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3948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名词解释: 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指脏腑显现于外的形象,也就是指人体生理活动及病 理变化所反映在外部的现象。 第二节 脏腑 名词解释: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 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依赖心的推动在脉中运行,周流不息,循环无 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靠心气。 心主神志(心主神明):即心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脾主运化水谷:脾将水谷化成精微,后经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营养五 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 脾主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脾将饮 食水谷中的水液,清者

2、吸收散精于肺而布散全身;多余或者含浊的水液转输给肺和肾,化为汗 和尿排出体外。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功能。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有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 脾气主升:脾气的运化特点是以上升为主,即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 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的作用 三、问答题或叙述题: 何谓肺主宣发?其生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其生理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排出体内的浊 气;将由脾转输来的津液、水谷精微输布到全身,外达皮毛;宣散卫气,调节腠理。 何谓肺主肃降?其生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肺气向

3、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其生理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吸入自然界 的清气;将清气和由脾转输来的津液、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 何谓脾主运化?请叙述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 答:脾主运化:脾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运输送至全身的功能。包括两方面: 运化水谷:脾将水谷化成精微,后经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营养五脏 六腑及各组织器官。 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脾将饮食 水谷中的水液,清者吸收散精于肺而布散全身;多余或者含浊的水液转输给肺和肾,化为汗和 尿排出体外。 (与书上概念略有不同) 脾失健运(水谷、水液两方面)有哪些临床

4、表现? 答: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表现为腹胀、便溏、完谷不化、食欲不 振等;由于气血化生不足,可表现为倦怠、消瘦等。脾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则可致水液不布散 而停滞体内,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或发生水肿。 人体的消化功能为什么与肝、脾两脏有关? 答: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虽然由脾胃来完成,而脾胃之气的升降,靠肝主疏泄的调节作用。同 时肝分泌胆汁,排泄胆汁,亦有助于消化作用。脾主运行,能运化水谷。饮食入胃后,虽然是 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但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作用,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布散全身。所 以,人体的消化功能与肝脾有关。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肝主疏泄表

5、现在以下方面: 协调气血运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得以正常运行。 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保持脾胃升降协调;肝的疏泄还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帮助脾胃对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 调节精神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调理冲任二脉:肝的疏泄影响冲脉和任脉的通利协调。 叙述“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及其两者互相的关系。 答:肾中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后天2之精,出生以后摄入的饮食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及脏腑在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先 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

6、依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后 天之精必须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 试述肾中精气的主要功能,在人的一生中(幼年、青春期、中年、老年)精气的变化? 答:人从幼年开始,由于肾中精气 逐渐充盛而“齿更发长” ,到青春期,肾中精气进一步充盛, 从而产生“天葵”促使性功能成熟,而具有生殖能力,体魄强盛;中年以后,肾中精气渐弱, 天葵日见衰少,性功能和生殖能力逐渐减退;老年肾中精气更弱,天葵耗竭,性功能和生殖能 力消失,形体衰老。 试述肾阴肾阳的功能,以及肾阴虚、肾阳虚的病理表现? 答: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有濡润滋养脏腑组织的作用。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机体各 脏腑组织起推动、温煦的作用。肾阴虚

7、可见虚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梦交 等症;肾阳虚可见形寒肢冷、腰膝冷痛、性功能和生殖功能减退。 何谓肾主纳气?它与呼吸运动有何关系? 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促进吸气有一定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第三节 气、血、津液 一、名词解释: 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 本物质。 气为血之帅:即指气是血液生化的动力(气能生血) 、血的循行有赖气的推动(气能行血) 、气 对血的运行有固摄作用(气能摄血) 。 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血能载气)气存于血中,血液不断地为气地功能提供营养(血能 养气) 。 第四章 病 因

8、 一、名词解释: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地说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瘀血:凡血液运行不畅;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组织之中;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 都称为瘀血。 第五章 诊 法 二、简答题: 什么是望神?有神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望神即观察病人表现于外的精神状态及意识思维活动,判断其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 疾病预后的好坏。有神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呼吸平稳,面色荣润,表 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 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属? 答:舌尖反映心肺的病变;舌边反映肝胆的病

9、变;舌中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反映肾的病变。 望舌应注意那四个方面? 答:姿势、光线、顺序、染苔。 望苔的临床意义? 答: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的深浅,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情的进退。 什么是恶寒和畏寒? 答:凡病人主观感觉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觉寒冷者,称为恶寒。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者可缓解者,称为畏寒。 询问二便应问清哪些情况?意义何在? 答:主要询问排便的次数,时间,及排便的感觉和伴随症状等。 问清二便情况,可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何谓正常脉象? 答:又称平脉或常脉,基本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 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列出临床常见 6 种病

10、脉的名称及主病 答: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虚脉,主虚证;实脉,主3实证。 第六章 辨证方法一、简答题: 何谓八纲辨证? 答: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 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八类证候,成为八 纲辨证。 试述表证、表寒证和表热证的临床表现? 答:表证常见有: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 咳嗽等症。表寒证(外感风寒、表实证)临床表现: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 而润、脉浮紧。表热证 (外感风热证) 临床表现:发热重,恶

11、寒轻,有汗,口渴,咽痛,苔薄 微黄,脉浮数 试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答: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一般来说,外感病中,发热 恶寒同时并见的属表证;但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的属里证。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 变化,脉浮主表证,脉沉主里证。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 长。 何谓寒证?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答案示例) 答: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衰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阳气 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致。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常见临床表现 有:恶寒喜暖,面色白光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

12、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何谓热证?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包括表热、里热、 虚热、实热等。常见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 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试述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临床表现? 答:(1)阴虚证:形体消瘦、颧红、舌红少津少苔、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口燥咽干、小便 短黄,大便干结、脉细数、手足心热。 (2)阳虚证:兼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症状、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滑、经常畏冷、自汗、 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脉沉迟无力、四肢

13、不温。 (3)气虚证: 神疲乏力、动则气急明显、面色晄白或苍白、舌淡胖、音低懒言、自汗,纳食不 化、或大便溏薄或小便余沥、脉(濡)虚。 (4)血虚证: 消瘦、面色淡白或萎黄,指甲色白,舌质淡、舌少苔、眩晕、目花、失眠、心悸、 手足麻木、脉细而无力。 第七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 一、简答题: 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视, “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包括那两方面的内容? 答:“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既病防变”主要指哪两点? 答:第一是早期治疗,第二是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转变。 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法则时,必须遵循哪三方面原则? 答: 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法则时,必须遵循“

14、治标与治本” 、 “正治和反治” 、 “病治异同” 三方面原则。 列表比较标与本的概念 本标 邪正双方正气邪气病因和症状病因症状疾病的部位脏腑病经络肌表病疾病先后旧病、原发病新病、继发病4什么叫正治和反治? 答:正治又称“逆治” ,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相一致的情况下,逆其证候性质 而治的一种治则。反治又称“从治” ,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不相一致的情况下, 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则。 试述相因制宜的三个原则。 答:是指治疗和护理时,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试述吐法主要适用证和禁忌证。 答:主要适用于误食毒物尚在胃中,宿食停留胃脘不化或

15、痰涎壅盛,阻塞气道者。吐法用于急 救,收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凡体质素弱、年老体弱或孕妇、产妇及出血病人,均不宜用吐法。什么是清法、补法和消法? 答: 清法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以清除热 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里热证。补法又称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扶助正气, 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消法又称消散法,是运用具有消导、消散、软坚、化积等作用的方 药,消除体内积滞,痞块等病证的一种治疗大法。 第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 一、简答题: 什么是中药的升降沉浮? 答: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不同趋向。 归经概念? 答: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

16、作用,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什么是相畏? 答: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药物减轻或消除。 什么叫配伍禁忌? 答:主要是指相反药物禁忌应用。 服药温度应如何掌握? 答:一般汤剂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一般理气、活血化瘀、补益、 发汗解表药宜热服;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暑药等宜凉服。第九章 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三、简答题: 1简述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答题示例) 答:1)关心体贴 首先,护理人员善于体贴患者的疾苦,全面关心体谅病人,取得病人信任。 同时,还应注意营造适宜康复的环境从自身的衣着打扮,行为和病室内外环境等方面入手。2)言语开导 通过正面的说理疏导,可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开导其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从而改变病人的精神状况。3)移情易性 移情在护理工作中,主要是指将患者精神的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它方面。 易性包括消除或改变病人的某些不良情绪、习惯或错误认识,使其恢复正常心态或习惯。4)情志相胜 用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使其淡化甚至消除,以恢复正常精神状态的 一种方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