的成果,没有其他的贡献,如果持续下去,就会侧重回避风险,从而扼杀了组织的生机 。比如说:学生会某个部门,由部长独

12、揽大局,事必躬亲,部长对干事的控制也很到位,这样能够m“成绩”,久而久之,部长没有对自己的行动有所反思,容易刚愎自用,而且干事在能力上得不到锻炼,严重影响干事的成长,更不用说创新。而领导者则不同,领导者的主要贡献并非所谓的“成绩”,而是为组织创造“精神财富”。他给组织带来的是生机,以学生会某一个部门为例,部长然为核心,但是部长和干事们一起成长,权力下放,日常事务由干事们合作完成,部长只管理例外的事务,这样,不仅仅能够锻炼干事,部长也可以和他们一起进步。但是这样也有弊端,干事毕竟没有多少经验,这样做,风险很大,而且一旦干事们过于以自己为重,管理的力度就会受影响。所以两者要兼得,不仅要当监管者,更

13、要做领导者,这就要取决于管理者所处的环境,如果环境制度完善,干事们的个性偏向于“抱负人性假设”,管理者更应倾向于领导者,但是,如果制度中漏洞很多,没有什么强制性的措施,干事们的个性偏向于“功利人性假设”,则管理者倾向监管者为宜。理解和沟通是解决一切事情的唯一方法,向上下级沟通以及平级沟通之间是否沟通,沟通是否有效,沟通的时候是否最有效,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行动与效率 。那么什么是沟通?它指的是:以信息与情感交流为目的,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进行意义的传递与理解。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提出了斯坦纳定理,它告诉我们,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而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的费斯诺定理也告诉我

14、们: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所以作为管理者在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多听少说。然而“听”对管理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好好的倾听,就要掌握“昕”的艺术。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嘈杂的环境会降低沟通的效率,然后在沟通的时候要表现出兴趣,全神贯注,这样会表现出尊重别人的发言,特别是要在该沉默的时候保持沉默,而且留出适当时间用于辩论;在听的时候不要辩论,不要打断,特别是从事无关的事情,不能情绪化的回答问题,而且不要太快地下结论。对于“说”的人,要保持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好要把内容表达清楚完整。三、三、总结总结学生会干部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些问题,用管理学的原理思想以及管理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在实际中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但是,并不全面,在现实的操作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1林建煌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O月2汪克夷管理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徐国华等管理学55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